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金尚憲所擔心的那樣,他帶著羅德憲進宮並未能立刻說服生性優柔寡斷的國王李倧,而是很快就召來了主和派崔鳴吉的反對。
崔鳴吉所主張的“和”並不是一味地投降,而是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武裝衝突。這種低調的策略倒不是他本人有多麽愛好和平,而是對朝鮮的武裝實力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畢竟朝鮮在獨力對外的戰事中幾乎沒有取得過像樣的勝績,如果不是有大明的庇護,大概已經被滅國若幹次了。打一次就被幹一次,然後就是無窮無盡地稱臣賠款,崔鳴吉意識到這樣的境遇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因此才會倡導盡可能避免與其他國家爆發武裝衝突。
按照羅德憲的說法,海漢軍隊是可以在遼東戰場上碾壓後金的強大存在,並且希望能夠與朝鮮結為盟國。但海漢國並沒有采取正常的外交渠道派使節來與朝鮮接觸,而是直接派來了一支全幅武裝的艦隊,崔鳴吉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尋常,所以要求海漢艦隊不能進入漢江,隻能由其將領或使節帶領少數部下進入漢城,以免被居心叵測的海漢人趁機破城。
崔鳴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朝鮮軍隊的防衛能力有限,如果海漢軍真如羅德憲形容的那麽厲害,那讓其軍隊接近漢城的風險就太大了。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他不能同意金尚憲一派所建議的讓海漢艦隊進入漢江的方案。
而金尚憲的看法有些不同,他相信羅德憲所說的前因後果,認為海漢的來意並非入侵,而是要向朝鮮充分展示武力,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懾服朝鮮朝野,然後結成海漢所需的反金聯盟。
金尚憲認為和平不能依靠祈求得到,更需要主動出擊才行。像後金這種惡鄰,期望他們有朝一日幡然悔悟是不可能的,隻能指望有強援為朝鮮解決這個外患。過去朝鮮所指望的對象自然是大明,不過如今大明也是自身難保,根本無暇旁顧,不但幫不了朝鮮什麽忙,就連朝鮮向後金進貢也隻能裝作不知道。
而海漢並非這個地區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麽目的跟後金開戰,其結果在客觀上都是對朝鮮有利的。本著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朝鮮也應該與海漢好好結交關係才對。當然了,金尚憲自動無視了遠交近攻這種策略所需要的國家實力,強行將朝鮮放到了與海漢平等的地位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一方主張應該給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展示武力的機會,而另一方則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不能放任海漢艦隊逼近漢城。不過當國王李倧詢問崔鳴吉有什麽辦法確保能讓海漢艦隊停留在江華島的時候,他還是不免支支吾吾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方案,畢竟朝鮮水軍實力羸弱,最大的船也不過三百料左右,哪裏能與羅德憲形容的那種火炮巨艦相抗衡。
本書首發創世中文網,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正如金尚憲所擔心的那樣,他帶著羅德憲進宮並未能立刻說服生性優柔寡斷的國王李倧,而是很快就召來了主和派崔鳴吉的反對。
崔鳴吉所主張的“和”並不是一味地投降,而是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武裝衝突。這種低調的策略倒不是他本人有多麽愛好和平,而是對朝鮮的武裝實力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畢竟朝鮮在獨力對外的戰事中幾乎沒有取得過像樣的勝績,如果不是有大明的庇護,大概已經被滅國若幹次了。打一次就被幹一次,然後就是無窮無盡地稱臣賠款,崔鳴吉意識到這樣的境遇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因此才會倡導盡可能避免與其他國家爆發武裝衝突。
按照羅德憲的說法,海漢軍隊是可以在遼東戰場上碾壓後金的強大存在,並且希望能夠與朝鮮結為盟國。但海漢國並沒有采取正常的外交渠道派使節來與朝鮮接觸,而是直接派來了一支全幅武裝的艦隊,崔鳴吉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尋常,所以要求海漢艦隊不能進入漢江,隻能由其將領或使節帶領少數部下進入漢城,以免被居心叵測的海漢人趁機破城。
崔鳴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朝鮮軍隊的防衛能力有限,如果海漢軍真如羅德憲形容的那麽厲害,那讓其軍隊接近漢城的風險就太大了。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他不能同意金尚憲一派所建議的讓海漢艦隊進入漢江的方案。
而金尚憲的看法有些不同,他相信羅德憲所說的前因後果,認為海漢的來意並非入侵,而是要向朝鮮充分展示武力,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懾服朝鮮朝野,然後結成海漢所需的反金聯盟。
金尚憲認為和平不能依靠祈求得到,更需要主動出擊才行。像後金這種惡鄰,期望他們有朝一日幡然悔悟是不可能的,隻能指望有強援為朝鮮解決這個外患。過去朝鮮所指望的對象自然是大明,不過如今大明也是自身難保,根本無暇旁顧,不但幫不了朝鮮什麽忙,就連朝鮮向後金進貢也隻能裝作不知道。
而海漢並非這個地區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麽目的跟後金開戰,其結果在客觀上都是對朝鮮有利的。本著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朝鮮也應該與海漢好好結交關係才對。當然了,金尚憲自動無視了遠交近攻這種策略所需要的國家實力,強行將朝鮮放到了與海漢平等的地位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一方主張應該給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展示武力的機會,而另一方則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不能放任海漢艦隊逼近漢城。不過當國王李倧詢問崔鳴吉有什麽辦法確保能讓海漢艦隊停留在江華島的時候,他還是不免支支吾吾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方案,畢竟朝鮮水軍實力羸弱,最大的船也不過三百料左右,哪裏能與羅德憲形容的那種火炮巨艦相抗衡。正如金尚憲所擔心的那樣,他帶著羅德憲進宮並未能立刻說服生性優柔寡斷的國王李倧,而是很快就召來了主和派崔鳴吉的反對。
崔鳴吉所主張的“和”並不是一味地投降,而是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武裝衝突。這種低調的策略倒不是他本人有多麽愛好和平,而是對朝鮮的武裝實力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畢竟朝鮮在獨力對外的戰事中幾乎沒有取得過像樣的勝績,如果不是有大明的庇護,大概已經被滅國若幹次了。打一次就被幹一次,然後就是無窮無盡地稱臣賠款,崔鳴吉意識到這樣的境遇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因此才會倡導盡可能避免與其他國家爆發武裝衝突。
按照羅德憲的說法,海漢軍隊是可以在遼東戰場上碾壓後金的強大存在,並且希望能夠與朝鮮結為盟國。但海漢國並沒有采取正常的外交渠道派使節來與朝鮮接觸,而是直接派來了一支全幅武裝的艦隊,崔鳴吉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尋常,所以要求海漢艦隊不能進入漢江,隻能由其將領或使節帶領少數部下進入漢城,以免被居心叵測的海漢人趁機破城。
崔鳴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朝鮮軍隊的防衛能力有限,如果海漢軍真如羅德憲形容的那麽厲害,那讓其軍隊接近漢城的風險就太大了。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他不能同意金尚憲一派所建議的讓海漢艦隊進入漢江的方案。
而金尚憲的看法有些不同,他相信羅德憲所說的前因後果,認為海漢的來意並非入侵,而是要向朝鮮充分展示武力,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懾服朝鮮朝野,然後結成海漢所需的反金聯盟。
金尚憲認為和平不能依靠祈求得到,更需要主動出擊才行。像後金這種惡鄰,期望他們有朝一日幡然悔悟是不可能的,隻能指望有強援為朝鮮解決這個外患。過去朝鮮所指望的對象自然是大明,不過如今大明也是自身難保,根本無暇旁顧,不但幫不了朝鮮什麽忙,就連朝鮮向後金進貢也隻能裝作不知道。
而海漢並非這個地區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麽目的跟後金開戰,其結果在客觀上都是對朝鮮有利的。本著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朝鮮也應該與海漢好好結交關係才對。當然了,金尚憲自動無視了遠交近攻這種策略所需要的國家實力,強行將朝鮮放到了與海漢平等的地位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一方主張應該給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展示武力的機會,而另一方則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不能放任海漢艦隊逼近漢城。不過當國王李倧詢問崔鳴吉有什麽辦法確保能讓海漢艦隊停留在江華島的時候,他還是不免支支吾吾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方案,畢竟朝鮮水軍實力羸弱,最大的船也不過三百料左右,哪裏能與羅德憲形容的那種火炮巨艦相抗衡。正如金尚憲所擔心的那樣,他帶著羅德憲進宮並未能立刻說服生性優柔寡斷的國王李倧,而是很快就召來了主和派崔鳴吉的反對。
崔鳴吉所主張的“和”並不是一味地投降,而是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國家發生武裝衝突。這種低調的策略倒不是他本人有多麽愛好和平,而是對朝鮮的武裝實力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畢竟朝鮮在獨力對外的戰事中幾乎沒有取得過像樣的勝績,如果不是有大明的庇護,大概已經被滅國若幹次了。打一次就被幹一次,然後就是無窮無盡地稱臣賠款,崔鳴吉意識到這樣的境遇不能再延續下去了,因此才會倡導盡可能避免與其他國家爆發武裝衝突。
按照羅德憲的說法,海漢軍隊是可以在遼東戰場上碾壓後金的強大存在,並且希望能夠與朝鮮結為盟國。但海漢國並沒有采取正常的外交渠道派使節來與朝鮮接觸,而是直接派來了一支全幅武裝的艦隊,崔鳴吉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尋常,所以要求海漢艦隊不能進入漢江,隻能由其將領或使節帶領少數部下進入漢城,以免被居心叵測的海漢人趁機破城。
崔鳴吉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朝鮮軍隊的防衛能力有限,如果海漢軍真如羅德憲形容的那麽厲害,那讓其軍隊接近漢城的風險就太大了。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他不能同意金尚憲一派所建議的讓海漢艦隊進入漢江的方案。
而金尚憲的看法有些不同,他相信羅德憲所說的前因後果,認為海漢的來意並非入侵,而是要向朝鮮充分展示武力,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懾服朝鮮朝野,然後結成海漢所需的反金聯盟。
金尚憲認為和平不能依靠祈求得到,更需要主動出擊才行。像後金這種惡鄰,期望他們有朝一日幡然悔悟是不可能的,隻能指望有強援為朝鮮解決這個外患。過去朝鮮所指望的對象自然是大明,不過如今大明也是自身難保,根本無暇旁顧,不但幫不了朝鮮什麽忙,就連朝鮮向後金進貢也隻能裝作不知道。
而海漢並非這個地區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出於什麽目的跟後金開戰,其結果在客觀上都是對朝鮮有利的。本著遠交近攻的外交原則,朝鮮也應該與海漢好好結交關係才對。當然了,金尚憲自動無視了遠交近攻這種策略所需要的國家實力,強行將朝鮮放到了與海漢平等的地位上去看待這個問題。
一方主張應該給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展示武力的機會,而另一方則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不能放任海漢艦隊逼近漢城。不過當國王李倧詢問崔鳴吉有什麽辦法確保能讓海漢艦隊停留在江華島的時候,他還是不免支支吾吾拿不出一個具體的方案,畢竟朝鮮水軍實力羸弱,最大的船也不過三百料左右,哪裏能與羅德憲形容的那種火炮巨艦相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