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漢過去曆次發動的對外戰爭中,軍費開支一直都是文武兩派爭論的焦點之一。海漢軍的戰術基本都是圍繞著槍炮武器和海上機動來製定,這也就決定了作戰的開銷非常驚人,戰時一個陸軍營級單位每天的最低消耗就達數萬元,而需要動用戰艦的海軍消耗還在陸軍之上。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的收益雖大,但開支也是相當驚人的,海漢高層對此的考量就是盡可能不要做虧本生意,這戰時的軍費開支得設法要從其他方麵的收益彌補回來才行。
海漢在戰後向戰敗方索賠的做法也並不新鮮了,包括葡萄牙和荷蘭在內,都曾是海漢這個套路的受害者。而同樣以財大氣粗聞名於世的西班牙帝國,那自然更不能輕易放過了,寧崎甚至建議陶東來盡快將施耐德也從儋州召回,讓他快一點擬定出戰爭賠償的款項要求,以便能趕上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時間就對西班牙人施壓。
當然這也其實隻是個玩笑話,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海漢這邊的確是有比較大的把握,但戰事會持續多久,將波及到哪些地區,其實大家心裏都是沒數的,暫時還談不上戰後談判的索賠內容。西班牙人憋了這麽長的時間才對海漢實施報複手段,想必也是經過了長期的策劃,到時候雙方交戰,對手也未必會是理想狀況下的一擊即潰。如果西班牙艦隊轉移目標奔襲海南島沿岸其他地區,海漢軍就未必能在防禦上做到滴水不漏了。
不得不說在穿越集團有意識的經營之下,海漢的備戰效率的確是相當不錯,在勝利堡向各地發出電報的當天,全島的地方官府和相關部門便分頭開始進行戰爭動員。
海漢的戰爭動員都是有預案的,每個部門,每個職位的官員具體負責哪些工作也都有提前做好的分工。戰爭動員分為三級,一是局部小規模戰爭,如海漢曆年來在海外發動的戰爭幾乎都在此列,這種戰爭對海漢本土影響不大,參戰部隊的規模都在千人級別,所需動員的也是以各種作戰物資為主。
第二級是大規模戰爭,到目前為止,大概也隻有穿越初期出兵安南那段時期,對當時的海漢而言算得上是大規模戰爭,雖然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但那時候海漢軍方可是把有限的家當都賭進去了。當時海漢控製區內所有的製造業都優先供應戰爭所需,並且大量征召了民間青壯作為後備,要說是舉國動員也不為過了。
而第三級則是決定國運的重大戰爭,如果真發生了這樣的狀況,那需要動員的可能就不僅僅是海南島上的駐軍了,執委會甚至會召回駐紮在海外各地的部隊,同時征召所有適齡國民,甚至還會向盟國發出協防求助。要是形勢惡化到一定程度,穿越集團或許還得麵臨離開海南島另尋落腳地的窘境。當然了,這種假設的情境隻是製定預案所需,截止目前南海地區似乎並沒有能讓海漢麵臨滅國危險的對手存在,而且隨著海漢的日漸壯大,出現這種極端狀況的可能性也在變得越來越小。
這次的戰爭動員也僅僅隻是停留在第一級的水準,千人規模的外國武裝入侵還不至於讓強大的海漢國亂了陣腳,絕大部分地區的動員主要是針對駐軍和在編民兵,以加強地方防禦為目的。隻有少數海軍部隊接到了國防部的調令,要趕回三亞拱衛首都。
而海漢的作戰物資有絕大部分都是產自三亞,又是在家門口打仗,倒也不用太過於擔心物資供應的問題。不過各兵工部門都已經不聲不響地取消了所有人員的休假安排,即日起開足馬力生產槍炮彈藥等作戰物資。如果有必要的話,三亞除了現有的駐軍之外,還可以隨時武裝起大約三千餘人的預備役民兵部隊參與作戰,可以說底氣還是相當足的。
以戰爭動員能力而論,海漢早就超過了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國家,唯一比較明顯的短板大概就是武裝部隊的規模比較有限,跟真正的大國相比確實兵力會顯得較為單薄。這一是因為海漢目前的控製區和人口總量所限,能夠招募入伍的適齡人員就那麽多,所能維持的常備軍規模自然也就那樣了。二來海漢軍的訓練、日常運轉、作戰費用都非常高,即便國家有錢,但也著實養不起規模太大的軍隊。
兩天後,執委會的高層人員全部都回到了勝利堡,眾人再次開會討論了目前的備戰狀況。
海軍已經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派出了兩支偵察船隊,向東前出至南海腹地,希望能夠在半道上就發現西班牙艦隊的蹤跡。不過這七百多海裏的航程中,西班牙艦隊顯然不可能沿著一條直線駛往三亞,在當前這種科技條件下,指望在茫茫大海中發現對方艦隊幾乎無異於大海撈針,哪怕是知道對方的大致航向也並沒有太大的用處,隻能試試運氣了。
穿越者們當年帶來這裏的船上倒是還有幾部雷達,不過執委會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就大動幹戈,那還得由穿越者親自出海操作,何況這些民用雷達對於木製帆船的搜尋效果也並不見得有多好。倒不如就讓偵察船隊出海碰碰運氣,如果有所發現,隻需用船載電台發回簡單的示警消息就行了。
而海軍的鐵甲艦隊正從各地分頭向三亞集結當中,預計三到四天內可以完成集結,加上本地駐守的海軍艦隊,這就幾乎是有兩支齊裝滿編的艦隊同時守衛三亞了,屆時三亞的安全程度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時期。如果西班牙人真是以三亞為首要進攻目標,那到時候可就是一腳踢到鐵板上了。海漢軍方的部署不說萬無一失,起碼也是層層設防,不會給敵人留下什麽明顯的可趁之機了。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在海漢過去曆次發動的對外戰爭中,軍費開支一直都是文武兩派爭論的焦點之一。海漢軍的戰術基本都是圍繞著槍炮武器和海上機動來製定,這也就決定了作戰的開銷非常驚人,戰時一個陸軍營級單位每天的最低消耗就達數萬元,而需要動用戰艦的海軍消耗還在陸軍之上。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的收益雖大,但開支也是相當驚人的,海漢高層對此的考量就是盡可能不要做虧本生意,這戰時的軍費開支得設法要從其他方麵的收益彌補回來才行。
海漢在戰後向戰敗方索賠的做法也並不新鮮了,包括葡萄牙和荷蘭在內,都曾是海漢這個套路的受害者。而同樣以財大氣粗聞名於世的西班牙帝國,那自然更不能輕易放過了,寧崎甚至建議陶東來盡快將施耐德也從儋州召回,讓他快一點擬定出戰爭賠償的款項要求,以便能趕上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時間就對西班牙人施壓。
當然這也其實隻是個玩笑話,對於這場戰爭的勝負,海漢這邊的確是有比較大的把握,但戰事會持續多久,將波及到哪些地區,其實大家心裏都是沒數的,暫時還談不上戰後談判的索賠內容。西班牙人憋了這麽長的時間才對海漢實施報複手段,想必也是經過了長期的策劃,到時候雙方交戰,對手也未必會是理想狀況下的一擊即潰。如果西班牙艦隊轉移目標奔襲海南島沿岸其他地區,海漢軍就未必能在防禦上做到滴水不漏了。
不得不說在穿越集團有意識的經營之下,海漢的備戰效率的確是相當不錯,在勝利堡向各地發出電報的當天,全島的地方官府和相關部門便分頭開始進行戰爭動員。
海漢的戰爭動員都是有預案的,每個部門,每個職位的官員具體負責哪些工作也都有提前做好的分工。戰爭動員分為三級,一是局部小規模戰爭,如海漢曆年來在海外發動的戰爭幾乎都在此列,這種戰爭對海漢本土影響不大,參戰部隊的規模都在千人級別,所需動員的也是以各種作戰物資為主。
第二級是大規模戰爭,到目前為止,大概也隻有穿越初期出兵安南那段時期,對當時的海漢而言算得上是大規模戰爭,雖然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但那時候海漢軍方可是把有限的家當都賭進去了。當時海漢控製區內所有的製造業都優先供應戰爭所需,並且大量征召了民間青壯作為後備,要說是舉國動員也不為過了。
而第三級則是決定國運的重大戰爭,如果真發生了這樣的狀況,那需要動員的可能就不僅僅是海南島上的駐軍了,執委會甚至會召回駐紮在海外各地的部隊,同時征召所有適齡國民,甚至還會向盟國發出協防求助。要是形勢惡化到一定程度,穿越集團或許還得麵臨離開海南島另尋落腳地的窘境。當然了,這種假設的情境隻是製定預案所需,截止目前南海地區似乎並沒有能讓海漢麵臨滅國危險的對手存在,而且隨著海漢的日漸壯大,出現這種極端狀況的可能性也在變得越來越小。
這次的戰爭動員也僅僅隻是停留在第一級的水準,千人規模的外國武裝入侵還不至於讓強大的海漢國亂了陣腳,絕大部分地區的動員主要是針對駐軍和在編民兵,以加強地方防禦為目的。隻有少數海軍部隊接到了國防部的調令,要趕回三亞拱衛首都。
而海漢的作戰物資有絕大部分都是產自三亞,又是在家門口打仗,倒也不用太過於擔心物資供應的問題。不過各兵工部門都已經不聲不響地取消了所有人員的休假安排,即日起開足馬力生產槍炮彈藥等作戰物資。如果有必要的話,三亞除了現有的駐軍之外,還可以隨時武裝起大約三千餘人的預備役民兵部隊參與作戰,可以說底氣還是相當足的。
以戰爭動員能力而論,海漢早就超過了這個時代的絕大部分國家,唯一比較明顯的短板大概就是武裝部隊的規模比較有限,跟真正的大國相比確實兵力會顯得較為單薄。這一是因為海漢目前的控製區和人口總量所限,能夠招募入伍的適齡人員就那麽多,所能維持的常備軍規模自然也就那樣了。二來海漢軍的訓練、日常運轉、作戰費用都非常高,即便國家有錢,但也著實養不起規模太大的軍隊。
兩天後,執委會的高層人員全部都回到了勝利堡,眾人再次開會討論了目前的備戰狀況。
海軍已經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派出了兩支偵察船隊,向東前出至南海腹地,希望能夠在半道上就發現西班牙艦隊的蹤跡。不過這七百多海裏的航程中,西班牙艦隊顯然不可能沿著一條直線駛往三亞,在當前這種科技條件下,指望在茫茫大海中發現對方艦隊幾乎無異於大海撈針,哪怕是知道對方的大致航向也並沒有太大的用處,隻能試試運氣了。
穿越者們當年帶來這裏的船上倒是還有幾部雷達,不過執委會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就大動幹戈,那還得由穿越者親自出海操作,何況這些民用雷達對於木製帆船的搜尋效果也並不見得有多好。倒不如就讓偵察船隊出海碰碰運氣,如果有所發現,隻需用船載電台發回簡單的示警消息就行了。
而海軍的鐵甲艦隊正從各地分頭向三亞集結當中,預計三到四天內可以完成集結,加上本地駐守的海軍艦隊,這就幾乎是有兩支齊裝滿編的艦隊同時守衛三亞了,屆時三亞的安全程度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時期。如果西班牙人真是以三亞為首要進攻目標,那到時候可就是一腳踢到鐵板上了。海漢軍方的部署不說萬無一失,起碼也是層層設防,不會給敵人留下什麽明顯的可趁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