“文垣,”允又道:“你可願意去其他衙門辦差?”
“兒子唯父親之命是從。”文垣心裏有些激動,但仍然這樣說道。
“難道你自己沒有想法?”允問道。
“兒子已在理番院為官二年有餘,確實想去其他衙門曆練;但夫親安排兒子在哪個衙門曆練必定有用意,所以兒子聽從父親的話。”文垣道。
“既然如此,為父就給你安排一個新的差事。”允笑著說道:“你應當知曉朝廷要在渤海灣的天津設立市舶司,為父打算任命你為市舶司副提舉,以張彥方為度支院副使兼任市舶司提舉,組建天津市舶司。”
“在外地為官?”文垣有些驚訝。他從未想過,允會將他派到外地為官。
“就是外地為官。”允道:“市舶司一年的關稅數百萬貫,而且征收所需人少、收取又容易,是大明最重要的一筆稅賦,你十分有必要了解市舶司如何運轉;正巧為父要設立天津市舶司,你親眼瞧著市舶司從無到有建立起來,見到許多商人前來貿易,看見收取一筆一筆稅賦,就知曉以後如何對待商人了。”
“兒子知曉了。”文垣說道。
“你在天津,不要隨意幹涉張彥方做事。張彥方曾為上滬市舶司第一任提舉,對如何組建市舶司十分熟稔,你瞧著他做就是了。”允又囑咐道。
“是,父親。”文垣又答應。
允又囑咐幾句,讓他退下了。
晚上在坤寧宮,熙瑤十分不解的詢問允:“前些日子你不是還與妾說讓文垣繼續在理番院辦差麽?怎麽又讓他去市舶司?而且還是在外地為官?”
“這也是我忽然想到的。今日早朝我又宣布了幾項改革,其中就有廢除海務院、設立度支院,將市舶司劃入度支院這一項。聽侍者宣讀聖旨的時候,我忽然想到:市舶司因收取許多稅賦十分要緊,文垣也應在這個衙門裏辦差,了解一番;正巧天津市舶司剛剛設立,文垣可以從頭到尾瞧著市舶司如何建立。”
“況且,市舶司往來人員混雜,又與在理番院見到的各番國使者不同,能夠讓他見識到更多不同的人,對他將來為君也有好處。所以安排他去天津為官。”允說道。
聽了這番理由,熙瑤用懷疑的目光看向允,允心中覺得委屈:這番話確實是實話,他真的是今天上朝時忽然想到派文垣去天津市舶司的。但即使解釋熙瑤也未必會信,於是他也不解釋,隻是看向熙瑤。
熙瑤和丈夫對視幾眼,沒有問出來,而是又道:“可若是李家的姑娘確實不錯,那文垣就要訂親,明年就會成婚,這個時候派他去外地為官不太好。”
“他隻在天津待半年多,臘月就返回京城,不會影響婚禮;訂親也不必他親自出麵,他去天津不會影響什麽。”允道。
“夫君,妾不願文垣離開京城。”熙瑤見借口被允反駁了,幹脆直接亮出自己的目的。“文垣現下隻曾在理番院這一個衙門辦差,即使留在京城也有許多事情可學,未必一定要去外地,去市舶司為官。”
“這不是正巧要在天津新設市舶司?”允道:“我不會多設市舶司,天津或許就是最後一個設立的市舶司,之後未必有能讓他從頭到尾瞧市舶司建立的機會,所以要讓他去天津。”
“而且還有一個緣故。”允又對熙瑤說了當初為何決定在天津設立市舶司的原因,最後說道:“既然還存著鼓勵商人在天津開設毛紡織工場的心思,那曾在蘇州處置有關工場諸事的文垣正好與張彥方形成互補,適合做天津市舶司副提舉。”
“既然這樣,妾也不反對讓文垣去天津辦差了。但他在年底敏兒舉行婚禮前一定要返回;明年這許多婚禮,其中還有他自己的,可不能在外地。”熙瑤道。
“一定讓他在敏兒的婚禮前返回。”允答應。
幾日後,文垣啟程前往天津。此時天津市舶司尚未組建,張彥方等官員也在交卸手頭的差事,文垣到了天津也沒事做;不過允讓文垣這麽早啟程並非是讓他在天津閑逛。“文垣,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萬卷書你已經讀過,現下缺的是行萬裏路。正好你要去天津辦差,就從京城陸路前往天津,一路上看看各地奇異的風俗,也瞧瞧百姓的生計如何。”允對兒子說道。
“是,父親。”文垣趕忙答應道。
允又囑咐幾句,說道:“文垣,當年為父為皇太孫時,就曾沿著此路北巡,見識到了許多不曾見識過的事情,還,”說到這裏,他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與蒙古人打了一仗。你此次不會前往邊疆,不會與蒙古人打仗,但見識到許多不曾見識過的事情,知曉北方平民百姓之生計,對你將來為君施政很有好處。”
“是,父親,兒子明白。”文垣又道。
“嗯,你下去吧。”允點點頭,最後說了一句。文垣又行了一禮,離開乾清宮返回坤寧宮收拾行李,明日一早啟程。允自己走回前殿,對一個舍人吩咐道:“擬旨,對當年卡廷之戰戰死之將士後人每戶獎賞錢百貫、綢緞一匹。”
‘陛下怎麽忽然又想起了卡廷之戰?’舍人一邊心裏琢磨,一邊擬旨。
允又派人去大都督府,詢問陳永華現下為何職。大都督府的官員用了很長時間才搞明白陳永華是誰,忙派一名都督僉事入宮奏報:“啟稟陛下,李信男陳式現在金吾前衛為百戶。”
“傳朕口諭,命其為東宮侍衛,明日護送太子前往天津。”允道。
“是,陛下。”都督僉事抑住心中的羨慕之情,躬身答應。
都督僉事退下後,允看向北方,自言自語道:“陳興,我將你的兒子放在我的兒子身旁為侍衛,而且沿著當年咱們一起北巡的道路北行,但願他們兩個,能有咱們二人的感情。”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