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學光之所以對海漢人的出現如此在意,倒也不是他以前就聽說過海漢的名頭,隻是出於對時局的敏感,讓他能察覺到這夥人帶來的威脅絕非尋常。
先,這夥人是以馬隊的形式出現,而且一次便能拉出上百匹好馬和大量熟練騎手,放在目前的膠東半島來看,大概隻有登州等少數幾處大城的駐軍才能具備這樣的實力。萬家軍倒也有些馬匹,但幾乎都是民間幹活用的馱馬,真正的軍馬也少得可憐,與線報中海漢人所騎的高頭大馬絕非一路貨色。
其次,這夥人自稱來自南方,其中卻有不少操著山東口音的漢子,真實來曆十分可疑。蒲學光並不認為真會有南方的善人千裏迢迢跑到山東來救濟難民,在這點上他與福山縣城裏的張普成、韓勤等人看法不謀而合,覺得這夥人的身份和目的都很有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夥不之客居然想要策動福山縣境內的民眾離開這裏,聽從他們的安排南遷去別的地方,這可就是在動萬家軍的飯碗了。萬家軍的駐地在山區,開墾的耕地麵積和糧食耕種規模都極其有限,日常補給很大程度還得依賴於夾河流域的民眾,假如這一地區的人口大量流失,那麽萬家軍的收益也會因此而間接受損,從長遠來看,甚至會影響到其生存狀態。
蒲學光作為萬家軍的軍師,自然不能對如此明顯的威脅視而不見,當務之急便是弄清這夥人的來曆和目的,再考慮該如何做出應對。蒲學光一路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天明之前就到了福山縣城外,這邊負責接應的手下徑直便將其領到了海漢在夾河邊紮下的營地附近。王進民等人在天明時現有兩騎在遠處監視自家營地,其實所看到的便是蒲學光和其手下。
蒲學光曾在登州為叛軍做過事,對於軍中之事也算比較了解,遠遠一看便知這夥人絕非普通馬幫,因為民間馬幫在野外紮營可不會把營地弄得這麽規整,帳篷的大小製式和朝向都全部一致,更不會特意在外圍設置路障和警戒崗哨。
蒲學光以前見過孔有德麾下的騎兵在野外紮營,倒是與這海漢馬隊營地有七八分相似,這大概不會是什麽巧合,他認為這夥人如果不是軍中出身,至少也接受過相關的軍事訓練。他在萬家軍中也嚐試過複製明軍騎兵的訓練,隻是萬蒙手下的人資質太差,而蒲學光本身也是個半吊子,教了多次也根本領悟不到正規軍的精髓,最後隻能無奈放棄。而這夥海漢人在這方麵顯然比萬家軍高明,至少這營地在他看來是挑不出什麽毛病。
“這幫人來曆不簡單,絕對不是什麽跑腿馬幫!”在離開了海漢營地外圍之後,蒲學光陰沉著臉對手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要策動民眾離開此地,動機定然不純……你們在這裏盯緊他們,有什麽異動立刻回報!”
蒲學光並沒有離開福山縣城,而是趁著清晨這個各方警惕性都最低的時候,悄悄潛入了縣城外的貧民窟中。雖然城外聚居的大部分是失去家園的難民,住的是漏風漏雨的窩棚,但也並不盡然如此,萬家軍在福山縣城外的據點,就是一處上好的青磚院落。
“昨日還有哪些人聽過海漢馬隊宣講,一一傳來見我。”蒲學光坐下之後,便立刻開始調查海漢馬隊在福山縣城的宣傳內容。雖然他昨晚已經看過海漢人印製的宣傳告示和傳單,但上麵所寫的內容很有限,自然沒有海漢人口頭宣講時說得詳盡。
昨日混在民眾中聽了海漢宣講的萬家軍成員也有六七人之多,當下便向蒲學光講述了他們所聽到的內容。其實海漢的移民政策說來也很簡單,隻要身體健康,並且願意聽從安排移民去南方,就可以獲得基本的生活條件和穩定的生活環境。
這些宣講者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登萊之亂期間逃難去到海漢人手下當差,如今回到故土,自然會以其親身經曆為宣傳資料,所描繪的海漢治下地區儼然就是太平盛世。就算是蒲學光聽到手下的轉述,也覺得十分具有煽動力,在戰亂中失去家園的民眾最渴求的莫過於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而海漢給出的條件正是針對了這樣的需求,也難怪在昨天的宣講結束之後,就已經有一部分人離開了福山縣城外的窩棚,追隨海漢馬幫而去。
“如今有多少人離開了縣城?”蒲學光聽完手下的講述之後,覺得有必要評估一下海漢馬幫所造成的直接影響,當下便向萬家軍駐福山縣城的頭目提問道。
手下應道:“昨日隻有兩三百人隨那馬幫去了河邊,但今日一早,又66續續走了好幾百人。若是如此下去,隻怕不出十日,這福山縣城內外的流民就都會隨大流,聽從馬幫安排去北邊的芝罘島了。”
蒲學光聽了之後也是暗暗皺眉,福山縣城這些流民沒有什麽產出,對萬家軍的直接影響倒還不大,但這些民眾開始大舉離開福山縣,勢必也會帶動這個地區的其他尋求安定生活的民眾選擇投奔海漢。這樣一來,萬家軍的物資供應基礎就肯定會受到影響,這可不是什麽好的展趨勢。
眼下在福山縣城附近沒有多少人手可供蒲學光調遣,而且他也有些忌憚這支疑似有專業軍事背景的馬幫,要拿自己手下這些隻有個人勇武的人員去與騎兵對陣,蒲學光覺得還是盡可能避免這種風險比較妥當。但他也不能幹看著事態惡化,當下便挑了幾人,讓他們混入海漢馬幫附近的民眾,如果對方要帶他們前往芝罘島,那就先跟著去,看看當地究竟是什麽狀況。
中午時分,蒲學光正在吃午飯,手下進屋來稟報道:“大當家到了!”
本書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蒲學光之所以對海漢人的出現如此在意,倒也不是他以前就聽說過海漢的名頭,隻是出於對時局的敏感,讓他能察覺到這夥人帶來的威脅絕非尋常。
先,這夥人是以馬隊的形式出現,而且一次便能拉出上百匹好馬和大量熟練騎手,放在目前的膠東半島來看,大概隻有登州等少數幾處大城的駐軍才能具備這樣的實力。萬家軍倒也有些馬匹,但幾乎都是民間幹活用的馱馬,真正的軍馬也少得可憐,與線報中海漢人所騎的高頭大馬絕非一路貨色。
其次,這夥人自稱來自南方,其中卻有不少操著山東口音的漢子,真實來曆十分可疑。蒲學光並不認為真會有南方的善人千裏迢迢跑到山東來救濟難民,在這點上他與福山縣城裏的張普成、韓勤等人看法不謀而合,覺得這夥人的身份和目的都很有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夥不之客居然想要策動福山縣境內的民眾離開這裏,聽從他們的安排南遷去別的地方,這可就是在動萬家軍的飯碗了。萬家軍的駐地在山區,開墾的耕地麵積和糧食耕種規模都極其有限,日常補給很大程度還得依賴於夾河流域的民眾,假如這一地區的人口大量流失,那麽萬家軍的收益也會因此而間接受損,從長遠來看,甚至會影響到其生存狀態。
蒲學光作為萬家軍的軍師,自然不能對如此明顯的威脅視而不見,當務之急便是弄清這夥人的來曆和目的,再考慮該如何做出應對。蒲學光一路緊趕慢趕,總算是在天明之前就到了福山縣城外,這邊負責接應的手下徑直便將其領到了海漢在夾河邊紮下的營地附近。王進民等人在天明時現有兩騎在遠處監視自家營地,其實所看到的便是蒲學光和其手下。
蒲學光曾在登州為叛軍做過事,對於軍中之事也算比較了解,遠遠一看便知這夥人絕非普通馬幫,因為民間馬幫在野外紮營可不會把營地弄得這麽規整,帳篷的大小製式和朝向都全部一致,更不會特意在外圍設置路障和警戒崗哨。
蒲學光以前見過孔有德麾下的騎兵在野外紮營,倒是與這海漢馬隊營地有七八分相似,這大概不會是什麽巧合,他認為這夥人如果不是軍中出身,至少也接受過相關的軍事訓練。他在萬家軍中也嚐試過複製明軍騎兵的訓練,隻是萬蒙手下的人資質太差,而蒲學光本身也是個半吊子,教了多次也根本領悟不到正規軍的精髓,最後隻能無奈放棄。而這夥海漢人在這方麵顯然比萬家軍高明,至少這營地在他看來是挑不出什麽毛病。
“這幫人來曆不簡單,絕對不是什麽跑腿馬幫!”在離開了海漢營地外圍之後,蒲學光陰沉著臉對手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要策動民眾離開此地,動機定然不純……你們在這裏盯緊他們,有什麽異動立刻回報!”
蒲學光並沒有離開福山縣城,而是趁著清晨這個各方警惕性都最低的時候,悄悄潛入了縣城外的貧民窟中。雖然城外聚居的大部分是失去家園的難民,住的是漏風漏雨的窩棚,但也並不盡然如此,萬家軍在福山縣城外的據點,就是一處上好的青磚院落。
“昨日還有哪些人聽過海漢馬隊宣講,一一傳來見我。”蒲學光坐下之後,便立刻開始調查海漢馬隊在福山縣城的宣傳內容。雖然他昨晚已經看過海漢人印製的宣傳告示和傳單,但上麵所寫的內容很有限,自然沒有海漢人口頭宣講時說得詳盡。
昨日混在民眾中聽了海漢宣講的萬家軍成員也有六七人之多,當下便向蒲學光講述了他們所聽到的內容。其實海漢的移民政策說來也很簡單,隻要身體健康,並且願意聽從安排移民去南方,就可以獲得基本的生活條件和穩定的生活環境。
這些宣講者當中有不少人都是在登萊之亂期間逃難去到海漢人手下當差,如今回到故土,自然會以其親身經曆為宣傳資料,所描繪的海漢治下地區儼然就是太平盛世。就算是蒲學光聽到手下的轉述,也覺得十分具有煽動力,在戰亂中失去家園的民眾最渴求的莫過於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而海漢給出的條件正是針對了這樣的需求,也難怪在昨天的宣講結束之後,就已經有一部分人離開了福山縣城外的窩棚,追隨海漢馬幫而去。
“如今有多少人離開了縣城?”蒲學光聽完手下的講述之後,覺得有必要評估一下海漢馬幫所造成的直接影響,當下便向萬家軍駐福山縣城的頭目提問道。
手下應道:“昨日隻有兩三百人隨那馬幫去了河邊,但今日一早,又66續續走了好幾百人。若是如此下去,隻怕不出十日,這福山縣城內外的流民就都會隨大流,聽從馬幫安排去北邊的芝罘島了。”
蒲學光聽了之後也是暗暗皺眉,福山縣城這些流民沒有什麽產出,對萬家軍的直接影響倒還不大,但這些民眾開始大舉離開福山縣,勢必也會帶動這個地區的其他尋求安定生活的民眾選擇投奔海漢。這樣一來,萬家軍的物資供應基礎就肯定會受到影響,這可不是什麽好的展趨勢。
眼下在福山縣城附近沒有多少人手可供蒲學光調遣,而且他也有些忌憚這支疑似有專業軍事背景的馬幫,要拿自己手下這些隻有個人勇武的人員去與騎兵對陣,蒲學光覺得還是盡可能避免這種風險比較妥當。但他也不能幹看著事態惡化,當下便挑了幾人,讓他們混入海漢馬幫附近的民眾,如果對方要帶他們前往芝罘島,那就先跟著去,看看當地究竟是什麽狀況。
中午時分,蒲學光正在吃午飯,手下進屋來稟報道:“大當家到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