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停下!”

九皇子指著張定北,怒斥道。

“九殿下,上次你不是也在朝堂踢傷馮向遠,我這也是跟你學的。”

張定北冷笑一聲。

“那是他咆哮朝堂!”

九皇子不甘示弱。

“我看是你怕他說出什麽吧。”

“你……”

“住手,胡鬧!”

梁帝眼看他們要嘴炮升級,斥責道。

張定北鬆手,行禮道。

“陛下明鑒,溫成仁一直打斷小的說話,我認為,他應當和京兆府何必昌有利益輸送,不讓小的開口,以免打亂他們的進度。

迫不得已,小的才出此下策,就是讓他們閉嘴!”

“你,你血口噴人。”

溫成仁亡魂大冒。

他沒想到,張定北竟然反咬一口。

“怎麽,就興你血口噴人,我就什麽都不能說了?憑什麽?”

“本官乃禦史,有風聞奏事之權!”

溫成仁又拿出禦史的名頭壓人。

“那我也有嫌你嘴臭奏人的權力!”

張定北攥緊拳頭,就要再度欺身而上。

對此,溫成仁連忙轉身,逃到同僚後邊。

張定北的狂傲,他可是徹底領教。

一言不合就開幹!

“兩個朝廷命官,和過家家似的,成何體統,都給朕閉嘴!

溫成仁,你讓張定北把話說完,確定無用之後再說其他。

老擋著他不開口,算怎麽回事。”

皇帝發話,眾人安靜下來。

再要是多嘴,可就是抗旨的罪名。

張定北清清嗓子。

“眾所周知,眼下京城內外糧食緊缺,而我們手中掌握的毛線、毛衣、棉大衣等冬季必需品,卻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搶手貨。

這些物資,一旦生產完成,幾乎瞬間便被搶購一空,其市場需求可見一斑。”

他停頓了一下,環視四周。

“我們可以利用那些冬衣物資的批發資格,作為交換糧食的籌碼。

隻要商人們能將糧食運進京城,將其核算必要的成本,並保證一定的利潤空間,然後給予優先購買棉大衣等貨物的權利。

否則,恐怕隻能按照常規程序,等待漫長的排隊期。”

張定北的話音剛落,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語。

眾人交換著眼神,顯然在權衡提議的利弊。

厚棉衣等產品的火爆,他們自然是知道的。

那卓越的保暖性能,已經得到人們的讚許。

別的不說,朝堂兗兗諸公,大半都在裏邊套上毛衣毛褲。

那保暖性能,相較於之前,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因此,對於商人而言,那是一個充滿**的機會——既能解決京城糧食短缺的問題,又能確保生意在寒冬中占據有利地位。

同時,還能在皇帝眼中留下好印象,在百姓嘴裏留下好口碑。

怎麽看,都是個四贏的局麵。

想通之後,人們先後表達觀點。

“張大人。”一人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您的提議確實頗具吸引力,但還需要考慮運輸成本以及可能遭遇的風險。能否詳細說明一下,具體如何操作,以及商人能得到多少保障?”

張定北點點頭,隨即展開詳細的計劃書,開始逐條解釋。

提問的官員,代表的可不是他自己,而是背後的商行。

給他解釋清楚,也就意味著背後的商行清楚。

所以,張定北很有耐心。

……

其實,裏邊的套路並非張定北原創,而是借鑒原時空的鹽引。

食鹽專賣時代,作為稀缺的物資,天然有著吸引力。

那吸引力大到,可以讓商人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當時的鹽引,就是讓商人將糧食運到邊關等地,換取食鹽的采買權。

如今,毛衣和棉服等是他張定北的獨有技術,約等於專營產品,完全可以套用。

他和玉玲瓏以及一些賬房努力一晚上,就是為了給商人更多的吸引力。

顯然,一晚上的努力沒有白費。

從眾人的反應就能知道,此事,大有可為!

百官當中,已經有人在琢磨著要如何響應,盡快賺上錢。

還有的人在琢磨,在直接運糧食賺錢,和拿到棉大衣優先權之間,哪個更合適。

而個別人,則在琢磨如何去摘桃子……

此前,沒有糧食來源,出麵賑災的事情無人願意接手。

現在,眼看張定北找到方法。

他們就蠢蠢欲動。

“既然你們都認同張定北的法子,那朕就選派一人全權負責賑災之事,諸位卿家,誰願往?”

當梁帝提及賑災一事,原本的氛圍瞬間打破,空氣中彌漫起一股微妙的躁動。

官員們的眼神開始閃爍,交頭接耳的聲音此起彼伏,仿佛一陣微風拂過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人群之中,戶部侍郎霍文閣尤為特別。

他躍躍欲試,眼神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嘴角掛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表麵上看,賑災不僅是救助蒼生的義舉,更是展示能力、鞏固權勢的良機。

賑災的過程中,發放糧食,救濟百姓,也是拉攏人心、樹立威信的最佳時機。

而在背後,更隱藏著不可言說的利益空間。

隻要手段巧妙,將手中的權力轉化為實質的財富,並非難事。

霍文閣率先出列。

“陛下,臣願領此重任!賑災之事,關乎民生大計,臣定會全力以赴,確保除卻損耗之外的每一粒糧食,都能送到災民手中。”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卻暗含玄機。

在他口中,賑災過程中的所謂“損耗”,正是那些難以查證、易於掩蓋的灰色地帶。

隻要將貪汙的部分巧妙地歸咎於運輸損耗或是自然損耗,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充實腰包。

而這一切,在外人看來,不過是一場天經地義的善行罷了。

隨著霍文閣的表態,更多的官員也紛紛響應。

朝堂上一時之間熱鬧非凡,每個人都看到“機遇”。

“陛下,臣亦可往,微臣曾治理河道水患,賑濟災民,頗有心得。”

“聖上,下官為京官之前,曾在西北邊陲安置流民,經驗豐富……”

看上去,似乎每個人都想要為朝廷分憂解難。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是無數飽受苦難百姓期待的目光。

因此,張定北自然不樂意。

自己辛辛苦苦弄來的辦法,得到糧食,卻讓他們中飽私囊?

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