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以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學習領域作為課程形態的必修課程,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為主要目標,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所需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養成健康規範的行為習慣與信息安全意識,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打下基礎。故信息技術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主動的含義
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的各個方麵,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學習情緒等做出主動的調節、控製,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和探究活動,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互動的含義
互動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另一種表述,合作學習目標結構理論和發展理論均表明合作學習無論是從動機的角度還是從認知角度來看,合作學習方法都是一種具有優越性的教學方法。而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應用性和發展性特征,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信息素養受生活環境影響較大,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發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互動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以異質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並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標準的分工明確的學習活動,互動形式表現為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不僅指學生操作電腦係統、軟件時的互動,更強調學生與教師設計的課件、軟件的互動,確保學生主動、能動地學習。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能動的含義
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科性質強調學科融合與創新應用,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實踐探究的過程,學科的發展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能動是指在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下,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學生通過一定的材料,通過質疑、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信息、分析研討,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趣,掌握探究學習程序與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過程。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行為的設計
基於上述對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主動、互動、能動含義的解讀,如果我們的課堂沒有觸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沒有有效的合作學習,沒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很難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精雕細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主動行為的設計
教學的有效性取決於學習的主體——學生有沒有真正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故我們課堂應在各個環節都關注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參與學習。
1.在製定知識、能力、情意目標時,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已有知識,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製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達成教學目標,太難或太容易都不能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2.在課堂引入時,可采用情境引入、故事引入、猜謎引入、懸念引入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一開始就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對比一下《漢字輸入》這節課引入環節的兩種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感受到很大的區別。
A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漢字輸入。我們下麵來輸入一個詞“製式”,同學們看我的演示,漢字輸入的步驟是:第一,選擇合適的漢字輸入方法,第二,輸入漢字的拚音,第三,選擇所需的漢字,第四,確認。大家明白了嗎?
B老師:同學們,在今天上課之前,我們來做個猜字遊戲怎麽樣?zhishi,這個拚音代表什麽詞?為了區分這個詞,請回答的同學用該詞造個簡單的句子。學生搶答:知識、指示、隻是、致使、芝士、直視等答案。B老師:同學們回答了很多個答案,為什麽一個簡單的拚音,大家找出了這麽多詞?學生回答……老師:那大家看看老師用漢字輸入法輸入這個拚音的時候又能出現多少個這樣的詞呢?(老師演示輸入zhishi的過程)。下麵請同學們按小組集體輸入“製式”這個詞,看看哪個小組最快完成。
我們對比了A老師和B老師的教法獲得的教學效果。A老師采取傳統授課製方式,將過程和結果直接呈現給學生,沒給學生留有懸念,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生主動學習情緒不高。而B老師較為高明,用猜字遊戲的方式引入漢字輸入,且把漢字輸入同音字詞需要選擇進行了隱含說明。且簡單演示了一遍輸入過程,為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留下了空間,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在目標告知時,一般應在教學引入後說出,或者引導學生主動說出。或者是在一定教學情境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說出這正是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上麵的例子中,學生掌握了一般詞的輸入的時候,讓學生輸入“西安”這種非首字含元音開頭的詞,學生按剛才掌握的知識就會碰到困難,如果直接輸入“xian”,會打出“先”這個讀音的字,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順便說出本節的目標,如何快速輸入非首字含元音的詞。
4.提供新材料讓學生自主學習時,在引入新課、明確目標後,就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這種情況一般不宜采取直接講授法,等於給課堂澆冷水。而應該讓學生自主閱讀材料或小組合作探究方式發現新知識、新問題。例如在上例中學生碰到非首字含元音開頭的詞而無法完成詞的輸入時,教師可以提供幾個含和不含非首字元音的詞讓學生們進行探究,讓學生探究出輸入方法。可能有的學生並不能夠按照設計意圖直接完成非首字含元音開頭的詞輸入,把詞的輸入變成逐字的輸入,但教學效果達到了,學生體會到了這些詞與正常詞匯的特別之處,記憶更加深刻,主動參與了教師設計的課堂環節。
5.學生反饋及師生、生生研討時,教師應該設計精致的問題,不能簡單問隻有是或否答案的提問,應該設置學生能夠發表觀點、表達疑惑的問題,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有及時的回饋,不管學生回答是否正確,首先肯定學生主動回答行為,教師還應及時提煉出學生回答中智慧的內容,進一步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6.提出疑難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注意問題是否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如果問題很簡單,學生很難開展主動學習。另外還要注意小組成員在合作探究中是否能夠合理分工,展開探討,教師要做好小組分工合作的引導工作,保證小組成員都能參與進來。
7.小組反饋及師生、生生再研討時。要注意給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展示、匯報、反饋小組學習成果,學生準備反饋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很多時候,小組討論完了,教師覺得課堂時間不夠了,省略小組展示、匯報的環節。其實,反饋小組討論的意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不僅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有重要的意義,而且能了解小組討論的真實情況,知道學生對疑難問題解決得怎麽樣,從而有針對性地發表教師的見解。教師不能因為趕著完成教學目標抹殺了對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教育不僅是教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情意的過程。
8.鞏固練習時,布置的練習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可能的掌握情況準備不同層次的題目,確保能力強的有挑戰,能力弱的學生完成本節課基本該掌握的知識。例如,設計幾道題目,要求隻用完成其中一部分,有興趣的可以完成剩下的部分。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自主學習的狀態中。
9.課堂小結時,應讓學生幫助教師梳理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加以補充完善。這樣,學生在梳理的同時,就是把整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提煉的過程,這也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10.課後引申時,每節課的課堂應該要做一定的課堂引申,或者是激發學生課後主動預習後麵的內容,或者是引導學生課後探索未知。例如,在漢字輸入課的最後,教師出示“犇”這種不知道讀音的字怎麽輸入,教師於是介紹,其實拚音輸入法在處理不知道讀音的情況下比較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有五筆、有字形、有筆畫輸入法補充,每種輸入法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應該多掌握幾種不同的輸入法,請同學們課後尋找一種輸入法把這個字輸進電腦。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互動行為的設計
上文提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應用性和發展性特征,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信息素養受生活環境影響較大,采取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發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但影響合作學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合作學習的形式,分組不當,會形成虛假的小組學習;比如合作學習的內容,常識性的學習內容並不需要開展合作研討;比如合作學習的技能,缺乏溝通能力的小組無法開展合作學習;比如合作學習的環境,如果教室環境比較擁擠,學生轉身麵對麵交流都困難,合作學習很難有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那麽我們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應該加強對互動行為的設計,避免上述影響合作學習的不利因素。
1.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室布局時,互動設計是考慮信息技術課堂的特殊性,合理安排教室布局。信息技術課堂學生人手一台電腦,橫排結構和縱排結構均存在小組組員相隔較遠,開展研討耗時費力,且橫排結構很容易因為個別學生玩電腦遊戲開小差影響整個班級的注意力。既要保證小組學生之間距離較近,又方便走動以便集中研討,還能保持單個屏幕相對的私密性,圓形布置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一般6~8個學生一組比較適宜,教室橫縱比例適中,如果最遠的分組離講台較遠,遠離教師的小組很容易遊離在課堂外,教師最好很容易就處於各小組的中心位置。另外,靠窗的學生的屏幕容易反光,信息技術教室窗簾應設計成雙層結構,一層半透光,一層不透光,這樣在晴天和陰天學生都能獲得比較舒適的光線進行學習,避免學生不願坐窗邊影響小組協作學習氛圍。通過這些布置,減少環境對合作學習的影響。
2.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備配置時,互動設計是配置具有網絡同傳、分區還原、軟件增量安裝、虛擬磁盤功能的電腦,方便教師維護電腦,減少因電腦係統文件、教學軟件被誤刪導致合作探究過程被中斷的影響;也是部署具有實時監控全部學生機電腦、控製學生電腦程序運行、廣播(教師機廣播、學生機廣播)、集體鎖屏、隨堂測驗和統計、文件傳輸、搶答、舉手等功能的機房管理軟件,方便教師隨時掌控所有電腦,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創造條件,避免課堂因個別學生偷偷玩遊戲等情況被破壞。
3.在教學設計時,互動設計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內容,準備好相應的教學材料,對環節進行合理規劃,保證合作探究學習按照設想開展。
4.在安排學生分組時,互動設計是按照異質、均等、動態原則劃分小組。異質即每個小組應盡量由不同學生性別、不同交流能力、不同技術能力等方麵的學生構成;均等即每個小組的綜合實力比較平均;動態即發現某個小組在小組競賽中能夠長期保持優勝,或者發現小組中有矛盾激烈對立的情況,教師要及時介入,動態調整小組的成員結構。這樣,有利於形成組間的良性競爭,有利於組內生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助,優等生和學困生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
5.在將要開展合作探究時,互動設計是引導學生認識所提供的數據,材料,向學生解釋活動的任務和目標以及達到目標後的獎勵,引導學生製訂可行的計劃,合理分工,以便小組開展合作探究。
6.在進行探究實踐時,互動設計是幫助學生按照計劃實施探究,對探究出現的狀況及時進行指導和介入,引導小組合作探究順利進行。
7.在完成探究學習時,互動設計是引導學生分享探究過程,獲取知識的途徑,分析形成結果的原因。並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總結,如探究任務完成得如何,小組中協作所碰到的問題,改進協作水平的方法等。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能動行為的設計
信息技術是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和傳遞的技術,在教育、科研、生產、國防、醫療、商業、通信和日常生活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故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強調貼近學生的生活,強調學科融合與創新應用,強調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必須強調能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適應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
1.在確定教學方式方法時,能動設計是教師堅持用探究學習的理念實施課堂教學,在確定教學內容如何教的問題上,把探究學習作為優先選擇。
2.在確定探究學習內容時,能動設計是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憑借已有的知識,通過探究學習,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探究學習即將開展時,能動設計是在課堂上創設與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情境。
4.在探究學習實踐進行時,能動設計是予以適時的指導,引導學生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5.在探究學習實踐成果展示時,能動設計是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機會,營造認真傾聽、開放、和諧的交流氛圍,創設情境讓學生模擬“實戰”,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探究學習獲取知識的興趣。例如,在《用幻燈片製作圖文並茂的課件》一課中,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數學、語文、英語學科案例部分材料,小組自行選擇主題,搜集整理材料,合作探究完成課件,完成後,由小組推選學生利用所製作的課件給全班授課,教師和學生對授課進行點評。常見的方式是到完成課件,展示學生作品,師生直接點評就結束了,沒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課件來授課的環節,因為學生授課環節確實會消耗較多時間,但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這樣的時間成本是值得付出的,我們信息技術課堂追求的就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既包括技術能力,還包括信息意識,交流能力,表達能力,信息評價能力,信息情意等。在本例中,如果不讓學生有授課的環節,我們將失去很多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歸納能力等的機會,學生也不會切身地體會幻燈片技術的真正作用,也體會不到製作幻燈片的過程其實就是收集、分析、整理、傳遞信息的過程,更體會不到教師每節課都設計課件的艱辛,也無法有效地形成評價課件做得好壞的評價能力。
6.在探究學習的總結和評價時,能動設計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和反思探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探究學習的感受,反思整個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提高探究學習能力,逐漸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