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的心理承受力遠遠不如成年人。一方麵,已經成年的父母和老師,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場合和分寸,免得一句不經意間的玩笑,就深深傷害到孩子;更不用說故意傷害了。另一方麵,平時也要注重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經典案例

一位男孩讀小學時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作文寫得非常出色。他熱愛學習,學習興趣很濃;也熱愛看電視,隻是母親不讓他看。

兩難之下,他想到一條妙計:每天放學回家後,先看電視、不做作業,等到估摸著母親快要回家前的30分鍾,他關掉電視,開始做作業。他非常清楚,隻要母親回家時電視機不發熱,他的行為就不會被發現,即使發現了也沒證據哇!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可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心裏藏不住秘密。他把自己的這點小聰明寫在日記裏,把日記本放在床腳底下。不幸的是,他沒有想到母親居然會偷看日記。母親看了日記後,非常惱怒,一把就把已經熟睡的兒子從被窩裏拉出來,用皮帶一陣抽打。

第二天,兒子含著淚悄悄地撕掉了日記本。從此,他再也沒寫過日記,並開始厭學。

粗心的父母並沒有覺察到孩子有什麽細微變化,相反還感到孩子聽話了,因為他再也不偷看電視了。

可是很快地,孩子的成績開始下降。於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打罵。可是打罵並不能代替學習呀,兒子的成績還是慢慢往下掉,最終上了一所普通初中。就這樣,父母更沒有好臉色給他看。

惡性循環之下,兒子從厭學發展到了休學。

父母感到很委屈,也很不理解: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全部的愛,孩子卻一點不懂事,竟然不去上學了!

傷害性厭學:指由於受到心理傷害而導致的厭學行為。

中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已經成年的父母和老師,批評孩子時如果不注意場合和尺度,很可能就會傷害到孩子,從而導致傷害性厭學。

正確的做法是:對孩子要以激勵為主,少批評、少責怪,細心嗬護孩子的自尊。對他學習上的任何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克服厭學心理。

孩子的心理脆弱,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挖苦。即便批評,也要講點藝術,至少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表揚式批評,二是對事不對人。

表揚式批評,就是在批評孩子之前,先表揚他其他方麵的優點,讓他有一個好心情,這樣,批評起來也容易接受。對事不對人,就是在批評他的時候隻提一件事,而不是徹底否定他這個人。決不要說他“怎麽這麽笨”、“不可救藥”之類的話,更不允許把祖宗八代包括你自己在內都罵個遍。

小心嗬護孩子的自尊

小心嗬護孩子的自尊,尤其是厭學孩子的自尊,對消除厭學行為很有幫助。一旦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厭學情緒會越來越重。

不寄希望於一蹴而就

厭學生大多經曆了無數次良知與邪惡的內心掙紮,才落到今天這一步。所以,父母和老師不要寄希望於孩子能一蹴而就,否則很容易傷孩子自尊。尤其是新的過高的目標達不到時,就更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麵對考試隻考8分的孩子問:“你下次準備考多少分?”孩子表態:“努力,再努力,爭取及格!”魏老師笑笑說:“我看你還是先鞏固8分吧,別把8分這個地盤也丟了!”

他說,他這絕不是開玩笑,而是不神化孩子的體現。

基礎差就一步一步來

厭學生學習基礎差,這是肯定的。這時候讓他一步一步來,從零開始,邁小步、不停步,就終究會登上高處。

一位孩子不會寫作文,魏老師就要他用寫日記代替寫作文。孩子說,我日記也不會寫,魏老師說,那你就寫一句話。孩子說,我一句話也不會寫,魏老師說,那你就照我的話寫:“今天,我來到了某年級某班,成了魏老師的學生。”孩子果然這樣寫了,第二天交上來,魏老師並沒有批評他,因為孩子隻有這樣的水平。

第二天,魏老師教他寫了兩句話,第三天寫了三句話,第四天寫了四句話。接下來,在老師和優秀學生的輔導下,讓他分專題練習寫作文,如寫人物訓練“媽媽”,第一天寫“勤勞的媽媽”,第二天寫“樸素的媽媽”……

通過這種方式來處處嗬護他的自尊,孩子慢慢喜歡上了學習。

尊重問題孩子的缺點

問題孩子身上一定有缺點,而且缺點可能還不少。父母和老師如果把這些缺點放大,甚至抓住不放,就可能會對孩子構成嚴重傷害。相反,如果能尊重孩子的缺點,就會把這種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讓孩子慢慢改掉壞習慣

孩子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不要企圖一朝一夕就能改掉。

一位孩子特別喜歡吐痰,座位下經常被口水、口痰弄得濕濕的,很惡心,大家都很反感他,由此他產生了厭學情緒。

老師找他談心,他說:“我也知道吐痰的壞處,可是已經養成了習慣,不吐不舒服,想改又改不了。”老師說:“沒關係,我幫你!”

老師把他的座位調到最後一排,讓他一個人坐。關照他每天多帶一些衛生紙,要吐痰的時候就吐在紙裏,放在抽屜裏,下課後再丟到垃圾桶裏去,並且要一直這樣堅持下去。什麽時候一點都不吐痰了,就搬回原座位。

老師和學生都說到做到。老師每天進行檢查,對他進行鼓勵,不時地在班上表揚他,在全班同學麵前樹立他的正麵形象。兩個月左右,他就徹底克服了隨地吐痰的壞習慣,搬回了原座位。

形成尊重“差生”的良好氛圍

在學校,活得最不容易的不是校長,不是老師,不是好學生,而是“差生”。他們在學校裏每天都要受到批評、嘲諷,大多數課程都聽不懂,或者聽得不是很懂,除了外語都是“外語”。可就是這樣,每天還要坐在那裏耐著性子聽。好不容易熬到放學,回家後還要聽父母批評、嘮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怎麽能不厭學呢!

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要形成尊重“差生”的良好氛圍。讓他們感到溫暖了,就不至於一點點學習興趣也沒有。

這種氛圍從哪裏來?關鍵是要尊重他們身上的缺點,把缺點暫時放一放;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給予表揚和鼓勵。

注意運用暗示原則

中小學生的心裏特別脆弱,特別容易受暗示。有鑒於此,父母和老師應當特別注意運用暗示原則,謹防傷害他們。

真心鼓勵孩子

要運用明示和暗示等各種手段,真心鼓勵孩子。別看孩子年齡小,他們非常容易受暗示。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稍有不妥,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從而導致傷害性厭學。

一位幼兒園孩子放寒假時,領到了一張紅紅的獎狀,回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爸爸媽媽貼在牆上。爸爸媽媽一看這張獎狀,就對孩子鼓鼻子瞪眼睛的,支支吾吾地怎麽也不肯貼。原來,這張獎狀是獎給“不講衛生、不聽話”的孩子的,班上有許多小朋友領到了這樣的獎狀。

孩子不識字,他看到父母不肯把獎狀貼在牆上,就發起了脾氣。父母不得不告訴他原因,孩子氣壞了,寒假後就再也不肯去幼兒園了!

在這裏,幼兒園老師的做法可謂別出心裁。可是,麵對孩子,他們怎麽就狠得下心來如此“別出心裁”地傷害孩子呢?!

讓孩子自己解剖自己

孩子學習成績差、厭學,什麽辦法既能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又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呢?讓他們自己解剖自己是一個好方法。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對犯了錯誤的孩子總是喜歡讓他寫檢討。讓孩子寫檢討書,名義上是讓他罵自己,實際上是讓他罵父母、罵老師,反思效果並不好。

相反,如果換一種方式,讓孩子寫“心理病曆”或“說明書”,卻能更好地檢討自己。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必須寫清事情發生的過程、心路曆程,這樣就必然會觸及靈魂深處,而不是像寫檢查書那樣喊幾句口號。

通過“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療程療效”等過程的整理和闡述,便於孩子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冷靜地思考問題,而且又不失自尊。

避免使用冷暴力

麵對孩子,除了不能打罵、體罰以外,更要避免使用冷暴力。因為冷暴力的殺傷力更大,對孩子的傷害也大。

謹防破壞孩子學習興致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些看上去無意識的舉措,很可能會刺傷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厭倦學習。

一位女孩三歲時就對畫畫表現出濃厚興趣,常常在家裏的牆壁上、家具上任意塗鴉,即興創作奧特曼打怪獸、光能使者、四驅兄弟、數碼寶貝、飛機、大炮等各種畫作,而且態度還非常認真,作品很像印象派大師名作,頗有情趣。為此,父母把她送到美術班進行正規學習。

一段時間後,父母從自己的眼光中感覺孩子畫得“越來越不像”了,心急之下把她的畫撕了個粉碎。

孩子見狀,逃出去大哭了一陣。從此,畫畫時小心翼翼,膽子越來越小,靈氣和膽氣**然無存,後來幹脆不畫了。

謹防產生心理疾病

疏遠、隔離、諷刺挖苦的冷暴力,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比體罰更大,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

一位高中生上課好動,學習成績不是十分理想。老師為了隨時“監控”他,讓身高1.80米的他坐在教室第一排。班上出了什麽不好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有一次考試,他考得較好,老師居然在課堂上這樣“表揚”他說:“如果這次考試不是偷看的話,考得還是可以的!”

這名孩子事後對人說:“我原來也想努力學習的,可是聽了這樣的話,我連死的心都有了,就別提什麽學習的事了。”

看看,是老師的偏見給他造成的心理傷害,讓他產生了厭學情緒。

增強心理承受力

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到傷害,有相當一部分是“誤會”造成的。適當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這些傷害本不該發生。

發生小問題立即解決

當對孩子的傷害發生時,如果父母能及時和老師取得溝通,妥善加以處理、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結局就不會過於糟糕。

沈陽市一位初一學生,由於沒有完成數學作業,數學老師讓他去辦公室補寫作業。如果是規規矩矩補作業也就罷了,這位老師偏偏讓他撅著屁股、趴在地上寫。孩子當然不願意。從此,老師上課時不讓他發言、交上來的作業也不批。

初二上學期開學時,他上課遲到了,班主任老師多次罰他拖地。從此,他就不願意上學了,脾氣越來越差,動不動就砸東西。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父母整天在家陪著他,每個月的醫藥費高達5000至8000元。司法精神醫學鑒定證明,孩子患有神經症,而這與老師的不當教育方式有關。

這件事情如果當初能得到及時處理,並不至於發展到這一步的。

少拿身高外貌開玩笑

青春期孩子的身體變化,尤其是某種不尋常的身體特征比較顯眼時,會引起孩子的特別關注和擔心,並可能導致他們拒絕上學。

一位女孩身高出類拔萃,上初中後就一直擔心自己的身高對男孩沒有吸引力,為此感到非常痛苦。讀高中時,有一次上課,一位男老師隨便提到她比他還高,這無意中又傷害了她的感情——因為這進一步證實了她的猜想:她很特別,不像其他女生那樣小巧玲瓏得可愛。

雖然父母和其他周圍人都勸說她,她還是感到在學校裏上學很痛苦。以至於後來考大學時,她填報了一所外地的大學。不為別的,就是因為聽說那裏的大多數男孩個子都很高。

在這裏,父母如果能及早對她灌輸有關發育、身高、審美觀方麵的問題,使她覺得隻要身體健康、身材高矮並不是什麽問題時,這種由於老師一句話而導致的傷害性厭學,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與此同時,如果孩子還能對自己的身高進行一番自嘲,那就說不定更能成為學習的動力了。

關鍵之關鍵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這“一口氣”就是人格。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應該嚴格要求,但這是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基礎上的。隻有尊重他,你才能要求他、批評他。人格受侮辱,就構成了一種嚴重傷害。

★台球神童丁俊暉曾經拋出過“讀書無用論”,這與他的輕微傷害性厭學有關。上初一時,有一次他上課走神,眼睛看著窗外,老師走過來對他說:“你要看就出去看!”正是在初一,他放棄了學業。

★對已經受到過傷害的孩子,老師要做到四個一點:“感情投資”增加一點;學習指導優先一點(提問優先、板演優先、批改作業優先、課後輔導優先);鍛煉機會多給一點;表揚獎勵標準放寬一點。

★科學實驗表明: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能跳到其身高100倍以上。可是,如果在它的頭上罩上一個玻璃罩,然後再讓它跳,多次之後,即使撤了玻璃罩,跳蚤也成了“爬蚤”。實際上,它並沒有失去跳躍能力,隻是在受到多次傷害之後,它學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