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①。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②。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③。

注釋

①治大國若烹小鮮:小鮮,小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烹飪時不敢大炒,否則就成了魚泥。本句意思是,治大國如烹小魚,別像炒黃豆一樣用鏟子拚命翻滾,否則魚就碎了。李霖說:“魚小則易於潰爛,民弱則易於煩擾。烹小鮮者,待其自熟。治大國者,任其自治。”黃茂材說:“道無大小,治大國烹小鮮同於一道。”

②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蒞,臨,蒞天下即治天下。李霖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所謂聖人不傷民也。唯聖人不傷民,故天地之和應,人鬼各遂,兩不相傷也。”蘇轍說:“聖人無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無所求,內無所畏,則物莫能侵。雖鬼無所用神矣。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傷人。非神之不傷人,聖人可未嚐傷人。故鬼無能為耳,人鬼之所以不相傷者,由上有聖人耳。”

③德交歸:德,即得,因為聖人和鬼神都無為,所以百姓得到實惠。

譯文

治理大國應該像烹飪小魚一樣。用道治理天下,鬼就無法作怪;並非鬼無法作怪,而是鬼的靈無法傷人;並非鬼的靈無法傷人,而是因為聖人不傷人。鬼靈和聖人都不傷人,所以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實惠。

度陰山曰

如果站不上能人的肩膀,那就跟著能人。

西漢帝國丞相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是個傳奇人物。他上任的第一天,直到中午才到辦公室,和屬下說了幾句閑話,就跑回後院喝酒去了。

正當大家都認為他要搞上任三把火的行動時,曹參卻在家中擺上永不撤掉的酒桌,每天呼朋喚友地喝酒。有官員最後實在看不下去他的懶政,就上門來勸他。誰知曹參一見他們,便熱情地把對方按到酒桌上,除了喝酒,什麽都不談。上來打招呼:“咱們好久沒見了,快進來喝一杯吧。”說著,就拉著同事入席,並給他們斟酒。

很快,曹參的酒鬼形象就傳到皇帝劉盈(漢惠帝)耳中,劉盈對曹參的兒子曹窋說:“你爹現在身居高位,但天天喝酒作樂,不幹正事。你回去幫我問問他,他什麽時候做點正事啊!”

曹窋回家後就趁著老爹清醒時小心翼翼地問道:“您天天喝酒,一點正事都不幹,是怎麽回事啊?”

曹參大怒,拎起家中的掃把,就朝曹窋身上打去,怒道:“你一個黃毛小子,國家大事也是你能管的!”

曹窋被揍得渾身傷痕,跑去向劉盈告狀。劉盈很惱火,讓人找來曹參說:“是我讓你兒子問你的,你難道不反思下你的行為嗎?”

曹參反問:“皇上,我問您一個問題,您覺得您老爹高祖皇帝(劉邦)跟您相比,誰更英明?”

劉盈回答:“當然是我老爹英明了。”

曹參又問:“臣和蕭何相比,誰的才能更高?”

劉盈回答:“蕭何略勝一籌。”

曹參於是對他行禮道:“皇上,您的看法完全正確。那麽高祖打下江山後,任命蕭何總領朝政,這自然有他的道理。而蕭何在任時,明確法令,修生養民,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蕭何製定的法令,似乎沒有更改的地方,我們還需要做什麽嗎?”

曹參說得沒錯,如果已經有經驗證明從前是正確的,那就不必要更改。有時候,循規蹈矩才是最大的創新,而所謂的創新有時卻是畫蛇添足。

用老子的話說,治大國如同烹飪小魚,不能頻繁翻動它,否則會成為一鍋魚粥。

劉盈和曹參談話最後,劉盈還是說了句:“你作為宰相,總應該做點什麽吧?”

曹參回答:“我做了啊。”

劉盈質問:“你做什麽了?”

曹參回答:“什麽都沒做。”

按照老子“無為”思想,什麽都沒做,其實什麽都做了。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把曹參隻是遵循蕭何留下的製度而沒有任何改變稱為“蕭規曹隨”,有時候,很多人認為“蕭規曹隨”有些墨守成規的味道,但這種見識很膚淺。

我們判斷一種思想、一個計劃是否符合道,應從以下特點來確定:一、自動自發,蕭規曹隨是不是曹參主動做的,而且內心肯定;二、與客觀環境完全適應,有如神助,蕭何的政策是否受百姓認可;三、與社會價值觀相和諧,保持蕭何的政策是否和當時的價值觀和諧。

如果這三條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曹參就符合了老子所謂的道。

事實上,“蕭規曹隨”不僅是曹參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手法,更是指導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和管理手法。中國是個靜態的農業社會,一切發展都緩慢有序,任何變動,其實都是對農業社會的冒險。這就是在古代中國,變法很難成功的原因。而“蕭規曹隨”恰好符合了中國靜態社會的特質:祖先經過實踐後的正確道路,絕不輕易改變。

老子的思想欲求和儒家思想欲求殊途同歸,都希望創造一個靜態社會,一潭死水才好。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蕭規曹隨是正確的。而如今科技發達,日新月異,蕭規曹隨是否還有用,這另當別論。

但必須知道的是,無為比有為省力。很多時候,有為是畫蛇添足。蛇長了腳,看上去是創新,其實多此一舉。你在人生中遇到的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屬於畫蛇添足。

蕭規曹隨,絕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和管理手法,更應該是一種人生境界。在精神上保持簡單,遵循之前的人的狀態規律,這就是修行如烹小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