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許家年輕後輩赴任的同時,海漢國防部將對原許家軍所屬的部隊進行重新整編,今後許裕拙和許甲齊雖然仍將是福建地區的高級將領,但他們的實際權限會大為縮水。這樣的交換條件雖然看起來讓許家吃了不小的虧,但也算是成功延續了許家的福澤。
而關於文官的任用方麵,陶東來也給出了比較明確的意見,許家此次推薦的人選在經過身份審查後都會得到任用。不過他們的就任地點與武官一樣,都將安排在福建之外的地區。少數幾位資質出眾且有執政經曆的佼佼者可以進入三亞的國家部門任職,剩下的其他人則會先到地方上擔任基層官員,視其施政成績再作下一步的安排。
海漢這邊肯全部接收許家推薦的人選,已經是超乎了許裕興等人的預料。他們本以為海漢這邊頂多從中選出少數幾人,象征性地安排個官職,等上任之後再慢慢想辦法疏通關節,為其尋求升遷的機會。倒是不曾想海漢的安排很是大度,居然是全都給分配了工作,當下許家幾人連聲道謝,口稱必會告誡族中子弟,今後定要為國效忠。
許家的崛起源於許心素與海漢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過去能在福建割據一方,也都是因為背後有海漢撐腰。但許心素過世之後,這層情分也會有所衰弱,許家想要保住自家在福建的影響力和財富,就必須得做出更多的讓步來換取海漢的支持。交出福建軍政大權是許心素早就與海漢談好的交換條件,雙方現在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履行許心素生前就談定的協議罷了。
海漢當然很樂意拿一些職位來換得許家的全麵投效,這樣可以在接收福建的過程中省去不少麻煩,許家因此所產生的抵觸情緒也能少一些。相較於用武力征服福建,眼下的做法可謂性價比極高,在執委會討論這件事的處理方案時,甚至極為少見地沒有出現異議,參與討論的執委們一致同意用官職來作為交換條件。
畢竟海漢擴張地盤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空缺職位,的確也有用人的需求,隻要許家推薦的這些年輕人不是酒囊飯袋,海漢肯定樂於委任他們官職,去填補各地官府的用人空缺。
雙方各取所需,會談也在極為融洽的氛圍中結束。雖然許家對福建地區的控製權會在今後幾年內慢慢消退,但也同時得到了在海漢治下地區開枝散葉的機會。如果說過去許家的勢力範圍僅限於福建一地,那麽如今他們已經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是能在後輩中培養出幾個厲害人物,今後許家後裔進入到海漢權力中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過去這些年裏在許心素的有意經營之下,許家與穿越者聯姻的情況並不少見,到了穿二代就更多了,這也是執委會能對許家保持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也不是所有到三亞述職的外地官員都是如此輕鬆愉快,特別是那些原本效忠大明的地方官,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並不會具備許家這樣的身份背景,能得到海漢的沿用也不是因為他們之前與海漢有什麽特別的關係,純粹隻是因為海漢沒有足夠的官員人選頂替,隻能讓他們繼續任職。
這種特殊的任用關係當然不可能保證他們的職位穩固,而海漢檢驗官員施政能力的標準其實與大明相差不大,主要也是審查在職期間的政績。達不到要求的官員,依然還是會有丟官的可能。而且這些大明出身的官員光寫工作報告還過不了關,必須得按照上級安排,分批到三亞來完成述職才行。
當然了,海漢執委會作出這樣的安排,除了要麵對麵考驗這些官員的能力之外,也有讓他們來三亞親眼見識海漢國力的意圖。畢竟在這些官員的心目中,海漢隻是一個武力強盛的外來者,他們隻是屈從於此,卻沒有切身感受過海漢國力的強大之處。趁這個機會親自來三亞轉一轉,對他們了解海漢這個國家的真實狀況,改變原有的屈服心態,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作為海漢國最為繁華的城市,三亞擁有遠超時代的基建水平和完備的基礎設施,即便是見多識廣之人,首次來到這裏也還是不免會受到極大的震撼。
述職官員們匯報工作的地方是位於勝利堡北側山麓下的海漢議事堂,這座通體用花崗岩石料和鋼筋水泥修建的堅固建築物是穿越二十周年大慶的獻禮工程,在兩年之前建成投入使用。議事堂坐北朝南,外形方正肅穆,東西方向長逾百米,最高處近三十米,船隻進入勝利港之後便可遠遠看到議事堂屋頂上的國旗,如今也是三亞著名的地標建築之一。
這座議事堂的功用,自然便是用來召開各種大型會議,舉辦各類外事活動。內部有可容納千人的大會議廳和大宴會廳,還有數個不同功能的廳堂。內部的水電設施齊全,辦公家具和室內陳設也全部都是按照勝利堡的標準來布置。僅是為這裏日常運轉所配備的工作人員,就多達兩百餘人。
這一批前來述職的外地官員多達三十餘人,他們述職的會場便被安排在大議事堂內,由執委會的高官分組接見和會談,之後還會有為期數日的參觀考察行程。
當然了,如果他們連考核都沒有通過,那很可能會被原地撤職,至於後續的參觀考察行程自然就沒了。
所以在被工作人員帶入大議事堂的時候,這些官員都是既興奮又不安,興奮的是自己在三亞的所見所聞,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個國家遠比自己想象的更為強大,不安的是在這樣一個吏治嚴明的國家做官,可不像以前那麽好混日子了,即便在職期間沒有犯什麽錯誤,如果執政表現無法讓執委會滿意,也還是會有丟官去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