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李想、高燃、茅侃侃、戴誌康“奔奔族創業四劍客”成為財富新貴後,23歲的錦天科技董事長彭海濤以1億元的價格,將自己的網遊公司賣給了陳天橋,成為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這個曾經被戲稱為“中國的比爾·蓋茨”的男孩,又一次創造了“奔奔族”創業成功的神話。
彭海濤的公司在賣掉之前,每個月的營業額已將近1000萬元,這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對於這樣一棵“搖錢樹”,絕大多數企業家都不會輕易賣掉,但彭海濤做到了。“我是想以後專注於研發”——彭海濤這樣解釋賣掉公司的原因。彭海濤賣掉了自己的公司,準備專注於研發,因為他知道“聞道有前後,術業有專攻”——他的專長是研發,管理一個小公司尚可,而公司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就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另一個“奔奔族”新貴戴誌康出生於1981年,上大學時掙到了自己的第一個50萬,如今年僅二十五歲的他在中關村擁有一家年營業額達500萬的公司——北京康盛創想公司,2005年7月獲得風險投資的幾百萬美金,身價過億,成為“奔奔族”網絡新貴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戴誌康坦言,年輕的創業者最大的優勢和劣勢都是——“年輕”。“年輕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時間去補救過錯,但反過來講,市場競爭不會因為你年輕就寬容你,你犯錯誤別人不犯,你可能就會OVER了。”
戴誌康從小喜歡電腦,把家裏的電腦一次次的升級,編程的本領也越來越高。2000年,戴誌康考上了大學,可進了大學後,他對考試和教材不感興趣,對大學十分失望。正好那時候互聯網火起來了,戴誌康通過互聯網認識外麵的世界,他對能夠把
陌生人聯係在一起的網絡社區有了興趣,他想開發一套能自動生成社區的軟件,讓即使不懂技術的人也能管理社區。
為了做軟件,戴誌康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他大二就搬出了學校,每個月僅花八百塊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三百塊租房子,兩百塊吃飯,剩下的就是上網和打電話,自己整天悶頭開發軟件——這就是他開創事業所需要的全部成本,就這樣設計出有名的“Discuz!”軟件。起初,這個軟件是免費的,在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用戶,又跟其它的同類軟件產品進行對比之後,戴誌康決定要對這個軟件進行收費。2003年10月,戴誌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術,容納能力是同類產品的好幾倍。打這以後,Discuz!就進入高速軌道,銷售平均每個月增加30%。戴誌康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畢業時,他有了50萬元。
當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還在為找工作的事東奔西走時,勉強畢業的戴誌康卻成了香餑餑,某公司甚至提出以30萬元年薪邀請他加入,但戴誌康選擇了放棄,他揣著自己讀大學時賺的50萬元,來到北京,開辦自己的公司。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張到六十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員,產品份額也在業界市場內占到了50%,2005年的營業額達到了500萬元。
這一群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大男孩成了千萬富翁——由他們領頭的小企業脫穎而出,成立不過幾年時間,2005年營業收入已經在5000萬—1億人民幣左右,並連續三年保持增長,在技術、市場方麵都有成為行業領袖的潛在可能,用“後生可畏”來形容這些大男孩並不為過。在創業成就夢想、創新締造財富的時代,那些20歲出頭,有的甚至隻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大孩子”,憑借新技術、新模式,以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創造了令無數前輩既羨慕又嫉妒的奇跡,成為社會矚目的“奔奔族”創業新銳。
“奔奔族”本來就是喜歡與眾不同的人,討厭死板的規章製度,討厭走別人走過的路(哪怕是捷徑)。我們都知道後舍男生,他們用網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這兩個在網絡上非常火爆的廣州美院男生,一般被稱為為“廣美男生”、“兩個男生”。他們靠假唱、惡搞博得網友喜愛。假唱流行歌曲,翻拍成MV,視頻中二人誇張的動作,搞怪的表情令人捧腹,看過之後笑得人仰馬翻,被網友譽為校園爆笑第一組合,充滿自己的風格。
這些“奔奔族”懂得抓住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能有今天的成績,固然與他們自身的勤奮努力密不可分,但這些財富新貴無一不是具有冒險和大膽創新精神的。不像有些人人幹什麽都瞻前顧後,以致錯過很多機會。走別人的走過的路,吃別人吃過的饅頭,最後隻有亦步亦趨,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曾有人向香港商業巨子霍英東請教成功秘訣,霍英東回答說:“敢為人之不敢為,能為人之不能為,即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六十年代初,香港工商界人士幾乎都不敢問津淘沙業,因為此業搞不好會破產。但霍英東毫無顧忌,敢為人先,吃下了這隻“螃蟹”。他敢於進軍淘沙業的精神是可貴的。他善於動腦筋引進先進設備取代落後的手工操作,靠“能”字大大提高功效,降低成本,又減輕勞動強度,“敢”與“能”結合使他成功了。
當淘沙業崛起後,許多商界朋友勸他一鼓作氣,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豐厚的利潤。他謝絕了朋友們的好意,冷靜分析眼前和長遠的利弊,遂與香港當局各建築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以圖謀長遠之利。結果六十年代中期香港經濟一度蕭條,他的淘沙業卻絲毫無損。
霍英東的事情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誰也無法預料結局怎樣,而如果你不敢做下去,你就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機會。而當一個人能專注於自己夢想的時候,他就會變得堅毅而執著。也隻有這種情況下,他能為人之不敢為,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敢為人之不敢為,能為人之不能為,就是要創新,創新不僅僅是從無到有,變不可能為可能,更是科學的繼承和發展,將前人的成就發展到新的高度。這個過程的艱難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創新意味著質疑,意味著挑戰,意味著打破舊有的思維習慣,走別人從來沒有走過的路。這種創新的壓力之巨大可想而知。但創新者同時也是欣喜的,因為隻有創新才有機會在前人不曾看見的奇峰欣賞到獨特的風景。
在美國,40%的婦女因太胖而有個“特大號”的臂部,她們為此而憂心忡忡,從來不敢穿褲襪,認為褲襪能使身材苗條的婦女更健美,但卻使身材肥胖的婦女更加臃腫。
美國的許多廠家,都認為胖女人不會穿褲襪,也不會買褲襪,這個市場沒有什麽機會,故長期沒有人去開發。而雪菲德公司通過市場調查的資料分析,卻得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意見:正是由於這些肥胖女人目前不穿褲襪,是一塊處女地,所以市場潛力很大,大有開發的前景他們認為放棄這麽一個大市場實在可惜,決定抓住這不為他人所重視的領域,開辟新的銷售市場。
於是,公司集中最優秀的設計人員,專門為胖女人設計出一種名為“大媽媽”型的褲襪。接著,該公司為“大媽媽”型褲襪大做廣告。廣告中,三位胖墩墩的女娃娃穿上褲襪排成一線,標題上寫著“大媽媽,你真漂亮”幾個大字。三位胖女孩,麵帶微笑,挺胸仰頭,從側麵看上去不但沒有肥胖的感覺,而且讓人覺得她們很快樂而充滿自信。
廣告發布的一個月內,雪菲德公司就收到了7000封讚譽信,而且商店裏胖女人買
褲襪爭先恐後,公司贏利大增。雪菲德根據市麵上場調查資料,從胖女人不穿褲襪的現實中,獨具慧眼地捕捉到極具潛效益的機遇,為特殊顧客著想,特意為胖女人設計褲襪,奠定了該公司褲襪市場的新地位。
如果這個公司沒有用不一樣的眼光和思維來對待褲襪,就不可能有其在市場中的地位。觀察並捕捉潛在的商機,見人所未見,為人所不為。便能賺別人所不能賺之錢。在營銷學裏有個經典案例就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所在。
一家公司為了招聘賢才,決定用命題的方式來考驗參選者,題目:以賽馬的方式推銷1000把奇妙聰明梳,並且把它們賣給一個特別指定的人群:和尚。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懷疑:把梳子賣給和尚?這怎麽可能呢?許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還是有甲、乙、丙三個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戰……
一個星期的期限到了,三人回公司匯報各自銷售實踐成果,甲先生僅僅隻賣出1把,乙先生賣出10把,丙先生居然賣出了1000把。
甲先生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無數次和尚的臭罵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撓,終於感動了一個小和尚,買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把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的頭發都吹亂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說:“蓬頭垢麵對佛是不敬的,應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頭。”住持認為有理。那廟共有10座香案,於是買下10把梳子。
丙先生來到一座頗富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對方丈說:"凡來進香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貴寶刹應有回贈,以保佑平安吉祥,鼓勵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字,然後作為贈品。”方丈聽罷大喜,立刻買下1000把梳子。
案例說完了,但留給“奔奔族”的思考空間卻是無限的。這個案例,它強烈地衝擊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覺得自慚形愧——為什麽自己在分析問題的時候,總是過分強調可行性分析和量力而行,這樣反而會束縛自己的思維,讓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小空間裏。事情是做完了,但是心裏卻總覺得一無所獲,因為思考角度的局限,不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滿足。
現實生活中類似“賣梳子給和尚”的事例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正如“向非洲人賣鞋"一樣,原來非洲人是不穿鞋的,正因為有了推銷員不同的理解和奮鬥,才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有時,換種角度思考,往往會讓人收獲更多。
生活中我們太習慣走別人走過的路,我們偏執地認為大多數人走過的路不會錯。但是,當我們這麽想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自己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呢?
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年長的智者。少年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
智者笑著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了。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樣跟他們解釋,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是不是說,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歡也會變得平和些?”
智者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智者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默默思索著,回答道:"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你留著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成了中年人,又變成了老年人,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之後,人們還時時提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是一個快樂之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奔奔族”,要想成為一個正真的人,必須要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別,區別了自己和別人,才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路。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若沒有了精神,就會變得漫無目標、庸碌懶散,繼而虛度光陰一事無成。相反,一個人若想有作為、創大業、成大事,就必須具有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精神。
敢為人之不敢為,能為人之不能為,就會有與眾不同的發展思路。敢為人之不敢為,能為人之不能為,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風景——這才是“奔奔族“的奮發進取之路,這才是“奔奔族”成功立業之基。
[雜談]
“奔奔族”新貴的渠道創新
一群70、80年代出生的大男孩成了千萬富翁。這些企業飛速發展的秘訣之一就是他們試圖把自己變成渠道,或者有效利用渠道以贏得客戶。
仔細分析一下其中一些企業飛速發展的秘訣,我們會發現除了技術創新以外,他們也堅持著傳統企業的成功路徑。重視渠道便是秘訣之一,他們試圖把自己變成渠道,或者有效利用渠道以贏得客戶。
橡果國際胡煜君:直銷推廣+分銷渠道
在胡煜君加盟之前,橡果國際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電視購物公司。通過向電視台購買非黃金廣告時段來投放產品廣告,而用戶則通過廣告上所留電話購買產品。這種銷售模式因為產品價格虛高、名不符實等原因而逐漸衰落。
2000年,胡煜君加盟橡果國際成為CEO,他調整了企業戰略,首先吸引了地方電視直銷公司成為公司股東,把橡果國際與地方電視直銷公司的利益綁到了一起,通過這種合作,橡果國際擴大了自己的影響。
隨著影響逐漸擴大,胡煜君發現電視直銷平台的能量也變大了。“除了對直銷購物者,電視廣告對於傳統零售渠道消費者的影響和衝擊力也很大,但是這種影響無法在直銷平台上實現。我萌生了發展傳統渠道商的想法,通過傳統渠道商的銷售延長產品生命周期。”胡煜君說。
2003年11月,橡果國際與上海好記星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好記星數碼科技公司。電視直銷與傳統渠道的結合並發了巨大能量。當年12月,橡果國際將好記星英語學習機的廣告在全國26家衛星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播放,並采取了循環播放的高密度轟炸形式,電視觀眾一下子記住了好記星英語學習機。隨後,好記星公司的營銷團隊利用他們熟悉的本地市場渠道,在各個地方城市的報紙戶外廣告上大規模做廣告、促銷。市場需求被迅速激發,2004年,好記星銷售了65萬台,銷售額近6億元。胡煜君指出,電視直銷主要用於推廣產品的前期,打響產品的知名度,然後再利用龐大的傳統分銷渠道進行銷售,便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記星的運營讓胡煜君嚐到了甜頭,他決定按照好記星的運作模式,將橡果國際打造成一個“全國最大的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推廣平台”。胡煜君說:“很多中小企業有很好的產品,但是由於缺乏營銷經驗和管理傳統渠道的經驗,他們沒法再令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立足。而我們有直銷推廣與傳統渠道分銷的優勢,通過我們這一渠道,產
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而長久。”
現在,每年橡果國際都會從中小企業中選出20個左右的新產品,利用自己的直銷推廣+分銷渠道將這些產品送達到消費者的手中。橡果國際正在使自己變成一個強大的渠道,並利用這一優勢將自己變成一台強大的“品牌孵化器”。好耶朱海龍:
代理網絡廣告的壟斷者
朱海龍曾經是一家傳統廣告公司的高管,2000年加入好耶團隊並任CEO。當時的好耶是一家網絡廣告管理軟件公司,類似美國的DoubleClick公司。
1999年10月,好耶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網絡廣告管理係統軟件Adforward3.0。很快,這套軟件在幾十家網站得到應用。然而,好景不長,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大多數網站已經無力支付好耶軟件使用費,隻好以廣告位置來充當本應支付的軟件使用費。
現在回憶當時的情況,朱海龍說:“那個時候,為了消化這些廣告,我不得不又幹起了老本行,成立了自己的廣告代理公司。”在他的領導下,一支互聯網廣告銷售隊伍開始到處推銷遊說,向廣告主和傳統廣告代理商解釋什麽是互聯網廣告。憑著朱海龍過去在廣告界的人脈資源,這批廣告最終賣出了幾百萬元。2002年以後,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逐漸回暖,越來越多的廠家決定在互聯網上投放廣告,這個時候他們想起了好耶。
除了重視線下的廣告代理團隊以外,朱海龍在開拓市場時也十分講究策略。當時,新浪是中國流量最大的門戶網站,其廣告收益也是最高的,朱海龍認為隻要拿下新浪這個客戶就會形成多米諾效應,獲得其他客戶會容易很多。於是,好耶首先說服新浪免費使用其產品和服務,甚至派出骨幹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新浪員工使用Adforward軟件。最終,憑著良好的產品、服務與線下的廣告代理團隊,好耶最終打敗了美國的DoubleClick公司,在中國互聯網廣告管理係統市場上占據了壟斷地位。朱海龍把這個成功歸功於好耶對廣告代理市場的重視。“彩電這個行業有了TCL、康佳、創維、長虹,為什麽還要有國美?假如黃光裕要找這些家電行業的老總來聊聊天,他們不敢不來吧?這就是渠道的力量。”朱海龍說。
認識到渠道力量的朱海龍並不滿足於好耶隻做一家軟件公司。2004年,好耶推出了智易營銷連鎖網,這是一個按效果計費的線上營銷網絡平台,廣告主可以依靠這個平台找到適配的網站來發布廣告,網站也可以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網站的廣告。迅雷程浩、鄒勝龍:
依靠合適渠道壯大自己有人立誌成為渠道,而有人則依靠合適的渠道迅速推廣了自己的產品,迅雷網絡
技術有限公司就是如此。
2002年,鄒勝龍與程浩從美國回到深圳,創立了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他們決定做下載工具。很快,他們開發出了迅雷,速度是這款下載工具的法寶。有了合適的產品,剩下的事情就是推廣了,令更多的人知道迅雷、使用迅雷。
最初,迅雷曾經聘請營銷人員采用傳統推廣方式做營銷,然而扔出去的錢如同泥牛入海,在市場上激不起任何反映。此時正是2004年,盛大成為中國最火的公司之一,網絡遊戲大行其道。程浩說:“我們突然想到,迅雷也許可以搭上網遊這趟車。玩家要玩遊戲,必然要使用下載工具,如果他們使用迅雷,速度會比使用Flashget和網絡螞蟻更快。”
於是,2004年的一天,迅雷CEO程浩北上北京,敲開了金山軟件公司總裁雷軍的大門。他此行的目的隻有一個,說服雷軍使用迅雷來下載金山公司的熱門網絡遊戲。雷軍同意用迅雷測試一下速度,迅雷的速度之快令他驚訝。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迅雷成為金山的網絡遊戲夥伴之一。之後,迅雷與其他各大網絡遊戲廠商一一達成協議。半年之後,迅雷擁有了300多萬用戶,95%都是由網遊合作夥伴帶來的。
程浩認為,迅雷是一家網絡技術公司,資金有限,不能像傳統行業那樣靠鋪天蓋地的廣告獲得用戶。而網遊之於迅雷,就像4S店之於汽車製造廠家,就是一個傳播產品的渠道。“我們在合適的時間選擇了合適的推廣渠道。”程浩說。
通過網絡遊戲,迅雷用不足萬元的投入獲得了巨大的用戶。“用戶開始認為迅雷是一個下載網遊很快的軟件,到後來發現用他下載別的東西也很快,所以迅雷就慢慢變成不僅是下載網絡遊戲,也是一個下載很多東西都很快的工具。”迅雷CEO鄒勝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