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月15日,大明崇禎三年三月初四,海南島西北角儋州外海。最新章節全文閱讀MianHuatang.cc,最新章節訪問:.。說
三艘大船輕快地劃過海麵,駛向儋州灣。這幾艘船外形與傳統中式帆船有著明顯差別,不但船身更為狹長,而且桅杆更高,船帆也是軟式帆布所製,其中一艘的船舷上還有一排直徑一尺四寸的活動小窗。不過附近漁船上的漁民隻是抬頭看了看,就繼續做手頭的活計了,他們認得這些都是南邊海漢人的船,最近這一兩年經常都在儋州港進入,他們早就對此習以為常了。
不過這隻船隊所搭載的乘客可不是像往常那樣是單純來做買賣的,海漢安全部的主管何夕和海漢民團海軍的總指揮王湯姆兩名大佬都在船上,隨行的還有整整一個加強排的民團士兵,偽裝成船員、仆從等等,作為他們的護衛。
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來實地探查儋州灣和儋州城的狀況,為年內奪取儋州可能會爆發的武裝衝突做準備
。當然了,如果大家一起想想辦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和平奪城的可能‘性’。
“我第一次來儋州還是穿越那年,當時跟著李家的商船去立刻一趟瓊州府城,然後我心想既然已經到了這邊,索‘性’就把該去的地方走完,於是就跟著李家的商隊,從澄邁、臨高一路走到了儋州。”何夕想起當時的狀況,也不禁有些唏噓:“那時候單槍匹馬一個人跑這麽遠,現在想起來也覺得我膽子是‘挺’大的!”
“膽子不大,執委會怎麽敢把這麽重的擔子‘交’給你?”王湯姆笑著應道。他在體製內‘混’了幾年之後,也不再像才來時那麽直來直去不懂得做人,現在也知道適時地吹捧一下別人。
“那時候也是沒辦法啊!”王湯姆搖頭歎道:“手底下沒有可用之人,你們軍方的一幫人又都脫不開身,隻能自己親自出馬了……前麵就是白馬井,過了這個峽口,裏麵就是儋州灣了。”
儋州灣位於儋州以西,入口處的海峽大概隻有六七百米寬,海灣的麵積要大過三亞的兩處主要港口。當初陶東來等人策劃穿越行動的時候,儋州其實也是備選目的地之一,這裏有天然的港灣,附近的人口密度也超過崖州,在初期開發中可以省下穿越集團不少的氣力。不過考慮到這裏的地勢並無製高點可以據守海灣,也沒有可供持續開采的礦源和木材資源,最重要的是距離儋州城不過數裏,海灣沿岸都有不少定居的民眾,穿越集團想要在這裏圈地紮根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事情,最後考慮再三,籌委會還是放棄這裏選擇了地廣人稀的三亞。
儋州雖然是瓊州島北部的主要商港之一,但這裏的開發狀況和繁榮程度莫說跟勝利港、三亞港相比,就算跟珠江口外的萬山港比起來也要遜‘色’不少。最新章節全文閱讀海漢這幾艘船駛近碼頭的時候,可以看到這裏也隻有六七條船停靠在岸邊,幾乎都是排水量在六七十噸的廣式帆船。
“我之前聽安西說,這海灣還有一個鹽場?”王湯姆看著已經距離很近的碼頭,突然問了一句。
“是有個鹽場,就在海灣北邊,那地方以前也是瓊州島最大的一處官鹽鹽場。他們用的方法其實跟我們的鹽場非常類似,也是利用海水來曬鹽,不過生產規模就遠遠比不上我們了。他們還在用石槽曬鹽的時候,我們就直接用上了水泥曬鹽池,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海水提灌裝置,生產能力比他們要強得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邊的鹽場已經破產快兩年了
!”何夕不無驕傲地向王湯姆介紹自己所知的情況。
“大明的官方鹽場,也有破產這一說?”王湯姆顯然對於目前的鹽業市場狀況並不是特別了解。
“破產是不太準確。”何夕點點頭承認自己用詞不當:“應該叫停工更合適。因為我們的鹽價幾乎要比他們的生產成本還低了,鹽商們都轉向找我們買低價鹽,這裏的鹽戶根本沒辦法再靠賣鹽為生,最後很多人都幹脆逃到我們那邊去了。鶯歌海鹽場的歸化民,就有八十多戶是從儋州鹽場直接遷過去的。”
“說到這事,我也想起來一件事,之前儋州這邊不是還有煤礦嗎?後來據說也是被黑土港運過來的低價無煙煤生生地‘逼’到了停工,記得民團那段時間征兵,可是收了不少的儋州礦工啊!”王湯姆也很感慨地回憶著海漢崛起對儋州所造成的影響。
何夕補充道:“不止這些,我昨天翻看安全部的報告,從1627年下半年開始,儋州這邊就開始源源不斷地有民眾向三亞遷徙,早期大部分是牙行代我們征募的自願移民人員,後來自行遷往三亞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隻是鹽煌礦工,我們現在招募到的讀書人,有大約三分之二都是從儋州過去的!”
王湯姆愕然道:“這麽多?我還記得早兩年在崖城那邊招募讀書人,效果並不太好,怎麽儋州這邊會這麽順利?”
何夕笑道:“其實原因說穿了一點也不稀奇,儋州雖然不是瓊州島的首府,但卻是這個島上實實在在的文化中心。儋州這裏的讀書人,比島上其他州縣的數量加到一起還多。這同樣的東西多了就不值錢,總有一些‘混’得不好的讀書人得另謀生路養活自己。就算願意投效我們的讀書人比例很低,但還是架不住人多啊!”
“原來如此!”王湯姆恍然大悟地應道:“等我們占了這地方,這讀書人也可以算是一筆不小的收獲啊!”
儋州的教育和文化傳統稱得上是源遠流長,自北宋慶曆四年,大約是此時近六百年之前,儋州城便創建了全瓊州島最早的學府。而在那半個世紀之後,大文豪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期間興辦教育,廣收‘門’徒,自此儋州的文化風氣就興盛起來。後來本地興建了零‘春’書院、振德書院、圖南書院、義齋書院等幾十間書院,自北宋至今,在科舉中考取舉人功名的多達數十人,這個數字對於瓊州島這樣的偏遠地區來說簡直就是奇跡。
但正如何夕所說的那樣,儋州城內城外都有大量的讀書人,而其中能夠在科舉中考到功名,從此走上仕途的隻會是極少數幸運兒
。有為數眾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弱質書生在成年之後需要找一份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而這些沒有考取到功名的書生頂多就隻能做做抄錄之類的廉價活,堪堪能夠糊口而已。
海漢人的出現無疑是給了他們另外一種選擇,隻要是能通讀四書五經的,一律五兩銀子的月薪起步。有功名在身或其他特殊本事的,俸祿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最初書生們對於這些外來海商的雇傭還有些不太能信任,後來某書院一位教習先生竟然被海漢人以三十兩銀子一月的“天價”聘用,眾人才知道這些海商可不是說著玩玩的。當然了,並沒有人知道這位接受高價雇傭的教習先生,其實是崖城某同知大人的表弟,整個過程也就是一出千金買馬骨的好戲而已。
但這種劇情並不複雜的把戲卻收到了非常好效果,眾多寒‘門’苦讀的書生紛紛選擇接受海漢人的雇傭,到三亞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書和教育工作。而當時寧崎在招聘這些人的時候把條件也開得非常‘誘’人除了他們工作所得的薪水之外,凡是要參加朝廷科舉的人,海漢一律給帶薪假期,要去省城廣州參加鄉試的讀書人,海漢這邊還會集中派船護送,就連考試期間的食宿也一並負責安排。如果有人中了舉人,需要去京城參加會試,海漢這邊也會全權負責來回路途上的所有費用。
這對於那些出身貧寒的讀書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喜訊。如果僅憑著平時做一點兼職所獲得的收入,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積蓄三年也頂多就能湊夠一趟去廣州應試的費用而已。而如今海漢人主動承諾要替他們承擔這部分的費用,這種福利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了。至於更高級的會試,雖然聽起來很‘誘’人,但那畢竟隻是極少數人有資格參與的遊戲,普通讀書人還是多琢磨琢磨如何能考上舉人比較實際。
而開出這些條件的海漢民政部‘門’也並不是冤大頭,寧崎早就把這中間的賬算得很清楚。這些讀書人需要參加的科舉考試其實‘花’銷並不會特別大,童生試在儋州當地考,頂多就是考試期間將這些書生用船送回儋州應試,耽擱七到十天的時間。而鄉試在廣州,需要負擔的船費和食宿費用對自身從事海運業的海漢來說完全就是最低廉的成本價格,而且去的人越多,單位成本反而會越低。而且這種應試三年才一次,所需的時間完全可以設法從他們的休息日裏扣除,相信這些書生們也不會對這種做法提出任何異議。
但這些人在入籍海漢當了歸化民之後,真的還會像他們之前那樣,以三年一次的頻率重複完成趕考應試這件任務嗎?寧崎認為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些讀書人在進入到海漢的社會體係之後,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在這邊所能獲得的好處要遠遠勝過他們之前的寒窗苦讀
。或許還是會有少數人堅持自己的夢想,指望著能夠考取舉人的功名光宗耀祖、報效朝廷,但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自己在海漢治下所能獲取到的利益,從而放棄科舉考試這條獲得回報機率極低的獨木橋之路。
寧崎的推斷在後來的一段時間內很快就得到了證明。第一批加入海漢文教體係的儋州書生,隻有不到3%的人員因為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方式而選擇了退卻,其他的人基本都留了下來。在去年秋天舉行的鄉試之前,相關部‘門’所收到的科舉應試申請書加起來還不到二十份,這說明絕大部分的書生在進入這個體係兩年之後,就已經改變了價值觀念,放棄了以前孜孜以求的科舉功名。
而這些讀書人在三亞得到了穩定安逸的生活之後,他們的故事便自動在儋州乃至整個瓊州島的文化圈傳播開來,越來越多在科舉道路上不如意的讀書人開始考慮海漢這條出路。時至今日,儋州出身的讀書人的確已經成為了歸化民體係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整個海漢的文教體係,特別是最基礎的掃盲識字,學齡兒童教育等單位,大部分的教員都是出自於儋州的各家書院。
而海漢也因此還獲得了另外一個附加的效果,那就是在儋州的名聲相當不錯。重視文教,興辦學堂,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會受到文化界讚賞的舉措,而海漢人對文教事業的‘花’費之大,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就算是沒有接受海漢聘用的那些儋州學子,也知道三亞這邊有大量的免費學堂,海漢治下的學齡兒童都能免費入學念書,而大人也有專‘門’的識字班進行培訓。雖說還是有極少數人認為泥‘腿’子進學堂是一種不好的做法,但多數人都還是會對海漢人的這些舉措給予十分正麵的評價。
除此之外,在寧崎的主持之下,海漢還將在廣州施行的一些辦法直接搬到了儋州。比如出資舉辦賽詩會,文化論壇,畫展等等活動,並且拿出大量成本極低但極受讀書人追捧的海漢玻璃文具作為獎品,吸引文人參加。到今年年初舉辦第三屆儋州文化節的時候,除了儋州本地的讀書人之外,甚至還有人專程從雷州半島渡海過來參加,堪稱地方文化界的盛事。
當時寧崎還親臨現場,與儋州各家書院的院長談古論今,好好過了一把文人學者的癮。用寧崎的話說,光隻是看到那些書院裏收藏的蘇東坡等大名人的手跡,這一趟就去得千值萬值了。
...<!--79415+dsuaahhh+32541521-->
下載本書最新的txt電子書請點擊:
本書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502章儋州調查)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