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國寡民①。使有什伯之器②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③。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④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⑤。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注釋
①小國寡民:土地不多是小國,士卒不眾為寡民。小國寡民,利害關係少,所以民風淳厚;大國眾民,利害繁多,民風狡詐。所以,要“小國”(使國家小)“寡民”(使人民少),注意,這是老子刻意讓國家小和人民少,而不是他真希望人們回到原始社會。馮友蘭先生認為,老子的“小國寡民”是有能力文明卻堅守樸素的一種境界,甚至認為人的精神境界也應“小國寡民”:需求少,追求少。
②什伯之器:大體有四種解釋,其一,俞樾認為是兵器;其二,王安石認為是十倍、百倍於人工之器的高科技器具;其三,奚侗認為是各種勞作器具;其四,王雱認為是需要十人、百人同時駕馭的大型器具。我們偏信王安石的看法。《洞靈經》中說,古聖大力提倡男人耕地、女人織布,隻因為耕地和織布沒有先進工具,讓人把時間浪費在上麵而不能做其他事情。可以推理,倘若發明了先進耕地工具,也會被信仰老子的統治者毀掉。
③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搬家,隻有一個辦法,讓他們覺得所在之地是天堂。讓他們覺得離開這裏就失去了根,就容易橫死他鄉。要宣傳孝之道,讓他們重視祖墳,無法輕易離開。
④結繩:小國寡民之下,人事簡單,民風淳樸,所以不會發生違約失信搶劫偷竊等事,於是就不需要契約,不需要契約,自然不需要文字,隻需結繩記事即可。毋庸置疑,契約最早一定產生在強盜國家。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李隆基注此句說,李隆基批注此句說:“不貪滋味,故所食常甘;不飾文繡,故所服皆美;不飾棟宇,故所居則安;不澆淳樸,故其俗可樂。”
譯文
使國變小,使人口變少。即使有領先世界十倍、百倍的科技也不使用;讓人們對自己的人生滿意而不遷徙。雖有船隻車輛,卻無用武之地;有鎧甲武器,卻沒機會使用。讓人民回到結繩記事的時代。人們吃著甜美的飲食,穿著美觀大方的衣服,居住地安全感十足,民俗淳樸,其樂融融。雖然鄰國近在眼前,雞犬之聲就在耳邊,但大家隻按自己意願生活,終生都不會往來。
度陰山曰
383年,前秦帝國國君苻堅動員一百餘萬兵力向南方的東晉帝國宣戰。百萬級別的大兵團排山倒海般壓向隻有十幾萬兵力的東晉帝國,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役,苻堅將統一中國,聲名顯赫。
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苻堅的先鋒部隊在淝水和東晉帝國主力相遇,苻堅兵團大敗,在潰逃途中,發生慘烈的踩踏事件,苻堅的百萬兵團頓時化為烏有,而前秦帝國也因這場戰役迅速衰敗,最終滅亡。
苻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在管理百萬兵團上出現了致命問題。他把一百萬人派往了同一個地方,導致全軍首尾不能相顧,攻擊沒有重點,所以看似是百萬兵團,但因戰線拉得過長,隻有十幾萬人和東晉兵團接戰。用老子“小國寡民”智慧來評析,苻堅兵團是典型管理混亂的烏泱泱的“大國眾民”。
俗話說,大有大的難處;俗話還說,船小好掉頭。“小國寡民”在管理上,就是按“大船變小”思路使用的一種智謀,影響了世界企業思想的阿米巴管理法即是“小國寡民”的證明。
“阿米巴管理法”由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創造,後被許多大企業使用。其模式是把龐大的企業分成一個個小集體,每個集體就是一個阿米巴,阿米巴有著自己的大腦,自己拿決策,做核算,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是大企業的縮小版。“阿米巴”的好處在於,管理成本大幅降低,每個人都被嶄新的世界(阿米巴)重新定義,在此世界中,他們不會受到外界幹擾而聚精會神,施展才華,最後功成名就。
事實上,阿米巴是在創造一個靜態社會,人在狹小的阿米巴中因外皆**極少,所以內心平靜,專心於事情本身。阿米巴縮小了管理範圍,用最小的管理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這更高的利潤自然是靜態社會。
實現靜態社會的方法,朱元璋(明太祖)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在當時中國的鄉村,盡可能地實現著。
第一,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拒絕耕織上的一切發明,讓百姓以原始工具勞作。由於工作效率極低,所以百姓沒時間去琢磨邪門歪道。
第二,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在鄉村提倡和踐行孝道,宣傳祖先(祖墳)崇拜。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製,戶籍管理製是讓朱元璋沾沾自喜的發明,直到今天,我們仍在吃他老人家的“紅利”。
第三,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宣布封閉東南沿海,一片木板不得出海。又在中國北方修建萬裏長城。明王朝之前的元王朝本是世界性帝國,而朱元璋改弦更張,將明王朝變成封閉的農民帝國。
第四,使民複結繩而用之。農民生活簡單,不需要複雜的計算方式和書麵材料,用繩子記事足夠。隻有商人才要簽訂各種契約。朱元璋討厭商人,對商人進行嚴格的控製,重農抑商在明代進入**。
第五,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把農民艱苦樸素的作風作為國家意識形態,使人民意識到,不貪滋味,所食常甜;不飾紋繡,所衣皆美;不精裝修,所居則安;不拒淳樸,其俗可樂。
第六,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除了家族成員之外,和任何人不許交流。因為交流是互通有無,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人一旦產生好奇心,就不會安分守己。人一旦發現別人有自己沒有的事物後更會生攀比心。攀比,是靜態社會的最大敵人。
朱元璋和老子的心情不謀而合,二人都試圖創造一個靜態如井水的社會。這個社會已被注定,在社會中的人也被注定,所有人一眼能看到人生的終點。沒有意外,沒有波折,沒有驚喜,甚至都沒有厄運。
有人視這種人生為蜜糖,有人視這種人生為砒霜。把“小國寡民”人生視為蜜糖的,是知足常樂的人;把“小國寡民”人生視為砒霜的,是勇於進攻、樂此不疲的人。
哪種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這要看你喜歡哪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