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縣嚇得魂飛魄散,吩咐一聲,帶著眾人匆匆下了城牆。
回到衙門,再次坐下議事。
吳知縣擦把冷汗:“大家也都看見了,敵人隻有騎兵,也沒有攻城的器械,我們隻需要閉緊城門,等敵人糧草沒了,自會退去。”
馮縣尉抱拳:“大人,倘若敵人不來攻城,隻是圍困,我們又該如何?”
吳知縣沉吟不語:“這個……”
河間縣不大,比原平縣還要小一些,城內也沒有任何的耕地,僅有一處穀倉,處儲存的糧食也不多,隻夠吃上五七天的。
想了想,吳知縣這才說:“你也看到了,延漢國的敵軍隻有兩千來人,僅憑這點人數,就想圍困住我河間縣,這不是講笑話嗎?”
聽吳知縣這麽一說,眾人都放心了,又議了幾件其它的事,散會各自回家。
楊凡帶著李管家回了周府,周母還是叫人喚去問話。
問過城外的情況,又問過吳知縣的情況,周母也放心了。
“易公子但請回去休息,有什麽事盡管吩咐李管家。”
為了表示對楊凡的感謝,周母特別讓李管家做楊凡的私人管家,楊凡在周府的這幾天,有什麽事都可以吩咐李管家去做。
辭別周母回了客房,小妾又差丫環來請。
楊凡以為小妾又要搞什麽,去了才知,原來隻是普通的問話,小妾也想知道外麵的情況。
小妾:“希望敵人能早點退去。”
雖說在這裏也能和楊凡私會,但畢竟是周府,又有周母及上上下下一眾人等,萬一哪個不小心走漏了風聲,那就麻煩了。
等了兩天,城外的敵人並沒有退卻的跡象,還是和開始時一樣,分兵兩處,堵住了南北二門。
吳知縣又派人叫楊凡去衙門一起商議。
“敵人已經圍城兩天,我們要快點想想辦法,不然城裏的糧食支持不了幾天。”
吳知縣說罷,沒有像上次那樣讓人們自己發言,而是開始點名,明顯是真的急了。
馮縣尉先被點到,站起說:“大人,我們可以派人去隴關塞求援。”
隴關塞是這附近的一處邊塞要鎮,內有精兵五萬,若是能讓隴關塞派兵來,這區區兩千敵軍不堪一擊。
吳知縣問:“眼下南北兩門都被敵軍圍困,信使如何出得去?”
“可以集中全部兵力,衝開北門,待信使衝出去之後,我們再退守城中。”
“城內皆是步兵,敵軍都是騎兵,出去衝鋒倒好說,若是搞撤退回城之時,敵軍跟進怎麽辦?”
馮縣尉卡殼了,這個問題無解,步兵不可能跑過騎兵。
吳知縣又點其他官員,有的推說不知道該怎麽辦,有的瞎出主意。
什麽全縣籌集銀兩給敵軍送去讓他們退兵,什麽派使者和敵軍講和……等等等等,都是些沒用的主意。
一圈問下來,吳知縣額頭上的皺紋更深,強撐著幾分精神問楊凡:“易公子可有什麽好方法?”
剛才別人回答的時候,楊凡就在琢磨這件事,此時回複說:“計策倒是有一個,不過大人得能信得過我。”
“易公子代表周大人,我怎麽可能會信不過。”
楊凡微微一笑:“我是說大人得將城裏的兵交給我調度。”
吳知縣一下猶豫起來,躊躇說:“易公子不妨先說說你的計策。”
楊凡:“敵人人數並不多,隻能守住南北兩門,並沒有真正的圍城,也就是說,我們還能出去。”
聽到這裏,馮縣尉眼睛就是一亮,插言:“大人,我們可以將信使吊出城外,這樣就能去隴關塞求援了。”
楊凡微笑說:“不過是區區兩千敵軍,還用不著去求援。”
聽他說的如此誇大,馮縣尉不再多話,吳知縣和其他人也特別想知道楊凡的計策究竟是什麽。
楊凡侃侃而談:“現在城中共有五百守兵,我們可以派這五百人出城,再多準備些旗幟,這五百人出城之後,就去城北的山上埋伏。”
“同時我們再放出風聲,說已經有援兵來了。等風聲傳開後,山上的伏兵就將旗幟都插起來,給敵人造成一種真有援兵到達的假象。”
“易公子此計,是想虛張聲勢,嚇跑敵軍。”
覺得已經完全了解了楊凡的計策,吳知縣化身為萬事通,微微搖頭。
“易公子這計策有一處不足。那北山離著縣城尚有五六裏地,若是敵軍看到旗幟並不撤退怎麽辦?再者說,城內一個守兵也沒有,敵軍來攻城怎麽辦?”
“吳大人莫急,”
楊凡繼續說:“到時候,我們可以虛插旗幟,五百兵丁一齊擺出衝鋒陣型,城內在打開城門,做出裏應外合之勢。敵兵必退。”
“不可不可不可!”
聽罷楊凡的計策,自吳知縣以下,縣衙之內人人搖頭。
“此計太過冒險,稍有差池,我河間府就會被敵人屠戮殆盡,萬萬不可。”
吳知縣大搖其頭,看向其他人,又一次問:“各位大人,你們還有什麽計策?”
沒有人應聲。
吳知縣想了半天,說:“不如我們依著馮縣尉的計策,吊信使出城去找援兵。”
他是一縣之主,他做了決定,旁人再無異議。
信使這個活是個殺頭的營生,風險極高,吳知縣倒也不傻,沒有直接指派,而是將消息發下去,並且放出重賞。
說隻要肯去求援的,就賞五十兩銀子。
五十兩銀子能在河間縣買一套上好的院落,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天下午,就有三四個人來應征。
吳知縣從其中選了一個身高體壯的,將寫好的求援信交給這人,命其貼身藏好,又讓廚房給做了頓好吃的,讓這人吃得飽飽的。
等到天黑後,用繩索將這人從東麵的城牆上悄悄吊了下去,另外又吊下一匹馬。
這人在城下解開他自己和馬的繩索,騎上馬,消失在夜色之中。
隴關塞離著河間縣有四五天的路程,一來一回就算加緊趕路也要五六天,城裏的糧食根本支持不了那麽久,這個吳知縣也做好了準備。
信使還沒走的時候,就下令全城各家各戶做好長期被困的準備,每天賣糧時也是按人口限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