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春,崇禎終於承受不住內外壓力,宣布向海漢請求停戰。

但這個時候再想進行停戰和談,大明這邊能拿得出手的交換條件就已經幾近於無了。不過好在海漢也需要時間來消化短時間內攻占的這些地區,所以還是同意了大明的和談請求。

不過這次的會麵地點就沒有再選遠離大明京城的南方地區了。海漢選擇了距京城三百裏外的大沽口作為雙方的會麵地點,而且指明要崇禎帝親自出麵,以保證雙方協議的有效性。

不知是不是海漢有意為之,最終確定的談判日期恰恰是這年崇禎皇帝生日,也是頗具諷刺意味了。

在穿越行動二十七年之後,陶東來終於是見到了自己的對手。但此時才四十三歲的崇禎帝,已是頭發花白,外貌衰老,看起來甚至比年逾六旬的陶東來還要老一些。可見他這些年裏為了應付時局也是心力交瘁,但大明的衰落並非他一人之過,也不可能憑借他一己之力就改變大明的命運。

好在海漢出現,沒有讓中華文明毀於蠻夷之手。由海漢來取代大明,大概是對這個國度最好的出路了。

陶東來此次代表海漢所提出的條件,可就不止是與大明劃江而治了。他要求大明朝廷對海漢國無條件投降,將現有的統治區以和平的形式交接到海漢手上。為此海漢將保證大明王室人員和所有在任文武官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並保證他們今後不會因為停戰之前的任何行為遭受海漢的追究。

此外海漢還會將目前的順天府地區劃給大明王室作為封地,在封地內保留大明的統治權。這就相當於是讓大明在名義上繼續存在,但也僅僅隻是作為海漢的一個藩國存在了。

當然崇禎也有權不接受這的條件,但陶東來提醒他,此時已經有超過五萬海漢軍在大沽口集結待命,如果崇禎代表大明拒絕海漢的條件,那麽戰事就將繼續進行,而京師就將會是海漢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

陶東來當然也沒忘記使出海漢的慣用手段,邀請崇禎參觀已經駐紮在大沽口的海漢海陸兩軍部隊。

崇禎過去這些年裏隻聽說海漢軍如何如何了得,但親眼見到這支軍隊也還是第一次。而這一趟走下來,也是讓他心中的所有僥幸都被一掃而空。

明軍的武器裝備水平與對手的差距之大,遠遠超乎了他的想象。陶東來讓手下向他展示了幾種殺傷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如重型機槍、榴彈炮等。這些造價高昂的先進武器雖然尚未在海漢軍中的大量列裝,但已經可以投放到作戰行動中使用。

陶東來展示這些武器性能的目的,就是要讓崇禎明白,大明想以武拒統,已經基本不太可能,雙方軍隊的實力差距太大,繼續交戰不過是徒增明軍傷亡,而海漢頂多就是多花一些軍費罷了。

“攻破京城,覆滅大明,對我國來說都不存在太大的障礙。但我國願意通過停戰和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讓朝代的更替以和平的方式進行,這樣對大明,對海漢,對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曆史會怎樣記載這一段故事,是你退位讓賢,以天下社稷為重,贏得後世讚譽,還是頑抗到底,最終被我軍擊殺於紫禁城內,成為後世唾棄的敵酋,選擇的權力在你手上。”

“我可以向你保證的是,隻要你選擇和解,那麽在你的有生之年中,將會看到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為強大!卸任王位以後,你也可以自由地去到任何地方,享受退位帝王的待遇。甚至哪怕你想去的地方不是海漢國的統治區,我們也可以派軍隊護送你去。”

“總之你想做什麽,我們都可以談。但這場仗,實在沒必要再打下去。大明不是我國的敵人,但大明已經到了該謝幕的時候了。”

陶東來的一番話讓崇禎十分唏噓,他在位二十多年,也算是勵精圖治,一心想要重振帝國榮光,但怎奈無論如何都鬥不過海漢這個後起之秀。如今被海漢逼到毫無退路的境地,實在是有些不甘心。

但不甘心又能如何?海漢已經證明了其強大,而且在攻略大明的過程中也沒有進行大肆殺掠,足見陶東來剛才所說的確是有可信之處。繼續打下去除了把大明變成一地廢墟,似乎也沒有別的可能性了。

崇禎問道:“你剛才說,朕今後哪裏都去得?哪怕不是海漢的地界,朕也能去?”

陶東來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崇禎又道:“那遼東滿清之地,朕能不能去?”

陶東來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沉聲應道:“我可以明白告訴你,沒了大明,滿清也就不再有存在的意義。隻要大明事了,下一步海漢軍就是兵發遼東,解決滿清。如果你有興趣,到時候也可以隨軍出征,親眼見證這個過程。”

陶東來明白崇禎是不想輸了這口氣,他在位這二十幾年裏就一直在跟滿清鬥,如果不是這個外患作祟,大明衰落的速度當不會如此之快,甚至也有可能不會讓海漢能在南方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崇禎對滿清的痛恨之深,自然不肯看到滿清還能繼續存活於世。

而站在海漢的角度,攻打滿清隻是既定目標之一,不但整個遼東地區要全部收歸於海漢治下,今後還得繼續往北擴張,盡可能把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都收入囊中。

在這樣的宏圖大業當中,滿清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絆腳石。過去海漢用滿清來牽製大明,但如今大明已經快要沒了,那滿清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崇禎默然半晌,然後開口道:“滿清覆滅之日,朕便發旨詔告天下,由海漢接替大明,成為中原之主!”

1654年二月,崇禎與陶東來在大沽口簽署了停戰協議,大明正式向海漢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