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使團歸來

也知道自己有些想當然了,賽利姆既然敢把兒子送到大明,肯定會防著大明利用這個兒子攪亂奧斯曼帝國的內政,所以那個名叫穆拉德的小家夥恐怕隻能在大明做一個普通人了。

幾天之後,周重在文淵閣再次將內閣召集起來,商議與奧斯曼帝國一起開鑿蘇伊士運河事情,從大明的角度來看,為了修建這條運河,大明不但提供了技術官員,而且還要付出一半的修建費用,而換來的僅僅是大明商船通過運河時,隻需要繳納七成的稅收,這個條件從表麵上來看,好像是大明吃了虧,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

蘇伊士運河關係到大明能否直接與歐洲交易,所以這條運河所代表的經濟利益可謂是十分巨大,隻要運河開鑿成功,那麽大明的商船就可以直接到達歐洲,那時不但可以打破葡萄牙人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同時也可以讓大明的海貿再次上升一個台階,這其中所代表的巨額利潤也根本無法想像。

也正是因為上麵的原因,所以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對大明來說,就意味著又多了一條巨大的財路,同時也打破了葡萄牙人的海上封鎖,等到葡萄牙人無法再從東西方貿易中得到巨大的利潤時,國力肯定會一落千丈,到時想要保持龐大規模的海軍也會變得十分困難,甚至會逼著對方不得不裁掉一些海軍,這對於大明來說,自然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可以說蘇伊士運河對大明來說代表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和軍事意義,所以周重才會不惜出人出錢的幫助奧斯曼帝國建造這條運河。這也得到了內閣的一致支持。畢竟這幾年大明在海上勢力的擴張。不但讓大明的海貿更加興盛,同時國內的工商業也要依仗著海貿的支持,否則光是靠大明國內和周邊的國家,是無法消化大明生產的那麽多商品的。

周重在與內閣達成一致後,立刻著手開始準備水利官員和修建運河的費用,其中費用這方麵並不是很著急,因為大明需要派出自己的水利官員,與奧斯曼帝國的官員一起對整條運河進行考察和測量。最後估算出一個大概的費用,這最少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接下來兩國才會開始調撥人手和財物,進行運河的真正修建,而且這條運河估計不是一兩年就可以修好的,所以修建的費用也是逐年調撥,這樣算下來,每年需要的費用對大明來說並不算什麽。

一個月後,焦黃中帶領的大明使團終於到達大明南方的廣州港,與此同時。大明的水利官員也已經全部到位,這些人都是自願去埃及的。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人品質高尚,而是因為周重給出極高的報酬,隻要這些人能夠主持修建完成這條蘇伊士運河,那麽朝廷不但每年給他們豐厚的薪俸,同時事後還會被封賞爵位,這對於一個官員來說,簡直是無法拒絕的要求,所以不少工部的水利官員都是搶破頭的要去埃及,大不了拚了這條命,也要給家裏的老婆孩子掙來一個誥命和世代相傳的爵位。

這次大明派出的技術官員共有三十位,大部分都是經驗豐富的水利官員,領頭的官員名叫鄒同,以前曾經主持過黃海與淮河的清理,不過鄒同今年都已經快六十了,事先他就已經交待好了後事,畢竟修建一條運河最少也要七八年的時間,甚至會更久,以他的年紀再加上路途遙遠,天知道還有沒有回來的的一天?

又過了一段時間,焦黃中帶領的艦隊終於來到了天津港,這次周重為了表示對隆重,特意親自去了天津港迎接,另外這次隨焦黃中一起回來的,還有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小小的使節團,這個使節團第一是想拜訪一下大明帝國,第二也是在要讓大明在蘇伊士運河條約上蓋上皇帝的玉璽,另外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鄒同帶領的水利官員也會與他們一起去埃及。

對於這些遠道而來的使者,周重代表正德也對他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且他還暗中接風了一下穆拉德這個孩子,雖然大明不可能利用對方攪亂奧斯曼的政局,但是卻可以通過他與賽利姆打好關係,所以對於穆拉德日後的安排,周重也做了相應的安排。

本來按照周重的計劃,穆拉德會被安排住在北京,由那些他帶來的仆人們照顧,甚至對方若有興趣的話,周重還會安排他進入國子監讀書,隻是讓周重沒想到的是,焦黃中竟然會與穆拉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不過這樣正好,由焦黃中帶著這樣的弟子學習,效果應該比國子監還要強一些。

最後周重將穆拉德的住處安排在焦府的旁邊,也方便他們師徒二人的走動,另外焦黃中立下如此大功,周重終於有了提拔他的理由,所以在經過內閣商議之後,暫時將焦黃中提拔為禮部侍郎,雖然禮部的職位比較清閑,但是焦黃中這個侍郎卻是主管外交,這幾年隨著大明的擴張,與外界的交流也多了起來,外交則是禮部的職能之一,所以焦黃中這個職位也是十分的重要,地位和後世的外交部長差不多。

奧斯曼帝國的使團人數不多,畢竟賽利姆也沒想到會在大馬士革遇到大明的使團,所以匆忙之間隻派了幾個人,另外還有一些護衛,不過禮物卻帶的十分豐厚,比如大馬士革的刀具,一下子就送出來一百把,這在大明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支奧斯曼使團在北京並沒有呆太久,一來正德並不在這裏,他們也不可能趕到遼東去見正德,二來周重也可以代替正德在條約上蓋上玉璽,如此一來,這則條約算是正式生效了,而且那些大明的技術官員也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出發。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曼的使團在北京呆了大約半個月,然後就與鄒同帶領的技術官員一同上路,趕到天津港再次乘船離開了大明。雖然奧斯曼帝國的使團在大明呆的時間不長,但他們總算對大明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在奧斯曼帝國的使者看來,大明的確不愧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不但國土遼闊無比,從南到北竟然要乘船走上近一個月,而且各個港口也都是十分的興盛,工商業也是極度發達,這些比他們奧斯曼帝國還要強,而當他們見到大明的京城時,也同樣這座龐大的城市感到驚歎,哪怕是他們伊斯坦布爾,恐怕也無法與這座城市相比。

當然這些都是大明的經濟實力,至於軍事方麵,暫時還無法從表麵上看出來,不過他們也知道,大明正在與蒙古人後裔的韃靼人交戰,而且大明的皇帝陛下親自帶兵,並且接連打敗了蒙古人,由此可知,大明的軍事方麵肯定也不會比他們弱,畢竟大明也有一個重視軍事的皇帝。

相比奧斯曼使節隻從經濟與軍事兩方麵觀察大明,穆拉德這個年僅十歲的孩子,並且還要在大明常住的人對大明觀察的也更為全麵,甚至從進入大明本土的那一刻起,穆拉德就對大明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這裏的一切都與他生長的奧斯曼帝國截然不同,特別是在宗教方麵,更是十分的自由,再加上美味的食物和精美的衣服,這些都讓小小年紀的穆拉德都為之著迷。

穆拉德進入京城後,就擁有了自己的府邸,在家裏時他就是主人,任何人都無權再管束他,特別是那些從奧斯曼隨他一起來的仆人,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禁止他做一事情,這讓穆拉德感受到一種自由的氣息。

不過穆拉德並沒有在這種自由中迷失自我,以前受到的嚴酷教育讓他不願意在這種舒適生活中消耗時間,所以他每天都會向焦黃中學習,雖然焦黃中現在政務繁忙,但是穆拉德的基礎已經打下來了,也認識了大量的漢字,每天隻要給他布置一些任務,穆拉德就可以自己完成,隻遇到不懂的地方時,才會等到焦黃中回來後向他請教。

焦黃中也對穆拉德這個弟子十分上心,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更多的則是因為這個孩子又聰慧又努力,這樣的弟子對於每個老師來說,都是十分難得的,所以焦黃中也是盡力的教導,而且他也知道穆拉德從小沒有人關愛,所以他在充當老師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關心穆拉德的生活,別人都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而焦黃中對穆拉德來說則又是老師又是父親。

時間過的很快,穆拉德在大明呆了半年之後,他對大明已經十分的熟悉,不但漢語說的極好,而且還熟讀不少儒家經典,在同齡的讀書人中已經算是不錯了,這讓焦黃中不僅十分的欣喜,甚至他已經準備讓自己這個弟子在長大後參加科舉,說不定能成為大明的第一個奧斯曼進士,不過也就在這時,穆拉德忽然做出一個讓焦黃中意想不到的決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