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由一係列的教學事件組成的連續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事件中,學生經曆的學習過程包括知識認知過程、能力培養過程和情意養成過程。根據學生心理和學習過程的不同,可以組織開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及促進能動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通過實施高效能的教學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一、英語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互動交流和能動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自主學習和形成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小學英語學科主動的含義

1.廣義的主動觀

主動指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是內在動力的外在的表現(源自《現代漢語詞典》)。這裏所闡述的“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一般認為,能夠主動組織和利用學習的物質和環境,對學習過程做到自我監控,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的評價,並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進一步改善和強化,即為主動學習的特征。主動學習就是自覺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使自己的學習達到最優化的過程,學生主動性地創造性地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是把握“知識—能力—情意,主動—互動—能動”課堂教學“六要素”的前提,學習的主動有效性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效率也就越好。

2.小學英語學科主動的含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一級和二級的教學目標特別把“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並提出“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可以看出,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是深化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依據“用英語做事情”的理解提倡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要求學生在課內外都“動”起來,而且應當自主地“動”起來。這是課程的目標,要想實現學生自主地用語言做事,就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行為養成習慣,主動學習是學習策略的表現方式之一,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積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英語(1~6年級)》的過程性目標要求中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如:

例1

三年級上冊學習策略目標

——選自《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英語(1~6年級)》

表3.12.1

(二)小學英語學科互動的含義

1.廣義的互動觀

互動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互動首先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由自我互動、人際互動和社會互動三個階段組成的過程。互動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互動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有積極的過程,也有消極的過程,過程的結果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我們追求的是積極的過程和積極的結果。因此,互動應該是一個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彼此發生積極的改變的過程。從微觀方麵來看,互動表現為“角色互動”。課堂教學的互動就是教師通過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動起來,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互動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

2.小學英語學科互動的含義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要求教師應在教學中綜合考慮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麵的課程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麵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英語二級關於情感、態度的目標表述中,提出學生要能“積極參與各種課堂學習活動”“在小組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積極配合和合作”;在二級關於學習策略的目標表述中,提出學生要能“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些都是在英語教學中對開展互動教學方式的體現。互動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法之一,是“六要素”教學方式中的重要因素。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互動是指教學中,教師學生、環境之間發生的多項或多維的信息交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與周邊環境的互動活動,讓學生真正地活動起來,主動參與英語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即是落實“互動”教學要素的基本形式。《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英語(1~6年級)》中即以“交流”為基本方式對小學一年級英語口語教學落實“互動”理念提出了基本要求,如:

例2

一年級上冊教學目標例舉

——選自《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英語(1~6年級)》

表3.12.2

(三)小學英語學科能動的含義

1.廣義的能動觀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能動指自覺努力、積極活動的意思;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指的是自覺主動,具有自主反向作用的意義。人的能動性與無機物、有機生命體、高等動物的能動性有別,稱為主觀能動性。其特點是通過思維與實踐的結合,主動地、自覺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反作用於外部世界。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或影響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回答。

在新課程改革中,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啟發學生研究為主的能動性學習以其主體性、實踐性、過程性、開放性及生成性的特點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教材及課堂教學中。這裏探討的能動性學習,是個人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能夠掌握、控製、支配、監督和評價,是由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行為和認知趨向。是指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及精神狀態,由感興趣的問題引起,產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動機,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直至問題的解決,產生創造性成果,它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性學習的理念。

2.小學英語學科能動的含義

課堂教學中“知識—能力—情意”的目標達成,需要運用“六要素”教學方式中的後三個要素“主動—互動—能動”,通過主動、互動和能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才能達成教學目標。能動學習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方式的特征,是互動與主動學習的提升與升華,更加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參與性的挖掘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對於培養學生質疑、探索、探究、參與、體驗的學習能力,推動教學教改工作,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深化素質教育工作具有根本的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過程。課程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能夠掌握、控製、支配、監督和評價學習過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正是能動學習的表現。教師要指導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和效果,並根據需要及時調整,以提高學生能動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符合個人學習風格和需要並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英語學習策略。

例3 體現培養學生能動學習能力的英語詞匯活動:

活動過程:請學生在最近學過的單詞中確定自己最喜歡的5個單詞,用所選單詞編寫對話或故事,然後在小組內展示,小組成員商議出大家最喜歡的5個單詞,與其他小組交換單詞,各組再用交換來的新單詞編寫對話或故事,在全班展示。

設計目標:通過學生自己層層選擇,運用單詞幫助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交際活動中反複練習,達到複習應用單詞的目的,培養學生對知識運用的自我掌控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逐步提高能動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英語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行為的設計

教學過程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是相互聯係的三維目標,實施主動、互動和能動的教學行為和策略,是促使三維目標達成的支持性前提條件,這六個教學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構成了“六要素”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主動行為的方法與策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通過“主動”的學習方式去落實“知識”“能力”“情意”目標,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使每個學生獲得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從課前、課堂教學中、課後三個階段來設計教學活動,通過讓學生參與主動學習的教學任務,主動搜集和處理教學問題,主動分析和解決教學問題,主動交流與合作,從而培養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1.設計課前分散學習活動,培養計劃學習策略

英語學習包括行為和認知,記憶和思維,歸納和演繹,綜合和分析,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形成等,既有技能形成的一麵,又有知識獲取和材料積累的一麵。其中技能的操練和熟練是和認知活動聯係在一起的。英語學習活動一方麵要符合技能熟練和知識鞏固的規律性;另一方麵也要符合知識掌握和技能強化訓練的規律性,即通過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統一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分散學習中預習問題,思考問題,在集中學習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例4 梳理教材單詞,形成計劃學習策略

教師可把獨立製作整冊教材單詞思維導圖作為學期初的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梳理教材單詞內容,理解各模塊教學主題,用簡潔明了的圖形羅列單詞教學的主題和關聯詞。通過對整冊教材單詞的梳理,學生對學期單詞教學任務有更清晰的認識,有助於他們建構自己的單詞學習的主動策略。

如:廣州版小學英語《Success with English》教材五年級上冊單詞總匯思維導圖,如圖3.12.1。

圖3.12.1

例5 分析單元知識點,建立計劃學習策略

廣州版小學英語《Success with English》教材按照模塊——單元的格局設置教學內容,教師可把獨立製作模塊單詞主題圖作為單元預習任務,學生可以製作單詞微觀思維導圖來預習所學模塊的主題,分析單元知識要點,從而建立自己的學習計劃策略。

如:廣州版小學英語《Success with English》教材五年級上冊Module 3 Plants(植物)單詞思維導圖,如圖3.12.2。

圖3.12.2

2.設計課中探究活動,培養監控學習策略

英語學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盡量真實的語境中,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以“用英語做事情”為活動主線,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培養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訓練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監控策略。

例6 提煉信息,聯想記憶

在細致學習了英語課文的知識點後,為鞏固教學內容,教師可提煉文本信息,保留主題關鍵詞,引導學生總結語言規律,聯想記憶課文,嚐試根據思維導圖複述課文,培養學生形成對語篇學習的主動監控策略。

如:廣州版小學英語《Success with English》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7 Dr.Sun Yatsen語篇導圖,如圖3.12.3。

圖3.12.3

例7 繪製導圖,歸類單詞

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語言練習活動中繪製單詞分類圖,對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培養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歸納與監控策略,如圖3.12.4。

圖3.12.4

3.設計課後評價活動,培養評估學習策略

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對遺忘規律的歸納是: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對新學的知識進行複習對於鞏固記憶是很有必要的。在課後學習階段,設計知識運用性練習,讓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反思、修改和調控,可以增加語言知識的重現率,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記憶,培養主動學習的評估策略。

例8 總結歸納,自我評價

語篇學習結束後,可指導學生總結語篇中出現的語法知識,用“總結歸納法”梳理語法脈絡,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評價。

如:廣州版小學英語《Success with English》教材“一般將來時”思維導圖,如圖3.12.5。

圖3.12.5

例9 用“頭腦風暴法”鞏固學習

在課後階段,為了鞏固學習效果,教師可運用“頭腦風暴法”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思維過程進行評價、反思等,促進學生認知策略的轉移,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元認知評估策略,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如:給學生一個中心詞festival(節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與該詞有關的單詞,如圖3.12.6。

圖3.12.6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互動行為的方法與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互動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與周邊環境的互動是教學中最常見的互動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是落實新課程指導思想的體現。

1.啟發潛能,互動發展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把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當作指導思想,通過互動教學活動不斷喚醒學生自身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例10 Mother’s Day(母親節)主題教學設計:

設計目標:運用多元智能的培養方法,根據8合1教學策略設計教學任務,盡可能調動學生各方麵的智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為每位學生提供體驗、合作與研究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教學活動圖解,如圖3.12.7:

圖3.12.7

2.基於問題,互動探究

在英語教學中,可圍繞問題的解決展開探究性互動學習,通過對教學主題研究性活動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的探究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

例11 問題提出式教學活動

針對教材中以“節日”為主題的單元教學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們提前展開對“節日”相關背景知識的預習活動;課堂上,可請同學們介紹所了解的節日背景知識,並可圍繞“中方節日”及“西方節日”兩大主題,引導學生開展問題質疑、知識比拚等挑戰式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滲透新知識的教學。

例12 知識發現式教學活動

如在教our body主題內容時,可請學生們當“小老師”,講授自己所認識的身體部位名稱;在學We can hear because we have ears.常識時,針對學生們提出的“But how animals hear?”等問題,可引導學生們通過查詢調查,獲取新知識。如通過調查研究,學生們得出了The fish can hear by the lateral line.(側線)The cobra(眼鏡蛇)can hear by the facial pit.(頰窩)等結論。知識發現式活動的開展,可有效拓展教材的深度,擴充學生的知識麵,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3.整合課程,互動創新

創造性地落實課程方案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麵對以學科為主體的、分科的課程體係,教師可創造性地執行課程計劃及教學大綱,做課程的執行者和創造者,力求使課程結構具有綜合性、可選擇性、時代性和應用性。

例13 英語教學中滲透多學科教育案例

如在學了Don’t read in the sun.It’s bad for your eyes.句型後,可開展How do you protect your eyes?(怎樣保護你們的眼睛?)的討論;在植樹節種花種樹過程中,教給學生們植物的名稱,如seeds(種子)、seedling(幼苗)、plant(植物)、flower(花)、fruit(果實),要求學生跟蹤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並寫成觀察日記Life of a plant;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可組織學生展開如How long do animals live?(動物們生存多久?)How can we make our school clean?(怎樣使我們的學校幹淨?)等有關環境問題的討論。在教學中,還可充分運用想象、音樂、美術等藝術性的教學手段協助教學。通過學科交融的學習,可培養學生“習得英語”的興趣和自學能力,豐富創造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例14 學科融合教學案例

(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能動行為的方法與策略

能動性學習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活動的一種學習方式或教學策略。能動性學習所倡導的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是新課改的重點任務之一。培養學生的能動性是關注學生的全麵發展,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的新課程思想的體現。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促進學生能動學習能力的提升。

1.喚醒潛力,能動發展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人的大腦至少有八種智能構成:語言、邏輯—數學、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係、自我反省、自然觀察等智能,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多種智能,學生之間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問題,倡導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開發學生的潛能當作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奇跡的潛能,通過教學不斷喚醒學生自身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的能動發展。如:

例15 小學英語課堂培養學生多元智能教學方法摘錄:

在教學中,通過舉辦討論、單詞遊戲、講故事、寫作等活動積極開發學生的言語智能,通過數字遊戲、智力題測試、邏輯故事推理等活動開發學生的邏輯-數學智能,通過視覺表演、想象遊戲、繪畫塗色等活動開發學生的空間智能,通過動手遊戲、舞蹈、節奏表演等活動發展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通過打拍子表演、韻律遊戲、歌曲表演等活動發展學生的音樂智能,通過合作學習、分享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人際關係智能,通過個性化學習、自我評價、獨立學習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內省智能,通過自然學習、生態活動研究、動植物專題研討等活動發展學生的自然智能,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步高漲,課堂學習氣氛活躍、熱烈,同學們普遍反映對英語知識的記憶更容易、更牢固,樂於參與課堂聽、說、讀、寫、玩、演、唱活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鍛煉。

2.有效設問,探究學習

能動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問題的學習,是培養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它與主動學習、互動學習既有聯係也有區別,能動性學習是基於主動學習與互動學習基礎上的一種學習方式的深化,它強調了以探究、質疑、創造性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圍繞問題的解決展開探究,是能動性學習的基本方式。如:

例16 英語課將組織開展關於“節日”的主題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們提前對“節日”的知識開展預習活動。課堂上,教師圍繞“中方節日”及“西方節日”兩大主題,引導學生們主動依據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做介紹,並利用小組活動開展問題質疑、互提問題,在挑戰式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滲透對新知識的教學。問題探究解決式教學活動拓展了“節日”的知識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麵向真實的生活世界和學科領域開展探究活動,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3.鼓勵質疑,自主探究

教育的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而發展中的決定因素是事物本身的內因。掌握現成的知識固然重要,轉變學習方式,能動性、探究性地去學習去發現,具有更重要、更深遠的意義。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能動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逐步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層麵的操作,學生對於能動性學習會逐步發生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強化能動性教學的意識,注重按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獨立、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如:

例17 學生要有對知識的好奇心,敢於推陳出新,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意識,是發展自主能動性學習能力的關鍵。對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避免用否定、批評抑製學生的不同思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創新。如在學We can hear because we have ears.常識時,學生們提出了“But how animals hear?”的問題,對此問題,我們沒有敷衍解答,而是和學生們一起查詢調查,獲得了不少新知識。如The fish can hear by the lateral line.(側線)The cobra(眼鏡蛇)can hear by the facial pit.(頰窩)等。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得到了老師的欣賞、肯定和支持,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努力鑽研、勇於創新的學風在逐步形成……

4.探索實踐,體驗學習

以“動手做,親自來”為主是能動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在能動性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知識來源於實踐的客觀規律,把新課程內容根植於生活的土壤,注重把知識內容賦予生動有趣的知識背景,使之與生活實際相聯係,隻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能動性學習過程中,調動自身的動力機製去親曆、體驗和探索。實踐證明,越具生活化的知識內容,就越能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良好的態度體驗。在英語教學中,有以下教學案例可以充分證明能動性學習的實踐性特點。如:

例18 通過英語浸入式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情意目標案例:

教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綜合體現。在英語浸入式教育活動中,教師們嚐試用藝術性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並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在學習數字後,學生們即興編排了“One,two,three”的數字歌;在學習了介紹“My family”課文後,學生們繪製了“Family tree”“My bedroom”等係列畫圖;在課堂休息間隙,學生們背誦著體育口令(shake your arms,stamp your feet,swing your legs…)跳起了健身操。豐富的教學手段,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擴展了思維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對學生的情意教育目標得到了提升……

例19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案例: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心,在師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每一節課中,都應適當地進行思想教育的說教。如在學習“購物(shopping)”時,引導學生使用“Please”“Thank you”“Sorry”“You’re welcome”“It’s my pleasure”等禮貌用語,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國慶節臨近了,老師以問候學生的生日為契機“When is your birthday?”引入對祖國生日國慶節的認識“When is our country’s birthday?”通過簡單了解曆史,加深學生對國慶節的認識,並通過Make the Natural flag,draw the National emblem,教唱“Happy National Day”等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國旗的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