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7章
陳一鑫所說的這種措施,目的當然就是為了防止製式武器大量流入不可控的地區。以前在南方就曾出現過有人為了批量購買海漢武器裝備而假裝組建民團的案例,隻等東西到手之後再加價轉賣出去,就能獲得極為豐厚的利潤,但這些武器裝備的去處,卻不免會成為威脅到海漢安全的隱患。海漢察覺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便收緊了軍火銷售的口子,對大明民間人士購買武器的審核也變得極為嚴格,規定了必須要以實際通過海漢軍事培訓考核的人員數量來作為武器出售的限製標準。
而受訓人員要想在海漢主持的軍事培訓中考核合格,那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受訓時長和軍事技能的掌握水平都有硬性要求,這些可都是要實打實花錢花時間才能達成的條件,培訓費用甚至比購買武器裝備的花費更高,這就已經勸退了相當一部分心懷鬼胎的人。
像甄朗這種才開始接觸的對象,自然無法很快得到海漢的信任,陳一鑫對其說明這其中的門檻,也是想讓甄朗明白,如果他是懷著別的心思而來,那麽到這裏就應該知難而退了。
甄朗聞言也不禁皺起了眉頭,他本以為這種事隻要多花些銀子就能解決,無非就是購買武器的價格高些,但隻要能派上用場,護住自己家族在青州的基業,他倒也不會心疼在這方麵多花一點錢,同時也早就做好了被海漢敲竹杠的心理準備。但從陳一鑫的答複來看,這事可沒他預計的那麽容易。
但甄朗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追問道:“陳將軍,難道這事就沒有別的通融之法?”
陳一鑫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何況軍令如山,怎能隨意通融?不過甄老板手底下要是有不錯的人選,我建議可以先送到軍中受訓,他們所能學到的本事,可不止是使用火槍而已,就算今後隻能使用刀弓之類的傳統兵器,其實力肯定也不會讓人失望。”
甄朗應道:“話雖如此,但世人皆知海漢軍的火器天下無雙,若是不能裝備海漢火槍,這受訓效果豈不是要大打折扣?”
陳一鑫微微搖頭道:“甄老板,飯得一口一口地吃,以你的情況,當下隻能給你提供這樣的條件。再說就算是允許你批量購買火槍,對你和你的家族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到時候你會因為擁有火槍而被包括官府在內的很多勢力盯上,會有無數的麻煩找上你,即便有人有槍也不見得能夠自保。”
甄朗道:“那請問陳將軍,貴國在南方那些合作夥伴又是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
陳一鑫應道:“很簡單,隻要實力足夠強大,自然也就沒人敢來招惹了。比如說甄老板如果有能力維持一支千人規模的火槍隊,那麽地方上肯定就不會有人來自討沒趣了。”
千人規模?甄朗聽了不禁有些頭疼,大明對民間武裝的管製本就嚴格,他也從未聽說山東本地有哪個民團能有千人規模,更何況還要裝備火槍。自己真要是在青州府弄出這麽大的陣仗,多半會被直接扣上個造反的罪名,別說驚動地方官府,恐怕連朝廷都要出兵來剿殺自己了。
但陳一鑫說話的語氣,似乎也不是在跟自己開玩笑,難道說南方的局勢跟山東並不相同,有錢有勢的人竟然可以公開擁有私兵?
陳一鑫看到甄朗表情,也大致猜到他心中所想,便向他解釋道:“這種事操作起來也不複雜,無非就是拿錢捐官,把私人武裝換個身份就變成合法的存在了,是私兵還是官兵,有時候就是名稱不同而已。等到手裏有了足夠的武裝力量,那也就無需再看別人臉色了,現任福建總兵許大人,就是這麽一步一步走上來的。”
這方麵最具說服力的事例毫無疑問便是許心素的發家史,他當初本是一名海商,為了與鄭芝龍對抗才花錢捐了個水軍把總,孰料後來在海漢的支持之下一發不可收拾,竟然掌管了福建兵權。許心素目前麾下有數萬聽命於他的軍隊,已經儼然就是福建地區的土皇帝,就連朝廷也拿他毫無辦法,還得對其行為保持克製,否則許心素要是在福建反了,對大明來說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當然了,許心素隻是時勢造就的一個特例,像他這樣的情況也很難複製到別的地方,即便後來有許多人都在效仿他的成功方式,希望能通過與海漢的軍事合作來實現個人的野心,但卻再沒有出現第二個許心素了。
隻可惜甄朗地處山東內陸,以前並沒有聽說過許心素的事跡,所以對於陳一鑫舉出的這個例子沒有太大的感觸。不過陳一鑫所說的這條路子,其實是與他原本的打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是他根本沒想過要靠捐官這種法子走上仕途罷了。畢竟甄朗隻是一個想做大買賣的生意人,對於武力的作用還缺乏了解,否則他應該就能察覺到,陳一鑫的話已經是在試探他的態度了。
陳一鑫閱人無數,他也從甄朗的遲疑中感受到了對方對於發展武力的態度並不堅決,這就沒有動用軍方資源對其進行大力扶持的必要了。否則就算海涵漢替甄朗訓練出規模可觀的火槍兵,他也很難駕馭住這樣的武裝力量,遲早會便宜了別人。
陳一鑫當即便轉移了話題道:“以甄老板的情況,我覺得其實也沒必要急著訓練出一支私人軍隊,傳統的民團可能更適合你的需要。費用少,訓練難度低,而且不會讓官府一直惦記你,而且我可以保證組建後的戰鬥力肯定會優於青州當地的其他民團,甚至會強過當地的衛所軍,甄老板不妨再考慮一下。”
要組建訓練傳統民團級別的武裝組織,那可就要比培訓火槍兵容易多了,這可以說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產物。像甄朗這種向往私人武裝卻又缺乏決斷力的情況,組建民團顯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甄朗最終還是沒有馬上作出決定,在談話過程中他也意識到了自己對這件事的認識不夠,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選擇的確有可能會偏離自己的本意,還是要仔細謀劃,從長計議才行。
陳一鑫對此倒也沒什麽失望的情緒,畢竟像福建許家,廣東李家這樣的合作對象可遇而不可求,他也不能奢望遇到的每一個合作對象都能有同樣的魄力。而且客觀來說,李繼峰和許心素早年都在從事海貿活動,其眼光見識並不是內陸地區的商人同行可比,對於跟海漢合作的前景也看得更為透徹,自然不會像甄朗這樣猶豫不決。
但無論如何,有了山海會這個框架之後,海漢有的是辦法慢慢籠絡人心,用實打實的利益將這些這些山東有錢人拉進自己的商業體係。一旦成為了與海漢合作的既得利益者,這些人所代表的地方勢力自然也會逐漸變成海漢的代言人,為海漢在大明推廣經貿、文教、金融和軍事發揮作用。
海漢對於操作這些事情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案,甚至後續都不需要陳一鑫坐鎮山東指揮,各個相關部門自會有人跟進,與山海會的這些成員進行下一步的商談,議定今後具體的貿易合作方式和項目,確保今時今日在芝罘島達成的合作協議都能轉化為實際成果。
從南方另外幾處殖民地趕來的船隊因為路途遙遠,約莫要比舟山來的船隊遲了一周才陸續到達芝罘港。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所組織的船隊規模要較舟山船隊大得多,這樣就能一趟多拉些人回去。如果山東這邊收羅到的難民數量有限,肯定是先到先得,那麽南方船隊跑兩趟山東的時間,舟山的船隊可能已經跑了三趟,他們自然得讓每一趟都盡可能滿載而歸,以便多搶運些人口回自己的地方。
在這個時代,人口對海漢的海外殖民地來說就等同於財富,特別是類似台灣島這種嚴重缺乏漢人移民的地區,好不容易能有這種大批引入人口的機會,當地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雖說組織大型船隊北上的費用不菲,但相較於這些人口今後所能創造出的價值,這些花費顯然是很值得的。
“將軍,高雄港的船隊到了,他們還帶來了一封厲大人的親筆書信,請您過目。”曾曉文來到陳一鑫的辦公室,向他匯報最新的進展情況。
“哦?”陳一鑫聞言立刻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從曾曉文手裏接過那封信。
陳一鑫當年是與厲鬥結伴參加了穿越行動,兩人在穿越之前便是摯友,來到這個時空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同吃同住,還曾一起被派駐到珠江口的大萬山島,一文一武的搭檔以極佳的表現獲得了執委會的認可。
在結束了大萬山島的駐防之後,兩人在1632年又被一起調到澎湖駐防。不過這次的調防沒有再讓他們搭檔很長時間,當年年底海漢開始在台灣南部興建高雄港,次年厲鬥被調去高雄港擔任主官,而陳一鑫則是隨大軍北上浙江攻打舟山去了。
1634年陳一鑫率軍在台灣苗栗清剿當地土著,為石油開采計劃掃清障礙,期間曾與厲鬥有過短暫的會麵。但當年夏天陳一鑫便再次隨大軍北上山東,從此就很少再有回南方的時候了。這之後還是陳一鑫在福山縣娶親的時候,厲鬥特地千裏迢迢來了一趟,再往後就隻剩書信電報聯絡了。
雖說碰麵的機會日漸稀少,不過兩人的交情倒是一直維係得不錯,除了保持通信聯係之外,兩人也會不定期地給對方送一些本地特產過去。這次山東大亂,陳一鑫回到登州主持大局,在確定需要南方殖民地分擔難民安置的壓力後,他便第一時間通知了厲鬥,讓厲鬥盡可能地多組織一些大船到山東拉人。
雖說當下隻要是南方船隊都來者不拒,但陳一鑫還是很樂意利用手中的權力,給自己的好友提供一點點特殊待遇,比如說把提供給高雄港的難民中青壯人口的比例調高一些。
陳一鑫拆信細讀,其實信中內容倒也沒有多少特別,一如既往地隻是厲鬥分享一些工作和生活的瑣事,比如高雄港的二期工程已經告一段落,又或是厲鬥的小女兒最近剛滿月。雖然這些事與山東的現狀沒有多大關係,但陳一鑫還是看得津津有味,似乎能從文字中感受到好友的喜怒哀樂。
當然厲鬥也有在信中提到,馬家目前在高雄地區投資興辦的種植園生產狀況。陳一鑫在與馬家聯姻後便說服了馬東強用部分資產在海漢統治的殖民地投資種植園,這些種植園至今已有兩三年的經營時間,一部分經濟作物也到了開始產生盈利的時候了。種植園有了收入之後,馬家對這些投資的疑慮也應該可以徹底打消了。
其實在高雄投資的可不止是馬家,陳一鑫自己也拿出了一部分個人資產投到當地,一方麵是為了獲得穩定的長期收益,另一方麵也是順便支持一下好友的招商引資工作。不過他所投資的項目可不隻是種植園而已,當地的港口、倉庫等基建設施也同樣有他的股份,高雄港今後發展得越好,他所能獲得的紅利自然也會越多。所以雖然相隔千裏之遙,但於公於私,陳一鑫也都會關心當地的發展狀況。
陳一鑫看完厲鬥的信之後,放下其他事情專門花了一個多小時寫好回信,然後將曾曉文叫進來,對他吩咐了兩件事。一是盡快給高雄來的船隊提供補給,並優先組織青壯難民登船。二是去他家找馬玉玲,讓她把家裏準備的金鐲子和長命鎖取出來,由曾曉文連同回信一起轉交給船隊的負責人,讓他帶回高雄交給厲鬥,作為厲鬥小女兒滿月的賀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