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軍事上,滿清和扶桑最大的特點就是組建了無數偽軍幫助他們打仗,當然,在滿清時期,這些‘偽軍’被稱為綠營。
滿清每到一地,就在當地組建綠營,大多是以投降的前明軍為主,同時在大城市留守數千八旗以為監視;至於打仗,自從永曆二年開始,滿清征戰中原的主力就是以嚴格來講也是偽軍的漢八旗為主,輔佐以綠營,不要說真正的滿八旗,就是蒙古八旗都大多充當督戰隊,很少再上陣打仗。
扶桑西元1932年占領東北後也開始組建偽軍,各種‘滿洲國軍’、‘蒙疆安國軍’、‘和平建國軍’層出不窮,雖然因為民族主義的勃發使得這些偽軍大多在麵對抗日武裝的時候戰鬥意誌薄弱,與滿清的漢八旗、綠營無法相提並論,但也在日軍的征戰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平定安南後,朱讚儀的情形就會十分類似於剛入關的滿清。大明出動的五十多萬安南征討軍不可能一直留在安南,依照允熥的計劃,在朱讚儀正式於安南封藩後三個月內如果沒有什麽反對他的起義,征討軍就會陸陸續續從安南撤離,最後跟隨他留在當地的漢軍大約隻會有兩萬人,算上家屬大約也就是十萬人。雖然安南當地也有宋末甚至更早遷徙過去的漢人,但這些人大多和當地人通婚,還需要朱讚儀慢慢的將他們組織起來。
十萬人與六百萬安南人完全無法相提並論,朱讚儀和蒙元的統治者一樣僅僅依靠本族是不行的,他必須效仿滿清,組建以當地人為主的軍隊作為打仗的主力,以越製越,漢軍將作為督戰隊和重要城池、隘口的守兵。
但是允熥不會建議朱讚儀效仿滿清吸納部分當地人組建類似於八旗的組織。滿清當年是迫不得已,他們本族一共隻有幾十萬人,這還是將東北地區無數其實和建州女真沒什麽關係的民族算成滿族後的結果,如果不能使用八旗這樣的製度將自己人緊密團結起來,他們或許會和曆史上其它進入中原的異族一樣還沒有征服中原就自己分裂了。
朱讚儀不用擔心這樣的事情。現在大明有六千多萬漢人,是安南人的十倍,允熥會在未來幾年將部分漢人遷移到安南,將部分安南人打散遷移到南方各省和南洋的各藩國,之後還會有自願遷徙過來的漢人,隻要大明不突然完蛋導致朱讚儀突然完蛋,漢人的數量必然會不斷增加的。
更何況漢文化本來就是包容性很強的文化,安南又和漢族一樣崇尚儒家,幾十年後安南人與漢人差不多就可以融為一體,消弭民族的區別安,成為與兩廣地區的人一樣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漢人。而融合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對百姓以民族做區別,可以以階級、身份、支持還是反對,甚至有沒有錢作為區分的標準,但就是不能以民族作為區分。
所以不論從民族融合還是穩定統治安南的角度考慮,朱讚儀都必須組建以當地人為主的軍隊。
而允許投誠大明的將領自行召兵,一是為了進一步體現對他們的信任,二是現在大明在安南也沒有其它能夠信任的當地人,又需要組建許多當地人的軍隊,若是自己組建指不定將什麽樣的人渣招進軍隊,敗壞大明軍隊的名聲,不如讓他們自己招募,他們為了保證自己所部的戰鬥力起碼會招募靠譜的人。
以上內容,允熥挑著能說的和朱橞等人說了說。這個過程是極為痛苦的,因為滿清和扶桑入侵都是之後的事情,蒙元的統治又算不上成功,之前的各個民族又沒能完全征服中原,允熥慢慢的從五胡亂華、遼國統治燕雲十六州、金國統治中原的經曆中挑選了一些事情出來作為例子,來說服朱橞他們。
不過,雖然朱橞等人的麵部表情什麽都沒有顯露,但允熥還是能夠看出來他們其實並未被自己說服,隻是因為看出允熥對自己的想法十分堅定,他們又找不到太大的漏洞,所以沒有出言辯駁。
允熥歎了口氣,說道:“將來你們會知曉朕的辦法是正確的。胡儼,旨意擬好了麽?拿來給朕看。”
……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莫氏莫遠,……,功勳卓著,賜正三品指揮使銜,賞賜黃金百兩、玉器十件、上用綢緞十匹;另允許其自行招募士兵滿五千六百人,自行任命各千戶、百戶,編為多邦左衛,任命其為指揮使,入右軍管帶,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莫氏莫迪、莫隧,……,功勳卓著,賜從三品指揮同知銜,各賞賜黃金百兩、玉器十件、上用綢緞十匹。並各許自行招募士兵滿五千六百人,自行任命各千戶、百戶,分別編為多邦中衛、右衛,莫迪暫代多邦中衛指揮使,莫隧暫代多邦右衛指揮使,入右軍管帶,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甄偉瞳……,編為升龍左衛,甄偉瞳暫代指揮使,入中軍管帶,欽此。”
“……,阮勳……,賜正三品指揮使銜,……,編為升龍右衛,任其為指揮使,入前軍管帶,欽此。”
“……,命張溫挑選俘虜之安南將士中願意為大明的效力之人,編為升龍中衛,人員不限,……,欽此。”
“……,金吾前衛將士林育容,於攻陷多邦城之戰中為先登軍入城,用計攻上城頭,又帶領將士與莫遠、莫隧所部會合在城內放火使得安南守兵以為城池已經被攻破從而全軍潰退,立下汗馬功勞,賜金吾前衛參謀銜,欽此。”
“……,羽林左衛將士朱代珍,……,賜羽林左衛百戶銜,欽此。”
……
“……,萬望所有將士繼續奮力征戰,朕絕不吝惜賞賜。待大軍平定安南後,朕會前往安南當麵親自封賞立功的將士,同飲慶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