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本來的籍貫出身的確是在大明北部,在海漢入籍時也照實寫了,因為這並不是什麽需要可以隱瞞的信息。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籍貫也會在關鍵時候招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而且於小寶將他列入調動人員名單可謂有理有據,誰讓劉尚既懂專業,又是當地出身?於小寶說讓他趁這個機會回去探親訪友,看起來也是對他的特殊照顧了,而且連推辭的理由都不太好找了。
回山東?劉尚的計劃中可並沒有這個發展方向,他的任務是潛伏在三亞,而不是去到海漢在海外控製的那些邊遠地區。再說他好不容易才從大明過來,這一下又被支回去豈不是前功盡棄?而且山東那邊自然會有當地的情報人員對海漢的動向進行監控,就算要打入其內部,也不該由他來執行這樣的跨地區任務。
當然了,以劉尚目前的處境而言,這件事已經不是他自己所能作主的了,他在青年團裏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反對於小寶安排的程度。劉尚明白這種所謂的“征求意見”,其實也就是當麵通知一聲,走個形式以表現出上級的人文關懷,是為了讓他感恩戴德,並不是真的要考慮他的個人想法。
官場上的規矩,不管大明還是海漢,都不會有太多的差異。劉尚雖然剛進入海漢官場不久,卻也已經多少明白了這其中的奧妙。反對是不可能了,但劉尚也不想就這麽認命,因為他在三亞還有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完成,而且如果現在離開,他也還是會很擔心秦安那邊的事情是否能有一個圓滿的收尾。
要是那個莽撞的家夥在三亞闖出了禍事,被安全部抓了活口,那即便是去到幾千裏之外的山東,劉尚也還是逃不過安全部的追捕。他知道海漢人手中掌握有神奇的“千裏傳音術”,隻要三亞這邊逮著了秦安,那他在山東大概也不會平安度過第二天了。
劉尚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的措辭來推掉於小寶的安排,但他沒有馬上應聲,那滿滿的猶豫可是都寫在臉上了。於小寶在海漢人身邊待了這麽些年,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不差,一看劉尚表情不對,便知他心中可能有為難之事,當下便主動問道:“你若覺得這安排有什麽不妥之處,不妨直說。”
劉尚連忙應道:“卑職不敢,隻是事出突然,卑職一時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難道你不想回家鄉去看看?”於小寶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
劉尚道:“這幾年山東戰亂不斷,到處都是難民流匪,生活遠不及這國泰民安的海漢國,回去看到滿目瘡痍,也隻是徒增煩惱罷了。若不是家鄉故土待不下去了,卑職又怎會背井離鄉,南下幾千裏來到三亞。”
劉尚這番話倒也並不完全是虛言,山東這幾年的亂象世人皆知,逃難到海漢國的難民又有幾個願意主動回去的?海漢這邊政通人和,國家強盛,毫無戰亂之憂,發家致富的機會倒是不少。真正在海漢入籍的民眾,除非工作委派的性質,否則極少會有人選擇脫離海漢回到大明故土。類似像劉尚這樣以平民之身來到海漢,如今已經有官職在身的人,那自然更不願意脫離現在這個環境。
類似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選拔北上人員時也多次出現過,很多北方出身的幹部並不樂意再去到大明境內,而管理層對此倒也已經有了比較有效的應對措施。於小寶道:“劉尚,你現在已經算是一名官員了,但你入職之後,到目前還暫時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績,我希望你能去北方鍛煉一段時間,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到時候回來了再去培訓中心上個進修課程,今後也能多一些獨當一麵的工作機會。”
於小寶這番話已經不能說是暗示了,簡直就是明示劉尚,隻要服從安排,日後必定會有升遷的機會。
本書首發創世,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劉尚本來的籍貫出身的確是在大明北部,在海漢入籍時也照實寫了,因為這並不是什麽需要可以隱瞞的信息。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籍貫也會在關鍵時候招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而且於小寶將他列入調動人員名單可謂有理有據,誰讓劉尚既懂專業,又是當地出身?於小寶說讓他趁這個機會回去探親訪友,看起來也是對他的特殊照顧了,而且連推辭的理由都不太好找了。
回山東?劉尚的計劃中可並沒有這個發展方向,他的任務是潛伏在三亞,而不是去到海漢在海外控製的那些邊遠地區。再說他好不容易才從大明過來,這一下又被支回去豈不是前功盡棄?而且山東那邊自然會有當地的情報人員對海漢的動向進行監控,就算要打入其內部,也不該由他來執行這樣的跨地區任務。
當然了,以劉尚目前的處境而言,這件事已經不是他自己所能作主的了,他在青年團裏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反對於小寶安排的程度。劉尚明白這種所謂的“征求意見”,其實也就是當麵通知一聲,走個形式以表現出上級的人文關懷,是為了讓他感恩戴德,並不是真的要考慮他的個人想法。
官場上的規矩,不管大明還是海漢,都不會有太多的差異。劉尚雖然剛進入海漢官場不久,卻也已經多少明白了這其中的奧妙。反對是不可能了,但劉尚也不想就這麽認命,因為他在三亞還有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完成,而且如果現在離開,他也還是會很擔心秦安那邊的事情是否能有一個圓滿的收尾。
要是那個莽撞的家夥在三亞闖出了禍事,被安全部抓了活口,那即便是去到幾千裏之外的山東,劉尚也還是逃不過安全部的追捕。他知道海漢人手中掌握有神奇的“千裏傳音術”,隻要三亞這邊逮著了秦安,那他在山東大概也不會平安度過第二天了。
劉尚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的措辭來推掉於小寶的安排,但他沒有馬上應聲,那滿滿的猶豫可是都寫在臉上了。於小寶在海漢人身邊待了這麽些年,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不差,一看劉尚表情不對,便知他心中可能有為難之事,當下便主動問道:“你若覺得這安排有什麽不妥之處,不妨直說。”
劉尚連忙應道:“卑職不敢,隻是事出突然,卑職一時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難道你不想回家鄉去看看?”於小寶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
劉尚道:“這幾年山東戰亂不斷,到處都是難民流匪,生活遠不及這國泰民安的海漢國,回去看到滿目瘡痍,也隻是徒增煩惱罷了。若不是家鄉故土待不下去了,卑職又怎會背井離鄉,南下幾千裏來到三亞。”
劉尚這番話倒也並不完全是虛言,山東這幾年的亂象世人皆知,逃難到海漢國的難民又有幾個願意主動回去的?海漢這邊政通人和,國家強盛,毫無戰亂之憂,發家致富的機會倒是不少。真正在海漢入籍的民眾,除非工作委派的性質,否則極少會有人選擇脫離海漢回到大明故土。類似像劉尚這樣以平民之身來到海漢,如今已經有官職在身的人,那自然更不願意脫離現在這個環境。
類似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選拔北上人員時也多次出現過,很多北方出身的幹部並不樂意再去到大明境內,而管理層對此倒也已經有了比較有效的應對措施。於小寶道:“劉尚,你現在已經算是一名官員了,但你入職之後,到目前還暫時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績,我希望你能去北方鍛煉一段時間,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到時候回來了再去培訓中心上個進修課程,今後也能多一些獨當一麵的工作機會。”
於小寶這番話已經不能說是暗示了,簡直就是明示劉尚,隻要服從安排,日後必定會有升遷的機會。劉尚本來的籍貫出身的確是在大明北部,在海漢入籍時也照實寫了,因為這並不是什麽需要可以隱瞞的信息。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籍貫也會在關鍵時候招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而且於小寶將他列入調動人員名單可謂有理有據,誰讓劉尚既懂專業,又是當地出身?於小寶說讓他趁這個機會回去探親訪友,看起來也是對他的特殊照顧了,而且連推辭的理由都不太好找了。
回山東?劉尚的計劃中可並沒有這個發展方向,他的任務是潛伏在三亞,而不是去到海漢在海外控製的那些邊遠地區。再說他好不容易才從大明過來,這一下又被支回去豈不是前功盡棄?而且山東那邊自然會有當地的情報人員對海漢的動向進行監控,就算要打入其內部,也不該由他來執行這樣的跨地區任務。
當然了,以劉尚目前的處境而言,這件事已經不是他自己所能作主的了,他在青年團裏的地位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反對於小寶安排的程度。劉尚明白這種所謂的“征求意見”,其實也就是當麵通知一聲,走個形式以表現出上級的人文關懷,是為了讓他感恩戴德,並不是真的要考慮他的個人想法。
官場上的規矩,不管大明還是海漢,都不會有太多的差異。劉尚雖然剛進入海漢官場不久,卻也已經多少明白了這其中的奧妙。反對是不可能了,但劉尚也不想就這麽認命,因為他在三亞還有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完成,而且如果現在離開,他也還是會很擔心秦安那邊的事情是否能有一個圓滿的收尾。
要是那個莽撞的家夥在三亞闖出了禍事,被安全部抓了活口,那即便是去到幾千裏之外的山東,劉尚也還是逃不過安全部的追捕。他知道海漢人手中掌握有神奇的“千裏傳音術”,隻要三亞這邊逮著了秦安,那他在山東大概也不會平安度過第二天了。
劉尚一時間也想不出合適的措辭來推掉於小寶的安排,但他沒有馬上應聲,那滿滿的猶豫可是都寫在臉上了。於小寶在海漢人身邊待了這麽些年,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不差,一看劉尚表情不對,便知他心中可能有為難之事,當下便主動問道:“你若覺得這安排有什麽不妥之處,不妨直說。”
劉尚連忙應道:“卑職不敢,隻是事出突然,卑職一時覺得有點難以接受。”
“難道你不想回家鄉去看看?”於小寶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
劉尚道:“這幾年山東戰亂不斷,到處都是難民流匪,生活遠不及這國泰民安的海漢國,回去看到滿目瘡痍,也隻是徒增煩惱罷了。若不是家鄉故土待不下去了,卑職又怎會背井離鄉,南下幾千裏來到三亞。”
劉尚這番話倒也並不完全是虛言,山東這幾年的亂象世人皆知,逃難到海漢國的難民又有幾個願意主動回去的?海漢這邊政通人和,國家強盛,毫無戰亂之憂,發家致富的機會倒是不少。真正在海漢入籍的民眾,除非工作委派的性質,否則極少會有人選擇脫離海漢回到大明故土。類似像劉尚這樣以平民之身來到海漢,如今已經有官職在身的人,那自然更不願意脫離現在這個環境。
類似這樣的狀況,在過去選拔北上人員時也多次出現過,很多北方出身的幹部並不樂意再去到大明境內,而管理層對此倒也已經有了比較有效的應對措施。於小寶道:“劉尚,你現在已經算是一名官員了,但你入職之後,到目前還暫時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工作成績,我希望你能去北方鍛煉一段時間,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到時候回來了再去培訓中心上個進修課程,今後也能多一些獨當一麵的工作機會。”
於小寶這番話已經不能說是暗示了,簡直就是明示劉尚,隻要服從安排,日後必定會有升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