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入鹽場後的頭三天,穿越眾組織社員們在附近的山坡上砍伐竹木,在原來的鹽場村落舊址上搭建起一排臨時住所。至於磚房恐怕還得等上好一陣子,因為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聯合製磚機要等到水電站竣工之後才能正式投產,而且產出的磚石也得優先供應二號基地附近的營地和廠房修建,等輪到鹽場公社至少是好幾個月之後了。好在這些明人社員們也艱苦慣了,如今的生活不再為衣食發愁,讓他們已經感到大為滿足,暫時住得簡陋點也無所謂,反正海漢老爺已經說了,隻要好好勞動,一兩年之內就保證所有人住進磚房,那可是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執委會考慮到鹽場這邊的生活條件會比較艱苦,安排建設部專門在這邊給幾個駐守的穿越眾搭建了一套活動板房,同時也有配套的太陽能供電係統,還引入附近的山泉水,讓太陽能熱水器也得以使用。駐守在此的穿越眾一共就四個,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民政管理,兩個軍警部的人負責治安防衛。如果僅以人均水平來算,他們的居住條件倒是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本營那邊。隻是這裏離大本營距離稍微遠了一點,中間還隔山隔海,WIFI的信號是不能指望了,就連小靈通也用不了,平時隻能靠一部軍用電台來進行聯絡通信。

農業部派人過來指導社員們在駐地附近開墾了十多畝地,種植了一些蔬菜瓜果,並安排社員們今後在山上種植一些茶樹。而鹽場公社所消耗的糧食,則將全部從大本營運過來。隻開墾這麽點地倒不是圖省事,而是這地方的土壤中鹽含量太高,根本無法大麵積種植農作物。

安西今年二十六歲,在穿越前他的工作是四川鹽務管理局下屬地質鑽井大隊土建技術員,參加穿越後順理成章被吸納入了建設部。以前他都是跟井鹽打交道,和海鹽鹽場幾乎是完全不沾邊,但鹽場公社成立之後,他才臨時被執委會指定為公社管委會的技術指導專家,從水電站工地調往鹽場公社,今後將全權負責鹽場的技術指導和生產計劃安排。

執委會原本定下的是讓工業部出人負責技術,也是百密一疏,事到臨頭才發現工業部這邊根本沒人搞過工業製鹽,寧崎一翻人事檔案,最後發現了安西這個隱藏一直在建設部裏的人才。這趕鴨子上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穿越眾四百多號人裏就他安西一個人是從四川鹽業學校這麽專業的地方出來的呢?

安西其實覺得滿委屈的,自己一個學土建專業的人,明明組織關係還在建設部,為毛現在要轉行來搞製鹽,鹽業學校畢業的人也不是都懂得製鹽技術啊!要說起來,安西在穿越之前可是有不小的打算——就憑自己的土建專業知識,今後在執委會治下的帝國中一定會有接不完的工程,到時候妥妥能做一個跨國大包工頭,什麽財富、美女、聲望,一樣都不能少!

但現在安西被執委會一紙調令支到了鹽場生產第一線,望著這片穀地裏遍布的石製鹽槽,他隻能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製鹽其實都還好說,當初在學校雖然不是學製鹽專業,但多少也上過幾堂專業課,如今臨時在大資料庫調出相關資料惡補了一下,海水製鹽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大體還是知道的。但這公社體製到底是什麽樣一個生產組織架構,安西可是半點摸不著頭腦。在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公社在安西出生之前就已經改社為鄉了,他對公社的了解程度,其實比剛剛遷來的這些社員們也好不了多少。好在這些明人大多知道穿越眾的厲害,經過仔細篩選之後也沒什麽刺頭,指揮起來倒也沒費什麽事。唯一的難題還是出在語言上,幾個穿越眾隻能操著練得半熟的海南官話加上比手劃腳才能和這些社員們完成溝通。

另外由於執委會在論壇上公布了安西等人的工作安排,安西很快也就得到了“教練”的綽號——盡管他根本就不胖。現在跟安西相熟的那些年輕人見著他都是笑嘻嘻地改叫“安西教練”了,更有甚者會大叫“教練,我也想學製鹽”,搞得這些不明所以的社員們也跟著教練教練地叫開了。安西好幾次都打算出手教訓這些狂妄的家夥了,但最後還是隻能很配合地“嗬嗬嗬”敷衍過去——畢竟他也清楚自己一米七一百斤出頭的身板很難跟軍警部那些膀粗腰圓的家夥玩真人PK。

因為目前鹽場的現代化改造還沒有開始,所以安西隻能讓社員們先按照古老的曬鹽方法進行勞作。三天前他們已經開始將潮水通過引潮河道導入到鹽田中,讓海水對鹽田中的泥土進行充分的浸泡。在這幾天裏,社員們在晾曬過的鹽田中,用多齒釘耙從不同方向要將鹽泥細細地耙上好幾遍,使鹽泥更加鬆軟,這樣便可以吸收更多的海水。然後再一遍一遍地從鹽田四周環繞的溝渠中導入海水,反複多次這樣的過程,保證鹽泥中吸收的海鹽成分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現在安西指揮著社員們將已經曬幹的鹽泥收攏到一起,堆放在鹽田旁邊的一個濾池裏。濾池的底部用細竹簽或草席鋪墊,作為過濾網使用。社員們對濾池中的鹽泥進行攪拌,然後進去踩實,讓高鹽分的鹵水通過過濾網之後,從底部的出水口流進旁邊的儲鹵池。這個過程整整進行了三個鍾頭,直到安西確認濾池裏的鹽泥已經基本無水可榨了,筋疲力盡的社員們才得到了他的認可,停下來開始休息。

此時對儲鹵池中鹵水的濃度必須要進行一次檢測,才能判斷是否能進行下一步的工序。化工部倒是有不少的酸堿試紙可用,但以鹽場的需求量來說,他們那點試紙儲量顯然不夠用,要是采集鹵水樣本送去大本營化驗,那樣時效性又太低。安西對此有更為簡便的檢測辦法,他從池邊的灌木叢摘下了一片樹葉。這種灌木叫做黃魚茨,安西掐去葉片,將那一小截葉莖丟進鹵水池。看到葉莖並沒有沉入水中,而是浮在了水麵上,安西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果這葉莖直接沉下去了,那就說明鹵水的濃度還不夠大,必須對這些鹵水進行再次晾曬,直到濃度達標為止。

“挑水吧!”安西將手一揮,歇得差不多的社員們陸續站起身來,開始拿起木桶從池中打水。

接下來的工序便是讓社員們用木桶將鹵水從池中挑出來,灌入到遍布穀地的那些淺淺的石製鹽槽中。這些鹽槽大的麵積足有丈餘,小的就臉盆大小,深不過半寸。鹵水盛在鹽槽中經過一兩天的晾曬之後,便會結晶出潔白的大顆粒海鹽了。如果要再進行精製,那就將海鹽再次融水,對鹵水做真空蒸發處理,不過那就不單單是屬於鹽場公社的生產任務了,而是要轉入化工部的生產流程——在真空蒸發過程中產生的濃縮溶液大部分都將作為化工產品或半成品,隻有少量才會作為精製食鹽在市麵上發售。

這種人力勞作的淋鹵製鹽法已經持續了數百年,受製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在工藝上很難再有大的改進,而這顯然不是執委會所希望的生產水平。安西經過惡補理論知識和這幾天的實踐操作之後,對鹽場生產環節當中的納潮、製鹵、結晶、收鹽等環節中存在的效率短板也有了明確的認識,但要提升現有的生產效率,光靠鹽場自己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其他部門的通力配合才行。

目前比較容易改進的生產環節,應該就當屬結晶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鹽槽在安西看來實在太礙事,未來大麵積整齊劃一的曬鹽池和結晶池才應該是鹽場的標誌。但要大規模修建這些池子,首先就得讓工業部提供足夠多的水泥才行。而據安西所知的情況,工業部的水泥窯目前還在試製階段,什麽時候能正式投產沒人說得清楚。

安西所不知的是,工業部的水泥窯現在已經遇上了重大技術問題,執委會裏懂工業技術的幾個頭頭正全圍在水泥窯附近開緊急現場會。

之前礦業部門按照事前準備好的資料,很順利地就在田獨河穀地區找到了石灰石礦和石膏礦,讓執委會一度認為水泥的投產隻是時間問題。但臨到水泥窯建成開始試運行,相關的負責人才發現這中間有被忽視掉的重大漏洞。

後世常見的矽酸鹽水泥,其中的矽酸鈣要由氧化鈣和二氧化矽在高溫下煆燒熔融而成,而氧化鈣則由石灰石煆燒而成,石灰石現在倒是有了,但要命的是煆燒氧化鈣需要大量的無煙煤或焦炭,這可就點到執委會的穴道了——別說無煙煤,就算隻要普通煙煤,現在執委會手上也沒多少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