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來權衡再三,還是舍不得拿蒸汽機的使用壽命來作為堵截西班牙艦隊的代價。這些戰艦上所安裝的蒸汽機都是價值萬金,而且產能極為有限,一旦需要進行維修更換也十分麻煩,還得把船拖進幹船塢進行作業,費時費力且會影響到海軍的正常部署,代價可謂不小。而且陶東來所率的艦隊中,裝備了蒸汽推進裝置的戰艦也就隻有幾艘,讓其脫離大部隊去堵截數十艘急於脫身的西班牙戰船,也的確有些勉為其難了。
兩支海漢艦隊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一同轉向西班牙艦隊逃竄的方向實施追擊,雖說不能將其全部攔截下來,但西班牙艦隊中也還是有一些受損嚴重的船會越跑越慢,最終被海漢艦隊趕上。
海漢海軍一口氣追出了大約三十多海裏,又強行留下了幾條西班牙戰船之後,陶東來才下令鳴金收兵。出於人道,兩支艦隊在海上將那些幸存的西班牙船員慢慢打撈上來,也避免了他們最後在海裏喂魚的結果。
另外在最後的追擊中有四艘西班牙帆船因為船體受損而脫身無望,選擇了停船投降,海漢海軍派人登船進行了接管,檢查之後發現其中兩艘船的船體受損太嚴重,已經無法駛回三亞,將人員和船上重要物品進行轉移之後,便將其沉入了海中,其中也包括了僥幸逃出戰場的美洲艦隊開路艦“馬丁”在內。
“馬丁”號幸存下來的六十餘名西班牙船員站在海漢戰艦的甲板上,目睹了他們的帆船沉入海中的全過程,一些人默默地摘下了頭上的帽子,向這艘曾經載著他們跑遍了大半個地球的帆船默哀致敬。對於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來說,“馬丁”號的沉沒就意味著他們船員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了。不過相對而言他們還算幸運,畢竟這艘船從馬尼拉出發的時候載有兩百多名船員,而如今幸存者僅僅隻是出發時的零頭了,大部分船員都已在今天的戰鬥中葬身大海,再也無法回到他們的故鄉了。
如果不是路易斯懸崖勒馬果斷選擇調頭後撤,西班牙艦隊對勝利港發動的自殺式衝鋒很可能會換來全軍覆沒的下場。這也算是天不亡西班牙,給了他們一個逃生的機會。兩支艦隊往東一口氣逃了一天一夜,確認已經徹底擺脫了海漢的追擊之後,這才停下腳步清點戰損狀況。
“馬丁”號的遭遇也僅僅隻是這次西班牙艦隊戰損狀況的一個縮影,四十多艘戰船有四分之一被永久地留在了三亞近海,另外還有十艘補給船也未能跟隨艦隊一同脫離戰場,算下來竟有二十多條船折在這一戰中,損失的人手估計。
在衝鋒期間更靠近海岸線的美洲艦隊損失更為慘重一些,特別是排水量五百噸以上的大帆船,完全成了岸防火力的重點打擊目標。美洲艦隊所屬的八艘超過五百噸的大船,僅有三艘成功脫逃,而包括“馬丁”號在內的五艘武裝帆船都未能幸免成為了海漢的炮下亡魂。
路易斯率領的馬尼拉艦隊雖然狀況稍好一些,但也僅僅隻是被海漢摧毀的船隻數目少了幾艘而已,戰損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就連他的旗艦“聖迭戈”號的側舷也是彈痕累累,被炮彈打出了五六處醒目的大洞。萬幸船上的火藥沒有被擊中引發爆炸,而這些彈著點也比吃水線高出不少,倒是不會有進水傾覆之虞。
整個西班牙艦隊幾乎沒有任何一艘船是完好無損地撤下來,絕大多數船隻在回到馬尼拉之後都得立刻進行修繕工作。不過兩名指揮官現在要考慮的並非修複這些帆船需要花費多少錢,而是該如何向馬尼拉總督阿拉貢內斯說明這次與海漢交戰的實際狀況。堂堂的西班牙艦隊遠征海漢,結果被對手在家門口揍得灰頭土臉,險些連逃都逃不出來,這樣的戰績要如何交代才說得過去?
西班牙艦隊上一次在戰鬥中損失如此之大,還是在列強紛爭的歐洲戰場上,在遠東地區可從未吃過這麽大的虧。這件事別說兩名指揮官,就算是加上馬尼拉總督,也未必扛得下來這份責任。為今之計,也隻能先帶著殘餘人馬趕回馬尼拉,再與阿拉貢內斯一同合計該如何把這個消息報回國內。但不管如何,兩名主要當事人的責任估計是推不掉了,他們的帶兵生涯也很有可能會在這一次大敗之後被畫上句號。
海漢這邊收兵回營,自然也是要統計一番自家的折損狀況。相比被打的七零八落的西班牙艦隊,海漢海軍在這兩天交戰中的損失就顯得極為有限了,雖然有十來艘戰艦都或輕或重的掛了彩,但真正損毀比較嚴重的隻有三艘戰艦,也都還在可以修複的程度,隻是回港之後肯定得馬上送進幹船塢接受大修了。
而人員方麵的折損就讓軍方不免有些肉疼了,截止目前陣亡與失蹤的人員已經統計到四十餘人,其中甚至還包括了數名海軍高級軍官,而且這個數字很可能還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還有不少參加戰鬥的船隻尚未完成人員統計。盡管海軍在裝備和戰術方麵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這種以炮擊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海上混戰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大量傷亡是的沒錯,對於海漢軍來說,一次戰鬥中傷亡超過二十人就可以定義為“大量”了。
雖然看著幾十人的數字不大,但海漢士兵的培訓成本和周期遠非這個時代的普通水兵可比,能夠在船上擔任指揮職務的軍官更是需要經過數年的服役,才能積累到足夠的經驗獲得晉升機會。因此對於海漢海軍來說,這些傷亡可不僅僅隻是一串冷冰冰的數字而已,戰死者所遺留下來的戰鬥位置,也未必是後來人可以馬上填補的。這幾十個人的空缺,或許就得需要招募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水兵,才能選拔出足夠的合格者來頂替。
而對於交戰海域及附近海岸的搜索,可能還將持續三到五天,以確保包括西班牙船員在內的所有生還者都能被及時發現。這當然主要是出於安全方麵的考慮,以避免有在交戰時落水的西班牙人偷偷泅渡上岸之後製造出更多的麻煩。不過後續的搜索工作倒也不用完全依賴軍方來進行,屆時會調動一部分民兵代為執行這種費時費力的任務。
在此期間整個海南島的戒嚴狀態仍將持續下去,直到軍方確定西班牙人後續不會再有針對海漢的軍事行動,才會停止戰爭狀態。而近期進出海南島各大港口的外國船隻,或多或少肯定都將會受此影響,必然有許多不便之處。當然這其中的不便,應該也沒人會把賬記在海漢頭上,冤有頭債有主,這惹是生非最後留下一個爛攤子的西班牙,才會是遭受抱怨的主要對象。
不過以海漢國民為主體的本地民眾對於這場戰爭可就沒什麽抱怨了,數千人在三亞海岸線上的各處高地或清楚或模糊地觀看了時長數小時的戰鬥過程,而民眾為勝利所舉行的歡慶儀式,從西班牙艦隊調頭撤離就已經拉開了序幕。
最開始是在榆林半島上觀看戰鬥的民眾發現西班牙艦隊調頭後撤,便爆發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而這個消息迅速便傳到了城區,讓那些無緣去到臨海高地充當觀眾的海漢國民們也在第一時間就得知了敵軍倉惶逃跑的消息。他們本來或許在因為港口外傳來的隆隆炮聲而惴惴不安,但勝利的消息傳來之後,民眾都在第一時間用大聲呼喊來宣泄心中的壓力。
“海軍總共隻出動了十多條船,在海上追著對方五六十條船打,那場麵……嘖嘖嘖!”
“聽說這群海盜是從呂宋島千裏迢迢趕過來的,這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硬往裏衝啊……”
“這次海軍可是立下大功了,我跟你說,剛才從勝利港那邊過來,我看岸邊駐防的陸軍軍爺們臉色可不太好看,這次是一點肉都沒給陸軍留啊……”
這場持續時間並不算特別長行的戰鬥很快就成為了城區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民眾們都知道海漢軍又雙打了勝仗,茶館裏甚至有好事者已經開出盤口,賭戰俘遊街會是在明天還是後天進行。三亞附近地區近年來別說打仗,就連軍演也越來越少,偶爾有這麽一個充滿刺激的活動,倒是充分調動起了民眾的熱情。
劉尚此時的心情比較複雜,作為青年團的臨時幹部,他也必須要像周圍的人一樣表現出歡欣鼓舞的情緒,但內心卻不免對這個結果略感失望。他倒不是指望西班牙艦隊真能打進三亞搗毀海漢人的老巢,海漢的防禦手段有多厲害,他在戰前就已經有所了解,也明白西班牙人不可能一舉攻破海漢在三亞設下的重重防線,但先前聽聞的內部消息稱西班牙艦隊來勢洶洶,他覺得至少應該可以給海漢製造出一定的麻煩才對。
隻是這西班牙人也太不爭氣了,在三亞外海匆匆亮相,立足未穩就發動了衝鋒。這倒也罷了,如果衝擊成功至少還可以說一句勇氣可嘉,但他們甚至還沒衝進港灣,就已經被海岸上的重炮轟得七零八落。這樣的戰鬥力別說給海漢製造麻煩了,以劉尚的角度來看,簡直就是在無償給海漢海軍刷戰績。最後被海漢軍攆得落荒而逃,根本就沒沾著三亞的半點泥土,這樣的偷襲行動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不過劉尚雖然瞧不起西班牙人在這一戰中的表現,但他心裏其實也明白這支敵軍也並非弱旅,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對手是強大到變態的海漢,如果與其對陣的敵人換作是大明水師,那麽這場一邊倒的戰鬥或許就得要換個方向了。
劉尚先前還在三亞圖書館研習各種資料的時候,曾經看過一份資料,內容便是馬尼拉殖民當局開會商議如何征服大明的問題。而這個會議的時間,赫然是1586年4月,也就是距今近五十年之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的馬尼拉當局在與會者完全讚成以武力手段征服大明的前提之下,草擬了一份包括十一款九十七條內容的具體行動方案,並且由菲律賓總督和主教領銜,糾集了數十名當地權貴聯名簽署,上報給了西班牙國王。
這個行動方案計劃出動西班牙軍隊一萬二千人,招募日本雇傭兵六千人,並使用葡萄牙、美洲和菲律賓等國家地區的仆從部隊。這份詳細的作戰計劃甚至已經將軍費和物資做了統計,隻需西班牙國王拍板,馬尼拉當局便會步入實施階段。
劉尚看了這份從未在大明見過的文件之後也是冷汗連連,心知海漢不太可能在這種外人看不到的文件上作假,多半是確有其事。而西班牙人最後沒有將這份可怕的計劃付諸實施的原因,是因為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入侵英國遭受重大失敗沒錯,就是那個前幾個月才在南海星島被海漢軍痛扁一頓的英國。這次失利讓西班牙的手腳被歐洲強國拖住而無暇東進,大明才算幸運地逃過了一次浩劫。
當然大明和西班牙之前在此之前並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因此這種隔空過招似乎也很難確定孰強孰弱,但這份資料最後有海漢國防部長顏楚傑的點評,認為當年戚繼光剛剛去世,戚家軍被調到北方邊鎮對付蒙古人,明朝的南方駐軍正處於一個相當脆弱的時期,很有可能會在西班牙的入侵之下丟掉廣東和福建的沿海部分地區。僅憑幾萬軍隊就能跨海入侵號稱兩百萬常備軍的大明,足以看出雙方軍事實力的差距有多大了。
然而被海漢國防部長給予極高評價的西班牙軍隊,卻在三亞這一戰中被以少打多的海漢軍揍的完全沒脾氣,這中間的實力差距又是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