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一冊
潘氏寶禮堂書錄四卷,收宋刊本一百有七部。經部自周禮鄭注以下凡二十一部,史部自蜀本史記以下凡二十六部,子部自纂圖互注荀子以下凡二十一部,集部自陸士龍集以下凡三十九部;末附元刊本戰國策、南海誌等六部。
已溢出百宋一廛畢生所得之數矣。書錄出張菊生失生手,甫印就,潘明訓君即下世,其嗣君乃封存之,故傳世絕罕。餘嚐托菊生先生素取一部,竟不可得。數月後,李紫東乃以一本見貽。惟書錄卷帙稍繁,披覽不易。餘乃手錄其目為一冊,俾時自省覽焉。民國三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西諦。
玉茗堂異夢記批評
二卷四冊明刊本
沈氏粹芬閣藏書於劫中散出,多經葉銘山手,予傾囊得其七八種,其中萬曆刊本皇明英烈傳尤為白眉。此異夢記予亦思取之,以困於資力,略一躊躇已為平賈所攫,攜之北去。六七年來。猶往來夢寐中,未能去懷。去冬,書友孫實君獲鹽城孫氏書數十種,予見其目,此書赫然在焉。予驚喜過望,力促實君郵來,不匝月,此書果至。予翻閱數過,如見敵人。而實君索值三萬三千金,予時囊空如洗,無以應之,姑囑其留下,意知其必非吾有矣。不一月,果於友人張叔平先生案頭見之。叔平曰:予有即君有,且為君得之可也。予亦不欲奪叔平之所好,遂置之不問。頃過叔平書齋,複見此書,知已於今春如值購之矣。叔平見予深喜之,乃慨然曰:即以貽君如何?予大喜,遂挾之以歸。報之以明刊本馮氏經濟類編百冊,然此為孤本,類編則不難得,固未能相提並論也。叔平慷慨好義,樂成人之美,生平所為多類此。此舉雖細事,然予實深感之也。從此予之曲庫中複多一奇書矣。亟欲印入影刊傳奇第二集中,以廣流傳。惜入春以來,物力艱難,救死不遑,萬無閑情及此,其將待之來春萬物蘇生時為之乎?民國三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紉秋記。
墨緣小錄
清潘曾瑩撰二冊清鹹豐刊本
餘於京肆得論畫題畫書,與乎畫錄、畫記、畫人傳等二百餘種,羅掘皆空,無可增益。乃更求之滬瀆,郭石麒為予獲數十種,皆為京肆所不能有者,此書其一也。殊感之。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西諦。
揚州畫苑錄
清汪鋆撰四卷四冊
清光緒十一年刊本
予初訪此書,數月未得。郭石麒為予購得揚州叢刻一部,中收有此書。
數日後,通學齋複送此汪氏原刻本來,因複收之。此不難得之物也,乃亦有小小的經曆,可見收書之不易。即不難得之物,亦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也。
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七日,西諦。
長安客話
明蔣一葵撰八卷二冊明萬曆天啟間刊本
此書明刊本絕罕見,常州先哲遺書曾翻刻之。今遺書亦不可得。一九五六年春予南歸,於舊居亂書堆裏檢得之,即攜以北上。亦論述北京掌故之一助也。六月十七日,西諦。
過日集
清曾燦輯二十卷三十二冊清康熙刊本
一九五六年春過上海,徐森玉先生告予雲:君集明清人總集,適有過日集是禁書,惜已為文管會所得。予至文管會索閱此書,擬他日借閱之,蓋不複作庋藏想。回京後,得景鄭函雲:滬上有過日集乙部,欲得之否?亟函購之。今晚從廠肆歸,正苦無書,景鄭乃郵此書至,燦燦有光,玄覽堂中又多乙部佳本矣。六月十七日西諦記。時久雨初晴,涼暖勻恰,甚怡悅也。
此本雖奪牧齋序,然可補抄無傷也。文管會從修文堂得此書,價百金。
景鄭為予從吳眉孫許得此本,價僅三十六金,甚感其作合之功。西諦。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七日。
秦漢瓦當文字
清程敦撰二卷續一卷一冊
清乾隆五十二年橫渠書院刊本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下午餘至始皇陵,見陵前有農民在掘土,碎磚破瓦堆棄於旁。餘於其中拾得大瓦殘片三,合之可成半形。瓦紋奇詭,未之前見,的是秦皇陵寢所用之瓦當也。乃立意欲搜輯周、秦、漢三代瓦當為一書。於西安見到出土的瓦當不少。二十八日至洛陽,又見到不少新的東西。
纂錄之興益高。回京後,乃著手讀有關瓦當文字一類的書。從程敦此作到吳隱、羅振玉所著,案頭大體皆備之。敦書初用石印本。今晨大雨中,文淵閣乃為致此原刊本,殊是欣喜。書竟,聞窗外鳥聲細碎,雨當止矣。六月三日,西諦。
韻石齋筆談
清薑紹書撰二卷二冊清順治刊本
此書予曾收舊抄本一部,以校他本殊有勝處。今複於上海得此原刊本,殊自喜。二西的無聲詩史餘亦嚐收得康熙李光暎寫刻本,一掃石印本之訛脫。
書貴舊本,乃是實事求是之一端,非媚古泥古也。一九五六年六月十七日,西諦。
卬須集
清吳翌鳳輯八卷續集六卷又續集六卷
女士詩錄一卷十二冊
清嘉慶刊本
二十餘年前曾收得枚庵懷舊、卬須二集,劫中已失之。去歲立願收總集一類書,乃複於修綆堂架上得懷舊集。遍訪卬須不得,久之,乃於邃雅齋書堆裏獲之。至是二集乃得合壁。今春赴滬,在舊居亂書裏又檢得懷舊一部。
回京後,偶過修綆堂,在其門後架上複見到卬須集一部,即此本也。漫複收之,俾得與滬寓的一部重得配齊。劫火取去我的懷舊、卬須,今乃倍得之,能無所感歟!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四日,西諦。
石田先生詩文抄
明沈周撰詩抄八卷文抄一卷
事略一卷清錢謙益輯
二冊明崇禎刊本
此書寫刊式樣全同牧齋初學集,蓋以同是瞿式耜所刻也。卷首奪去錢、瞿二序,已為補寫訂入。卷十是錢氏所輯石田先生事略,用力甚劬。論述石田生平者,此文當是重要文獻也。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九日西諦記。時距得書於上海之日,已兩月餘矣。
石倉曆代文選
明曹學佺輯二十卷十六冊明崇禎刊本
石倉詩選餘求之二十餘年,尚未得其全。禮邸藏本已東去,是終天之憾。
此石倉文選尤為罕見,雖價昂卻不能不收。書出寧波,疑是天一閣物。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西諦記。時雨聲浙瀝,秋懷無已。
此石倉國初文選二十卷,未見諸家藏目著錄。來薰閣主人陳濟川從鄞大西山房林集虛處得之,我一見即驚為秘笈,亟挾之而歸。價百金殊昂,然不遑計及之矣。玄覽堂所聚總集中此是白眉。卷十九程本立文多有關滇南史地,於研究邊疆少數民族文獻之人頗有用。西諦又記。十五日燈下,時方從琉璃廠歸也。
笠澤遊記
明王世貞等撰一卷一冊明萬曆刊本
予去冬遊洞庭東西山,甚得山水之趣。從龍頭寺到包山寺十裏之間,皆梅林也。如遇花時,一白如雪,芳馨觸鼻,必大勝鄧尉之梅。東山之濱更多荷田,荷葉田田綿延數十裏,若遇盛夏,荷花大開、則其清芬遠送,必更令人心醉。惜皆未得其時。讀此笠澤遊記五篇,似重溫舊遊一遍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五日,西諦記。
昆山雜詠
明俞允文輯二十八卷四冊
明隆慶四年刊本
予數年來收得地方詩文總集不下三百餘種,但以通行本為多,明鐫者寥寥可屈指數。此昆山雜詠四本為明隆慶庚午刊本,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得於北京來薰閣,可稱其中白眉矣。天陰欲雨,曉霧尤濃,展閱此書,頓覺陽光上眉梢矣。西諦。
合刻忠武靖節二編
明楊時偉編二十一卷六冊
明萬曆四十七年刊本
楊時偉嚐刻唐詩豔逸品,首附百美、百花二圖,鐫印甚精。此合刻忠武、靖節二編,亦其所輯,頗見其纂輯之功力。芟除偽語,獨存本色,考證之精詳,明末學人罕見其儔。前日見於修綆堂,遂收之。亦一明刻六朝人集善本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四日燈下,西諦。
天章匯錄
清陳弘謀輯不分卷四冊
清陳氏培遠堂活字印本
見此書於來薰閣案上,陳濟川雲:是活字本,錄清代禦撰書題跋目錄,甚罕見。頃方從效賢閣取來,予翻閱一過,即挾之以歸。這是陳弘謀所排印的,中縫有培遠堂三字,研究目錄學的人殆皆未見此書。雖所錄都為習見之作,而其體例則是一種創作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四日燈下西諦記。
昌穀集
唐李賀撰明曾益釋
四卷四冊清初刊本
李長吉詩想象奔放,奇語疊見。世人情思每苦枯澀,若讀長吉詩便知天才詩人是如何的文思沛旺,像長江大河之不可竭盡。其遣辭用字,又是如何的破天心、揭地膽。凡宇宙間物無不可捉入詩裏,而為之盡忠肆力。予非詩人而素喜長吉詩,今得曾益釋本,紙墨精良,甚足怡悅,複增誦吟之趣矣。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八日,西諦。
華陽集
宋張綱撰四十卷五冊
明萬曆二十五年於文熙刊本
華陽集四十卷,宋張綱撰。四庫簡目標注隻說有抄本,可見此明萬曆刻本殊為罕見。裴效先從江南購到的書不少,但佳者寥寥。予得魏默深事略一冊,是其中白眉。頃複見此書,更勝彼薄帙單行的資料了。張綱為南宋初名臣,其中原始材料甚夥,開卷外製裏即有牛皋轉兩官的一詔,殊是重要。今春予至杭州,登紫雲洞訪牛皋墓。細雨霏微,山容淒淡,徘徊墓前,仿佛猶見此民族英雄的抗戰雄姿也。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西諦。
續補寰宇訪碑錄
二十五卷寰宇訪碑錄校勘記十一卷
補寰宇訪碑錄校勘記二卷再續寰宇
訪碑錄校勘記一卷劉聲木撰
一九二九年劉氏鉛印直介堂叢刻本十冊
頃欲集諸家碑錄為一書,遍訪劉氏此書未獲。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傍晚過隆福寺文奎堂,乃於其架上見之。遂購得,挾之以歸。像這樣的實用書,得之也頗費周折,可見集書之不易也。西諦。
古柏堂十四種曲
清唐英撰十六卷九冊清嘉慶刊本
天寒欲雪,情懷落漠。偶檢架上古柏堂傳奇,見隻有十四種,闕第十五種。憶昨晚在隆福寺大雅堂,睹其從山東購來書中有鐙月閑情第十五種雙釘案一冊。因即驅車至大雅堂,攜此冊歸,恰好配成全書,大是高興。一書之全其難如此,豈坐享其成之輩所能了然乎?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燈下,西諦。此書實隻十四種曲,尚缺轉天心一種。
詩慰
清陳允衡編存十五種十八卷四冊
清初澄懷閣刊本
餘先得陳允衡國雅,但曆訪南北各肆求詩慰卻不可得,即董某複刻本亦未有。頃乃於上海來薰閣得原刻詩慰四冊,雖殘闕不全,亦欣然收之。曾至北京圖書館抄得詩慰全目,計初集二十家。此本存者凡十四家,二集十家、續集八家,則此本均無有。北京圖書館藏本所缺高淳邢孟貞石臼後集一卷,此本卻有之。海內有此書者,恐無第三家也。此書入全毀總目,故流傳甚少。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日西諦記。時大雪方霽,■望皆白,是今歲豐稔之兆也。
全金詩增補中州集
金元好問輯清郭元釪補七十二卷首二卷二十四冊
清康熙五十年武英殿刊本
全金詩不難得,但餘卻求之數載未獲。去歲曾於上海修文堂架上見之,囑其留下,卻不知已於何時售去。一月前,複於北京修綆堂見到一部,即此本也。卻亦幾費周折,始得入藏。嗚呼!凡一從事專門學問之學者,辛勤訪肆數十載,乃得成一比較完善之專門書庫,其點點滴滴皆心上血也,能不珍視之歟!西諦。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
山曉閣明文選
清孫琮輯八卷續集八卷十冊
清康熙刊本
山曉閣明文選八卷,續集八卷,清初孫琮評選。琮以古文正宗的眼光來選明文,尤推重錢謙益、歸有光二家,與諸明人之選經濟文或小品文者大殊其旨趣,敵入選之文亦多與眾集不同。清乾隆時禁書目錄曾將此書續集列入全毀,蓋以其選牧齋文過多也。一九五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方霽,驅車至廠肆,在來薰閣見此書,因收得之,同時並獲本草匯箋。西諦。
群雅集
清魯超等輯四卷十二冊
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
此是以古詩賦試士之集,已開學海之先河。集中作者後有抗清而死者,故此本傳世甚少。去冬南下,在上海晤徐森玉先生,以此書及彩印本金魚圖譜見貽。餘方廣收各代及地方總集,又正寫古版畫史略,得此二書為之狂喜,將何以報之乎?一九五七年一月十六日燈下西諦記。時夜靜無聲,明月照積雪上,清光冷雋射骨。
文體明辯
明徐師曾撰存三卷一冊
明遊榕活字印本
宋元活字本書今不可得而見矣,今存的最古活字本都是明人所排印的。
唐人集以銅活字印者近百家。太平禦覽、太平廣記均有明活字本。無錫安氏、華氏均用活字印書。活字藍印本墨子最為顯赫,卻不知為何地所印。予收明、清二代活字書不少,明代所印的雖都為殘本,卻多半是不見著錄者。此文體明辯亦是殘書,乃明萬曆間閩建陽遊榕製活版印行,雕板史上又多一重要人物矣。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過三友堂得之,彼方自山西收書歸來。西諦。
玉楮詩稿
宋嶽珂撰八卷二冊明刊本
玉楮詩稿八卷,宋嶽珂撰,明嶽元聲刻本。元聲為珂十六世孫,此集係他從珂的稿本錄刻的;故當是珂集的第一個刻本,也是唯一的一個刻本。諸藏書家著錄的多半是抄本,殆都是出於此本也。一九五七年二月十四日購於來薰閣。西諦記。
宋端明殿學士蔡忠惠公文集
宋蔡襄撰四十卷五冊
明萬曆四十二年陳一元刊本
予月前得明刊本蔡君謨文抄二冊,戔戔三數十紙,大不快我意。一九五七年二月十四日乃舊曆元宵佳節,從西郊蘇聯展覽館出,迂道琉璃廠,在來薰閣得此陳一元刻四十卷本蔡忠惠集,乃大慰。同時並獲明刻澹然居士集等數種。時已圓月東升,暮色蒼茫矣。西諦記。
匯選曆代名賢詞府全集
題鱅溪逸史輯九卷附中原音韻一卷抄本十冊
匯選曆代名賢詞府全集九卷,後附中原音韻一卷,抄本不舊,然極罕見,故亟收之。編者為新都鱅溪逸史。有嘉靖丁巳一得山人跋。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三日得於北京來薰閣。西諦。
全宋詞
唐圭璋輯三百卷附錄二卷索引一卷二十冊
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是書初出時,意不欲購,以多可商處也。今發願讀詞,乃以六百金得之來薰閣,較前不啻二十倍餘。餘藏詞滿一小室,無一書昂過於此者。予所藏明清精刊不下數百,獨無宋元本,亦一憾事也。幽芳閣主。九月三日。
隴右金石錄
張維輯十卷十一冊
一九四三年甘肅文獻征集委員會鉛印本
在敦煌千佛洞見到此書,略一翻閱,覺得其中資料甚為有用。回到蘭州,和楊館長談及。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四日上午方上火車,楊君攜此書見貽。盡二日之力閱竟。論述秦川河西諸地勝跡者,固少此書不得也。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六日七時記於車中,西諦。
唐人選唐詩
六種六冊明萬曆刊本
唐人選唐詩向來隻見有汲古閣刻禦覽詩、篋中集、國秀集、河嶽英靈集、中興間氣集、搜玉小集、極玄集、才調集八種。後獲明仿宋刻本國秀集,乃知選刻唐人諸選,其風亦自南宋書棚創之。又得明刻本才調集,則知明刻亦非一二種。頃從北京中國書店得此本,所存凡篋中、國秀、河嶽英靈、中興間氣、搜玉及極玄六種,係明萬曆間刻大字本,又出仿宋汲古諸本外。書囊無底,信然也。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六日上午,於開會後偕趙斐雲、夏作銘二君同遊書肆,獲之,甚是高興。時風日晴和,大似仲春佳晨。此書久雜庋亂書堆中,無人顧問,一旦脫穎而出,大足慶幸。西諦。
萬首唐人絕句
宋洪邁輯一百一卷二十冊明嘉靖刊本
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是農曆端午節,文淵閣蕭君送萬曆本莆輿紀勝和嘯閣刊本唐詩韻匯來,即購之。時晨曦滿院,冷意猶在,匆匆翻閱,殊自怡悅。
十時許,驅車到中國書店,初欲取回李調元譔食譜,以王誌鵬外出,未得其書。乃見有嘉靖本唐人萬言絕句,大喜欲狂,即以半月糧購之。此書常見者為萬曆趙宦光刊本,然多所改易,與原本麵目全非。此嘉靖本是從宋本翻雕者,最為罕見。近來影印本即借北京圖書館所藏此本付照。予方從事唐詩版刻考證,乃不能不收入之。同時並得天順本雅音會編一部,雖殘存僅半,亦取之。以其乃是用上平聲十五韻、下平聲十五韻選輯唐詩,正是唐詩韻匯之祖也。同日得之,甚巧合也。西諦。
蔡中郎集
漢蔡邕撰十一卷六冊
明萬曆元年茅一相刊本
蔡中郎集以明華堅活字本為最罕見。今則收入四部叢刊中,家有其書矣。
次為徐子器本,又次為餘汝成本。此書則為茅一相編刻本,斟酌諸本異同,頗為精善,惜世少知者。予從北京隆福寺修綆堂得之,與徐餘二本並儲諸玄覽堂中。好書日少,即得此明刻,亦複自喜。西諦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七日記,即陰曆丁酉年除夕也。
李翰林分類詩
唐李白撰明李齊芳輯
詩八卷賦一卷六冊
明萬曆二年李齊芳刊本
李翰林分類詩八卷,賦一卷,明萬曆刻本,甚精善。諸家書目皆未見著錄。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日,予得之北京帶經堂,彼蓋購於廣州者。近來書市大盛,故京賈紛紛外出,頗有好書可見,惟書價則日昂耳。西諦。
類箋唐王右丞詩文集
唐王維撰明顧起經注詩集十卷文
集四卷八冊明嘉靖三十五年顧氏奇字齋刊本
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七日購於北京中國書店。在諸明刊本王右丞集中,當以此本為最備最善。西諦。
高常侍集
唐高適撰十卷二冊明正德刊本
高適集有明活字板本,凡八卷,有詩無文。又有張遜業東壁圖書府本,亦隻有詩二卷。以後翻刻張本的諸明刊十二家詩,像許自昌、楊一統所刻的,也都是二卷本。四庫收的是十卷的影宋抄本,於詩八卷外,第九、十兩卷是文,最為完備,惜未有複刻本。曾在北京隆福寺修綆堂架上,見有明正德、嘉靖間複宋刻本一部,亦是十卷,有詩有文。一時匆促,未及購之。今天是夏曆戊戌年元旦,偕趙萬裏君遊廠甸,偶憶及此書,因亟往修綆堂取之歸。
玄覽堂所儲唐人集,又多一善本矣。一九五七年夏,曾在藻玉堂取得一部明正德刻本王昌齡集,凡三卷。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與此本正同。聞正德時,曾刻王、高、孟、岑四集,惜予僅得王、高二集。頗疑此種十行十八字本盛唐人集,當不止是四家,且似不限於盛唐一代。朱警刻的唐百家詩集,亦是十行十八字。疑均出於南宋的書棚本。朱本有王昌齡、孟浩然二家,卻無高、岑,不知何故。研討唐詩刻本,是一大學問。非廣搜異本,多集資料,不易有可靠的結論也。一九五八年二月十八日燈下鄭振鐸記。
新鐫女貞觀重會玉簪記
明高濂撰二卷二冊明刊本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部書的時候離開現在將近三十年了。那時,趙斐雲將赴寧波訪書,馬隅卿恰好閑居在家鄉,斐雲約我同行,我少年好事,一諾無辭。海上颶風適大作,不能作海行,乃經杭州、紹興,乘大汽車達寧波。我們住在隅卿老宅的東廂,晝夜豪談。謀登天一閣不得,則訪書於馮孟顓、朱酂卿、孫祥熊三家。孟顓、酂卿皆盡出所有,以資探討。孫君獨吝,遲遲乃出明藍格抄本錄鬼簿後附有續編者,及明白綿紙刻本女貞觀重會玉簪記二書。二書出,他書皆黯然失色。我們相顧動容,細細翻閱數過,於玉簪記的插圖,尤為欣賞不已,然終不得不捧書還之。獨於錄鬼簿則不忍一釋手,以其中的戲劇資料均為第一手的,少縱即逝。乃向主人力請一假,約以次日歸趙。孫氏慨允我們之請。我們心滿意足,抱書而回。就在當夜,拆書為三,由我們三人分寫之,這是值得通夜無眠地來抄寫的。這部抄本後來由北京大學付之影印,人人均可得見之了。過了十多年,在一九四六年的冬天,杭賈赴鄞,購得錄鬼簿及玉簪記,欲以歸予。我久不購書,且方在窮鄉,亦無力以得之。然如見老友,實在舍不得放開他們。不得已乃舉債以得錄鬼簿,卻無能並獲玉簪記了。後聞玉簪記已為徐伯郊所有,則不複更作收藏想。不意年初上海古籍書店函告雲:有白綿紙本女貞觀重會玉簪記欲得之否?頗疑即是前書,姑函索閱,書至,果即是孫氏物也。三十年夢魂相思,終得有之,能不謂為書緣有合乎?十多年前,魚與熊掌勢不可得兼,不意於十多年後,二書竟能璧合。此書索價至四百金,可謂昂甚,然不能不取之。聚書滿家,獨此二物縈係心頭,似燦燦作光。不僅書是白眉,即遇合亦甚奇也。一九五八年四月十日鄭振鐸記。時小園中紅梅正含苞欲放,丁香海棠均茁嫩葉,而郊外柳色已黃,春光徘徊,中人欲醉。
錄鬼簿
元鍾嗣成撰二卷二冊
明抄本
十七八年前,趙斐雲先生自北平南下訪書。時馬隅卿先生方歸四明杜門讀書,我輩偶發豪興,欲至甬訪之,借以登天一閣觀未見書。海上台風適大作,未能成行。便先至杭州,轉紹興,至寧波。中途趕車,獨雇大汽車一,飛馳而去。西湖、鑒湖之勝,皆不暇覽之矣。至則與隅卿先生日夕歡談,意興豪甚。隅卿出劄記數冊相眎,皆有關小說戲曲之掌故與史料也。予與斐雲大喜過望,竟抄數十則。又有明代版畫刻工姓氏錄一冊,予睹之如獲異寶。
隅卿雲:此錄創始於陳大鐙氏,王孝慈得之,複加增補若幹人。隅卿從孝慈處抄出,又就所知補入若幹。予請於隅卿,窮半日之力,複傳錄之。就所憶及者,又補入若幹。隅卿更就予所補者補入焉。此數日放誕高論,旁若無人,自以為樂甚。夜寓隅卿老宅東廂,屋頂作半穹形,大似明代版畫中之圖式,古趣盎然。予嚐笑謂二君曰:是入王伯良校注西廂記之畫中矣。隅卿日奔走謀一登天一閣,而終格於範氏族規,不得遂所願。蓋範氏嚐相約,非曝書日即子孫亦不得登閣也。於是我輩乃謀訪鄞地各藏書家,盡數日之力,於馮孟顓、朱酂卿、孫蝸廬諸氏所藏,皆得睹其精英焉。孟顓所藏姚梅伯稿本甚多,予抄得姚氏今樂府選全目,殊為得意。酂卿藏曲子亦不少。蝸廬於書深藏秘錮,而於我輩則盡出其佳品。女貞觀重會玉簪記是白綿紙本,劫中曾出現於滬市,予無力收之,為徐君伯郊所得。而為餘輩所最驚心動魄相視莫逆於心者,乃是明藍格抄本錄鬼簿一書,後附無名氏續錄鬼簿一卷,為研究元明間文學史最重要之未發現史料。餘輩丐求攜歸細閱一過,蝸廬慨然見允,他書遂亦無心相賞矣。立攜書歸,竭三人之力,於燈下一夕抄畢。後此抄本北大曾付之影印。又於大西山房見姚氏之今樂考證,亦矜為秘笈。後為隅卿所得,北大亦嚐為之複印。此行所獲良多,歸裝固不儉也。今者世事大變,隅卿墓木已拱,蝸廬亦已下世。隅卿所藏書盡散。蝸廬所藏,頃亦為杭賈挾之滬上求售。予見此明藍格抄本錄鬼簿,不能不動心,索六十萬金,乃舉債如其數得之。亟函告斐雲,斐雲雲:將為一跋以記之。予乃述我輩訪書經過,以眎斐雲。嗚呼!當時少年氣盛,豪邁不可一世,今友朋之樂盡矣。誰複具好書之癖如我輩者,而斐雲與予亦垂垂老矣。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鄭振鐸。
董解元西廂記
明黃嘉惠刊本二卷二冊
予初讀西廂記諸宮調,乃用坊間排印本。再讀則用西廂十則本。後得西廂六幻本,則未遑三讀之矣。曾見朱墨本,又見海陽適適子本,今複得黃嘉惠本,共凡六本。聞更有屠隆評本,則未之見也。何時能合諸本細細校讀一過歟?西諦。
偶過修綆堂,見明黃嘉惠本董西廂,雖奪去序、圖,猶神彩動人,亟為收得。一九五八年四月十日西諦記。
京鍥皇明通俗演義全像
戚南塘剿平倭寇誌傳
三冊存卷一至三
明刊本
這是一部未見著錄的明代小說,以剿平倭寇為主題,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二月前,見之開通書社,亟取之歸。付裝後,始可翻閱。一九五八年五月十六日西諦記。
堯山堂外紀
明蔣一葵撰一百卷十六冊
明萬曆三十四年刊本
明蔣仲舒堯山堂外紀,予三十年前嚐得一部,甚喜其有豐富的資料,對於研究文學史的人特別有用。但惜其不注明每事的出處,大損其可靠性與正確性。頗想花些時間將每事的來曆寫注出來,而不幸此書乃於劫中失去。今晨偕斐雲至中國書店,見於案頭,乃複收之。注釋的工作還是可以做的。一九五八年五月十八日,西諦。
屈陶合刻
明毛晉編不分卷六冊
明末毛氏綠君亭刊本
久欲得毛氏綠君亭本屈陶合刻,南北各肆皆無有,今乃於隆福寺見之,亟取之歸。此本屈子收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七篇,皆原之作也。末附參疑、譯韻、譯字,頗有益於讀者。陶集後則附參疑及雜附,亦可資參考。予所收毛氏所鐫書已十得七八,不知何時方能集為大觀也。
一九五八年六月三日西諦記於北京。
鬆陵集
唐陸龜蒙皮日休撰十卷五冊
明末汲古閣刊本
鬆陵集予有明弘治本、明顧凝遠詩瘦閣本,今複得此汲古閣本,則共有三本矣。魯望、襲美為唐末有特創風格的詩人,此皮陸倡和集不僅卷帙之富為古今冠,即詩意亦妙極也。一九五八年六月四日西諦記。
明清藏書家尺牘
潘承厚輯不分卷四冊一九四一年
潘氏影印本
頃過博山寓廬,承以此書貽予。博山收藏金石書畫至夥,滂喜齋物皆在其所,宋刊本東觀餘論、補注蒙求其尤精者也。博山博見廣聞,鑒別至精,嚐以二百金得宋蜀刊大字本陳後山集於蘇肆。所藏尺牘絕無贗品,藏書家外並將以畫家及忠烈二集續行墨版。予嗜書而無力,明清諸大家批校本見之而未能收者多矣。閱此諸家手跡,為之慨然!紉秋居士識。
海島逸誌
清王大海撰六卷四冊
清嘉慶十一年漳園刊本
甲申冬十二月二日,以四百金得於上海萃古齋。此書所述皆得之見聞,固非山海奇談也。傳本頗罕見,故收之。敬夫。
清暉閣批點玉茗堂還魂記
明湯顯祖撰二卷四冊
明末著壇刊本
昔李開先藏詞曲甚富,自稱詞山曲海。黃蕘圃亦多收詞曲,自顏其所居曰學山海之居。予弱冠即好收書,曆三十載,所得所見不下二三萬種,就中亦以詞曲為多。惜以家貧多累,每睹好書,未能盡收耳。嚐得楊升庵夫婦散曲、夏桂洲詞、陶情樂府、碧山樂府、沜東氏府、夏暘詞諸書,均明刊本也。
劫中複得秦時雍秦詞正訛半部,尤為得意。而明刊傳奇所收亦多,西廂、還魂二種尤著意羅致異本。嚐於南北各肆搜得明刊西廂各本凡十四五種,劉龍田本最為罕見,獨以未有嘉靖以前刊本為憾耳。遂從雍熙樂府中輯得西廂全曲,後孫君楷弟以活字印出,世人乃稍睹西廂本來麵目。至還魂一記,今人所知者都為冰絲館刪本,暖紅室所刊亦是翻冰絲館本。六十種曲收還魂二部,一是原本,一是改本,知者已罕,至明萬曆原本則見者益少矣。予有萬曆刊石林居士序本,白綿紙印,最為精好。插圖出虯村諸黃手,尤流麗可愛。線條細如毛發,而人物神態活躍有聲色,他本皆不及遠甚。冰絲館本插圖即出於此本。繼又獲清暉閣批點玉茗堂還魂記一種,則為冰絲館本批點所自出,予尤寶愛之。自罹劫以來,予舊藏書燼於兵火者半,出以易米者亦半,書庫中物垂垂盡矣。獨此二種及其他詞曲諸本,猶守之未失。然浩劫未終,其能終保無恙乎?書竟,擲筆三歎!紉秋。
東郭記
明孫仁孺撰二卷四冊
明崇禎刊本
東郭記二卷,六十種曲收入,無作者姓氏。又見一道光刊袖珍本,則已改易作者姓氏矣。此是明代原刊本,有白雪樓主人孫仁孺自序。仁孺又號峨眉子,未知其裏居仕履,殆是蜀人或仕遊於蜀者。當時蜀中演劇之風亦頗盛也。我國諷刺劇最是罕見。此戲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一雋永之人性諷刺劇也。
作者殆具一肚皮憤世妒俗之鬱鬱歟?予別藏一醉鄉記,為崇禎間刊本,亦仁孺所作,則三百年來未見翻印本矣。紉秋居士書。
新鐫古今大雅
北宮詞紀南宮詞紀
明陳所聞輯北宮詞紀六卷南宮詞紀六卷
十二冊明萬曆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陳氏繼誌齋刊本
予於三十餘年間,先後收得陳所聞選的南北宮詞紀八部之多。初收的幾部,但求其少爛板斷板而已。後乃進而求其初印無缺字者,但終不免每卷均有缺頁、並頁之處。北宮詞紀卷五及卷六的目錄中,間有各附插圖一頁的。
得之,已為之驚喜不置。不意最後乃獲初印的北宮詞紀和南宮詞紀各半部,北宮詞紀卷首並有詞人姓氏三頁,插圖四頁,但其中仍有並頁之處。數年之後,複得一初印的殘本,恰好配成全書。其南宮詞紀卷四的第四十九頁、第五十頁,各本皆缺者,複於別一本裏湊齊之。於是,這部百衲衣似的南北宮詞紀,乃終於成為一部完整無缺的本子了。像這樣完整的南北宮詞紀,恐怕是很少見的,可能是人間無上的本子也。不講版本之學的人,其能想象得到,一書之求全求備,乃艱苦至此乎?這不是什麽好奇、好事之舉。研究元明文學者能舍散曲不談麽?談散曲者能不備這部南北宮詞紀麽?作為科學研究的必備之書,其能沒有最完整不缺的好本子作為研究的根據麽?把這部書好不容易地拚湊成為完整不缺的一部,當不是什麽沒甚意義玩弄版本的事。今天中國書店把這部書裝訂好送來,整舊如新,乃可閱讀。於燈下細細翻看,頗自喜慰,遂捉筆漫記如上。一九五八年九月三日深夜西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