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絕學無憂①。唯之與阿②,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③。荒兮其未央④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⑤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⑥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⑦。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⑧。

注釋

①絕學無憂:陳景元說:“今之學者,但糟粕而已矣。所言絕學,非謂其絕滅不學也,謂守其自然之性。”

②唯之與阿:“阿”當作訶,大怒;唯是答應聲,唯和阿是順從和反對的意思。

③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李隆基說:“凡人所畏者,慢與惡也。善士所畏者,俗學與有為也。皆當絕之,故不可不畏。若不畏絕俗學,則眾生正性荒廢,其未有央止之時。”

④未央:央,盡也;未央,未盡。

⑤泊:怕。

⑥儽儽:頹喪失意。

⑦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飂,大風疾速的樣子。朱元璋說:“如昭昭察察,其常人之所為;昏昏悶悶,乃守道之如是,豈昏昏而悶悶?雲漂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所止,此非海非飂,言其守道如是,人莫知其所之。海,曠也。飂,**驅也,長風。”

⑧食母:一說是吃飯的本能,這裏指老子尊崇的是“聖人為腹不為目”;一說是母親,母親就是道,指老子隻尊重道。第一章中有“有,名萬物之母”,母在老子思想宇宙中也是個重量級存在。把道比作母親,道像母親一樣不但生萬物,而且養育萬物,並盡可能地身心都跟隨著萬物。。

譯文

放棄異化的學說可以沒有攪擾。順從與反對之間能有多少差別?善良和凶惡之間又有多少距離?別人害怕的事,我也會擔心。這樣的事不勝枚舉啊!別人都顯得高興,如同參加盛大宴會,如同春天登上高台。隻有我很害怕的樣子,好像一個嬰兒傻笑;形單影隻,格格不入,如同孤魂野鬼。大家都顯得滿腹經綸,隻有我一副失落模樣,像傻瓜一樣無知無識;別人都表現得特別精明,而我卻懵懂無知:深沉如大海,行動飄忽沒有固定的方向和目標。別人都能自作主張,有所作為,而我卻堅持自己的簡陋。我和別人不同,我隻遵循道。

度陰山曰

北宋初年,南唐派大臣徐鉉出使北宋。徐鉉學識淵博,能說會道,有三寸不爛之舌,天下人都恐懼與他交流,北宋臣子們也如此,宰相趙普感到非常棘手,不知派誰去才能對付得了徐鉉。

皇帝趙匡胤得知趙普的難處後,命人呈上一份文盲保鏢名單。他隻掃了一眼,就在名單上圈了個人名說:“此人可以。”趙普看了,驚叫起來:“他不識字啊!”

趙匡胤仍然堅持,而受命去應對徐鉉的保鏢也不知怎麽回事,糊裏糊塗地就去半路迎接徐鉉。二人見麵後,徐鉉開始口若懸河,妙語連珠,言驚四座。可當他看向那個保鏢時,他發現對方像個悶葫蘆,隻是偶爾點個頭,除此一言不發。

徐鉉以為此人學問精深難測,立即又拿出吃奶的本領,口吐蓮花,天花亂墜。可對方仍是一副死人臉。一連幾天,徐鉉誇誇其談得口幹舌燥,沒得到對方半點回應,遂心灰意懶,閉上了嘴巴。在之後與北宋官員的談判中,由於總想著那個深不可測的保鏢,徐鉉總失神,一點便宜都沒有討到。

趙匡胤這招叫“以愚困智”,它的玄機是不接招,這是老子所說的道。老子所謂的“道”和現實注定格格不入,因為道是無為(不采取讓對方感受到敵意的行動),道是不爭。而現實是有為,是爭鬥。道就是保鏢對付徐鉉的方法。

趙匡胤派遣的人,正是老子白描的那個看上去傻乎乎的“有道之人”:大家都顯得滿腹經綸,隻有我一副失落模樣,像傻瓜一樣無知無識。別人都表現得特別精明,而我卻懵懂無知(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倘若趙匡胤派去的人和徐鉉一樣精明,此人必接徐鉉的招,二人必爭吵無止。倘若徐鉉贏了,那他會理直氣壯;如果他輸了,由於是爭吵,所以他也不會服輸。無論輸贏,因為有了“有為”、有了“爭鬥”,北宋其實已經輸了。而用一個不識字的、在別人眼中傻乎乎的保鏢,就杜絕了“有為”和“爭鬥”。保鏢的“不接招”沒有讓徐鉉感受到敵意,沒有敵人,就沒有輸贏。最終,一心想有敵人,想要贏的徐鉉就輸了。

不接招,可以讓我們在麵對“杠精”,麵對他人爭鬥、攻擊時,產生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