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8章

如果說之前海漢商家繞過對馬藩的跨國貿易活動還隻是民間行為,那麽此時陶弘方代表海漢官方提出的意見,就是在明確地告知日方,今後圍繞朝鮮海峽展開的貿易往來,海漢也要從其中分一杯羹了。

不管海漢的真實意圖是為朝鮮撐腰,還是想在跨國貿易中謀取更多的利益,一旦介入進來,都將對馬藩在這一地區的貿易壟斷地位產生威脅。說得嚴重一點,這很可能會動搖到對馬藩賴以為生的根基。

宗雄太在釜山跟海漢人打交道的時間已經不短,對於海漢商業資本的力量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他知道無論是購銷渠道、海上運力、組織管理、貿易規模,對馬藩都很難與實力雄厚的海漢商家匹敵,自身的優勢僅僅隻有依靠地利換來的特殊貿易地位。

海漢商家早早就建立起了釜山——長崎的貿易航線,後來又開辟了經由馬關海峽去往大阪等地的航線。而自從海漢商家開始經營這兩條航線之後,給對馬藩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就高達數十萬兩白銀。

但麵對海漢商業的不斷侵蝕,對馬藩除了忍氣吞聲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麽行之有效的反抗手段。動武更是萬萬不可,駐紮在佐世保灣的海漢武裝艦隊可不是鬧著玩的,曾經繁榮一時的平戶港,就是因為得罪了海漢人,如今已經淪為了一個人煙寥寥的普通漁港。對馬藩雖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軍力還遠不如鼎盛時期的平戶藩,還不具備跟海漢正麵叫板的底氣。

而此時陶弘方敢於提出這種要求,底氣當然是源自於停泊在釜山港內這支龐大的武裝艦隊。宗雄太每天醒來後站在臥室窗前,就能看到這支充滿壓迫感的艦隊,甚至連桅杆上的海漢國旗都看得一清二楚。

麵對這樣的壓力,宗雄太又怎麽可能輕輕鬆鬆對海漢人說出一個“不”字。

“首先,我並不認為本國與朝鮮國之間的貿易協定到了需要重新進行談判的時候。如果貴國國王有這樣的打算,那就應該通過正式渠道向我國遞交國書,提出詳細要求,得到我國認同之後再協商安排談判事宜。”

宗雄太目前所能想到的應對策略,就是盡可能先分化朝鮮和海漢,不讓這兩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相對海漢而言,至少朝鮮這個跟班會容易對付一些。

對於文誌鴻提出的要求,宗雄太輕飄飄的幾句話就把球踢回去了——你先把程序走對了,再來找我談。當然要真按宗雄太的說法來辦,那兩國高層一來一回交換意見,所需的時間可就是以月計算了,真要想談出成果,沒個一年半載肯定不行,屆時對馬藩也還有緩衝時間可以慢慢再想辦法應對。

但同樣的辦法用來對付海漢人就有難度了。因為宗雄太已經得知,這支海漢艦隊接下來就會去往日本訪問,據說幕府所在地江戶城也將是目的地之一。如無意外,兩國貿易關係協商必然會成為此次訪日的主要議題,如果對馬藩不爭取主動,到那時候恐怕就很難再介入幕府與海漢之間的商談了。

“至於海漢國……”宗雄太看了一眼談判對手,心裏不禁有些感慨這些海漢官員的年輕:“我認為還是應該以我們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協議為準,而不是另起爐灶,再製定一個多餘的三方協議。”

海漢與日本幕府早在幾年前就已簽訂了《海日友好通商條約》,確認了日本向海漢開放多處主要港口,允許海漢商人在這些地區從事貿易活動,這也是兩國間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協議之一。

但這份協議中的內容基本沒有涉及到第三方,是一個比較純粹的雙邊貿易協議,所以對於海漢商家在朝日兩國間的貿易活動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宗雄太把這個協議抬出來,就是表明立場,隻肯跟海漢單獨談條件,但不能把朝鮮也拉進來湊熱鬧。

文誌鴻聽到這個表態不免有些著急,要是朝鮮被踢到一邊,那自己的一番努力可就白費了,當下不等海漢這邊開口,便率先應道:“宗館主,你可能忽略了一點,釜山接下來馬上就要成立海漢專屬經濟區,如果沒有一個正式的三方貿易協定來規範各家的經營行為,那貴藩,乃至貴國,今後在釜山的貿易活動,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宗雄太皺眉道:“文大人,你的說法有點不友好,這無助於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

文誌鴻如今有海漢使團撐腰,說話自然硬氣,冷哼一聲道:“本官話雖不好聽,但也是為大家考慮,如果不定好規矩,要是今後出現貿易糾紛,宗館主可別來找本官麻煩!”

文誌鴻之前數次與宗雄太交涉,都沒有得到什麽好臉色,雖然不忿,卻也拿對方沒什麽辦法,但此次會談有海漢助陣,文誌鴻可就不怕把話攤開來說了,此時夾槍帶棒地懟了宗雄太一番,心裏頓時大感舒暢。

他甚至有點巴不得就此能激怒宗雄太,讓其拒絕繼續協商。海漢在這個三方會談中是有利益訴求的,如果對馬藩拒絕協商,那麽勢必得罪海漢,而一旦海漢認為無法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那應該就會選擇更直接有效的手段對對對馬藩了。

對釜山官方來說,如果有比達成三方協議更好的解決方案,那當然是把對馬藩徹底踢出局,今後少了這個礙事的中間商,釜山官府的收益大概可以輕鬆翻上幾番,豈不是美滋滋。

眼見這兩方有點劍拔弩張的意思,陶弘方終於再次開口道:“兩位,我們今天會談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分歧,而不是激化矛盾。如果談不攏,我想大家的利益都會不同程度受損,這應該也是兩位不願看到的局麵吧?我看不如這樣,我們各自先提出己方的利益訴求,然後再設法求同存異,製定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兩位覺得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