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戰略非常有效,實行起來既簡單,又符合道德標準。倘若利用這個戰略,一個有技巧的買主往往能使得買賣雙方皆大歡喜;同樣地,一個有技巧的賣主也能夠善加利用這個戰略,來爭取增加利潤的好機會。
舉例來說:某人想要略微裝修一下他的房子,同時也想在院子的四周圍上籬笆。但是由於設計的關係,這個工作竟然變得相當複雜。有一個商人願意以10000元承包,他認為這個價錢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最合乎這個人的需要。可是這個買主卻隻想花8000元,而不是10000元。
因此買主就這個承包商說:“我也覺得10000元不是太高,但是我現在手上的錢加起來不過8000元,再多就沒有了!”接著他便試著使這個承包商相信,8000元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這個戰略應該在購買較複雜的產品,或者在爭取較佳的服務時才子使用。。當一項工程的預算隻有700萬元,而建築承包商所出的標價卻為1000萬元時,這個戰略便往往能夠派上用場。此外,學校或者一些略具規模的機關也常用到這個策略,例如,學校必須以有限的公款來建造學生大樓,或者公司必須按照會計部門的預算來進貨的時候,運用這個戰略才能使賣主讓步,進而才能使自己處於主動的地位。
為什麽這個戰略會有效呢?因為,每當買主說:“我非常喜歡你的產品;問題是我隻有這麽多錢”的時候,賣主就被卷入買主本身的問題。而且在這個時候,他和買主之間也就隻剩下這麽一點小問題需要解決了。
所謂的“協議”就是雙方因了解同情對方,而由互相對立的局麵改變為同心協力的一體。賣主知道買主都是有購買預算的,當他看到買主被這種既無意義,又無感情的預算纏繞著,大多會不由自主地予以同情,甚至會用另一種新的眼光來看買主的真正需要,漸漸地便會發現到原來的價格還是有調整的餘地;至於買主,雖然在預算的限製下,還是會稍作調整以求達成協議的。雙方互相合作來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預算。
這個戰略之所以如此有效,也是由於涉及到賣主的“自我”。人類天生就喜歡幫助別人達成願望。而這個戰略卻恰好給了賣主一個最佳的表現機會,使他既能表現得十分精明內行,又能充分地發揮那份犧牲奉獻的精神。
當買主使用上述戰略的時候,賣主能夠對抗嗎?能夠反過來使得整個情況對他也有利嗎-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就是賣主所必須注意的:
·要大膽地設想對方的戰略;大部分的買主雖然采用了這個戰略,但他的實際價格還是有彈性的。
必須在和他商議之前,預先準備好另一份不同的底價。
假如買主在你沒有事先準備的情形下,突然地使用了這個戰略,你可以要求他給你足夠的時間,好好研究一下。
·找出真正的決策人,看他是否曾經作過買主所說的預算。也許你會發現他所作的決定和你的建議剛好一樣,因而你的計劃根本不需要修改。
建議改變付款的方式。如果買主錢不夠,也許可以分期付款。
找出付錢的人。
·讓買主修正他自己的計劃來迎合他自己的戰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如果賣主事先有了應對這種戰略的準備,則這種戰略不僅無效,甚至還會成為對賣主有利的機會。借著這個機會,賣主仍然可以供給買主所需要的產品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在與對方談判之前,賣主應先反問自己:“假如買主使用了這個戰略,我要如何應付呢?”如果他處理得當,非但可以作成一筆很好的交易,而且還很可能使對方不覺得被占了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