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也是跑商船的良家子,後來被張二哥……呃,呸,狗日的張紅臉給劫了,我大哥就死在他手裏,那個慘啊……後來我們幾個被逼著殺了船老大和東家,不得不入行做了海匪。天可鑒啊,我隻敢跟在船上吆喝,從沒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啊……張紅臉,我日你娘……”
一個又黑又矮的結實漢子在台上哭訴著,髒乎乎的臉都花了,哭著哭著罵了起來,最後忍不住跑到旁邊,對綁在柱子上的張紅臉拳打腳踢,台上的臨時法警趕緊把他拉開,趕下台去。
闊馬戰役結束後,東海商社收獲了很多,比如說龍王寨的那些工匠還有地窖裏的一堆財寶,但也遇到了很多麻煩,其中最緊急的就是俘虜問題。
半島戰鬥中俘虜了73個海盜,龍王寨戰鬥又俘虜了15個,此外還有43個海盜家屬。
這些人不可能全殺了——已經從狂暴狀態消退的穿越者們下不了這個手——也不可能輕易放了,隻能當勞動力利用起來。但是這事該如何入手?穿越者可沒當奴隸主的經驗……如果強製俘虜們勞動改造,那該安排多少看守?要是派少了,這些人單打獨鬥可都是硬手,萬一被反殺了怎麽辦?派多了,那就是浪費人力,是現階段不可饒恕的政治錯誤。
於是想來想去,管委會決定安排一場憶苦思甜暨首惡分子公審大會,把海盜中的首領人物批倒批臭,消滅反抗的主心骨;再讓普通海盜反省悔過,相互揭發,揪幾個罪大惡極的反麵典型出來;最後讓剩下的有改造餘地的海盜們沾沾壞分子的血,從中提拔幾個表現最好的成為基層領導,再地下發展幾個暗樁,這就能消除掉海盜原先大部分的組織度,慢慢改造了。
這方法雖然老套,但確實好用啊。
大會過後,效果拔群,海盜們一個個都成了浪子回頭的白蓮花,一頓老拳打死了以張紅臉為首的十一個首惡分子,還恨不得生啖其肉。順便說一句,原龍王寨排行第四的張狗蛋張四哥,因在闊馬行動中立功,被公審大會宣布特赦。
之後再把這些海盜分開,老弱婦女組一個屯墾隊,在半島穿越者的眼皮子底下監督著開荒種地。說實話,就算是老弱,幹起農活來也比那幫子五體不勤的家夥強多了。其它海盜分成了幾個組,去做采石、伐木、劈柴、燒炭等等繁重勞動,多幹少吃,減少反抗可能。
這還不算,再請幾個以前的奴工工匠過來做監工,這些人對海盜們深惡痛絕,想方設法要把他們弄死,終日緊盯著正在勞動的海盜挑刺,稍有機會就拉到東海人那裏申請處以刑罰。
被這種莫須有的方式弄的挨了不少打,甚至還害死了五人之後,剩下的海盜們確實老實了很多。當然他們心裏肯定是怨恨的,隻是這時候的怨恨已經從東海人轉移到監工身上了。
幾十天的高壓恐怖之後,東海人再適時地出現,慈眉善目的原語文老師謝愛蓮“不忍”見到海盜們這麽苦,讓監工稍稍手下留情,然後帶著林成才醫生為他們處理傷口(塗點鹵水消消毒),還在晚飯裏加了點魚下水改善生活。
這感動得海盜們痛哭流涕,直稱“謝菩薩”,眼看著就要得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了。
之後,東海商社又宣布了刑期製度和積分製度。海盜們被分為兩個級別,分別宣判五年和十年刑期,期滿就可獲得自由;同時根據改造表現和勞動成果,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減免刑期或者改善待遇。這讓海盜們歡呼雀躍——終於有盼頭了!同時也把他們分化成了兩個群體,有意願努力的和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接下來兩者的待遇自然不一樣。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海盜們終於成了馴服的勞動力,大量穿越者從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從事更重要的工作了。
……
另一邊,被解放的工匠們也漸漸被利用了起來。
當時,管委會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過望,第二天就組織了一批食品過來慰勞,還領了幾瓶白酒摻上水帶過來。工匠們聽說來的是“大官”,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夾道歡迎。李如南給幾個小孩子發了一些糖,然後差點被追著亂跑。
這之後,管委會並沒有立刻就把工匠們用起來,而是給他們先放了幾天假,讓他們好好調理一下。尤其是搞好衛生工作,先去河裏狠狠洗一洗,再換上從龍王寨繳獲的幹淨衣服,又讓他們從奴工區搬出來,選間好點的房子,收拾一新後再住進去,省得成為疫病和寄生蟲的傳染源。
其實管委會是想把這些工匠遷到半島區域的,但是現在建設組出的磚太少,隻夠蓋一間小屋先練練手,去了也沒地方住,就隻好讓他們先在龍王寨——哦不,現在改名叫闊馬區了——在闊馬區安頓下來,然後派一隊人在此駐紮,保護(監視)他們。
這些工匠一共有67人,其中23人為胡家族人,另有11名木匠、5名鐵匠、3名裁縫以及7名其它手藝人,剩下的是他們的家屬,家屬們也多半能給工匠打點下手、幹些雜活,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勞動力啊!
休整了一段時間後,最先是木工組抽調了幾名木匠去幫忙。一到場他們就展現出了驚人的手工實力,嫻熟地用那些簡陋的木工工具做出了榫卯結構,看得木工組那些二把刀一愣楞的,隨後興高采烈地拉著他們開展了蓄謀已久的運輸工具項目。
前不久,工業口合力攻關解決了軸承項目,這過程中研發出的一係列衍生工具也讓其它項目收益。比如說有了鉛筆——當然不是後世的鉛筆,隻是把一截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嵌在木杆一端。又比如說有了車床之後,木工組終於能做出車輪了:直接拿一塊幹燥的木板,套上車床車出一個圓盤,再在圓心鑽出一個圓孔,插上軸承就做好了,連輻條都不用。這比傳統木匠用彎曲木板拚成的車輪圓度高多了,生產速度更是秒殺,當然也有問題,那就是受限於原材料,尺寸不能做得很大。
但之後他們嚐試製作一個完整的小車的時候,又遇到問題了。他們的手藝實在太潮,雖然依靠機械能做出很好的圓形零件,但是加工非圓形部件的時候就有了很大誤差。這是技術問題,不是遊標卡尺能解決的。而且他們完全不懂榫卯,連接部位都是用即墨買回來的鐵釘固定的,因此雖然勉強拚出了一輛雙輪小車,但是質量太過可疑,吱吱嘎嘎隨時會散架的樣子。
如果沒有外力介入,那他們隻能靠不斷磨練手藝和迭代工藝解決了,但現在有了熟練工匠加入,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
木匠們熟練地按照東海人的要求切削出各種部件,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略作修改,很快就模仿之前那輛試作型雙輪車做出了一輛複製品。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推起來的感覺穩固多了。當即就有人大叫著把這台初號機送去建設組試用,剩下的人眼睛放光,拉著木匠們要拜師學藝。
木匠們這可真是受寵若驚了。其實東海人的東西也讓他們很是吃驚,首先是那個木輇(實心車輪為輇,空心帶輻者為輪),雖然看著簡陋,但是居然是渾圓一體!而且轉動極為順滑,不知如何辦到的。還有他們繪製的零件圖紙,筆跡纖細,結構精確,分三麵把零件描繪得清清楚楚,真神技也!單此一項就該是家藏不傳之秘了,他們似乎還覺得畫得不夠好……
這還沒完,之後木匠們又建議把車改成獨輪,這樣在山路田間更靈活,東海人自然從善如流。木匠們剛要露一手,卻被東海人拉著坐下,攤開白紙寫寫畫畫起來,嘴裏說著“梨菊”之類的詞,寫了一大堆夷文,畫了張簡易圖紙給他們。圖紙上確實是輛獨輪車,但形製與他們熟悉的獨輪車相差太大。
木匠將信將疑做了個架子出來,上手一試,果然輕鬆多了!這可真是讓他們嘖嘖稱奇,對東海人更加崇敬了。
此時的獨輪車尚未進化到後世的最終形態,車輪在最前方而不是中央位置,這樣相當一部分重量就要被手臂承擔,很是費力;同時,車架和把手基本是一條直線,要保持平衡必須把車輪做得很大,這就使車輪凸出車架,貨物必須分左右分開放置,大大限製了運載方式。
而穿越者根據後世的經驗做出了兩處改進,一是根據力學原理將車輪的位置調整到了重心附近,使得一大部分重力由車輪承擔,節省了臂力;又提高了把手的位置,使得在小車輪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平衡,車架平坦,更方便載貨。
這型獨輪車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被大量生產,它操縱靈活,運載量大,一個人就可以輕鬆運送上百斤貨物,大大支援了東海商社早期的運輸事業,被親切地命名為“自由輪”。
木工組的外援計劃大獲成功後,其他組也不斷跟進,機械組把鐵匠們請去打造鐵質部件,準備進行產業升級;建設組請了幾個木匠和做過泥瓦活的幫忙造房子;後勤組把裁縫和一些工匠家眷組織起來,研究自製衣物;就連農業組也請了人過去,指導生產。
當然,他們貢獻的更多的隻是手藝,而不是知識。東海商社把現代知識與傳統手藝結合在一起,不斷地將他們的事業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