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規模多達數萬人的馬打藍軍來說,上午的攻勢僅僅隻是個試探性的攻擊,而用幾百條性命來測試城防的強度,對於馬打藍軍的統帥來說也隻是很尋常的作戰手段而已。守城軍隊所無法負荷的傷亡率,對馬打藍軍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馬打藍軍的戰術意圖很清晰,就是要用簡單的攻勢來尋找巴達維亞城防工事的突破口。至少在上午的交手之後,荷軍在防禦方麵的手段可以說已經暴露了大半,而馬打藍軍經過幾個小時的調整的之後,其攻勢也將更具針對性。
首先這種武器的打擊精度就決定了其目標並不是單個的點,而是一片區域。比如說劃定某一段城牆為打擊目標,擊中這片區域的概率可要比城防軍用火炮準確命中投石機大多了,而這正是馬打藍軍目前所采用的主要進攻方式。其次這種武器對於人員的殺傷力較為有限,但對城防工事的損壞程度就無法忽視了,盡管巴達維亞的夯土城牆可以抵禦普通的炮擊,但沉重的石彈呼嘯而下,卻能逐步將城牆砸出一處處的缺口和裂痕來,如果對方一直用投石機集火於某處,守軍其實並沒有什麽特別管用的防禦措施可用,隻能眼睜睜看著從天而降的石彈一點點地摧毀城牆。第三,這次馬打藍軍所使用的投石機射程極遠,相比城頭的火炮已經沒有明顯的劣勢,這就讓守軍無法再用自家武器的射程優勢來壓製對方的遠程火力輸出。
上午的交戰顯然已經讓馬打藍軍偵測出了城防火炮在當時的距離上所具備的命中率,而有意識地將投石機後撤一段,一方麵是為了能夠降低投石機被城防火炮命中的幾率,另一方麵大概就是為了轉換打擊目標——這也正是巴特最為擔心的事情之一。
在之前的交戰中,馬打藍軍在城下的死傷大概隻有一半左右是來自於城頭的打擊,而另一半則是城外這些令馬打藍軍難以順利展開攻勢的楔形小堡壘所造成。雖說這些堡壘中往往隻駐紮了一兩百名士兵,但由其組成的排槍陣所輸出的火力,就能將試圖通過梯橋進攻城下的馬打藍軍牢牢地鎖死在了護城壕溝附近。
由於攻城部隊幾乎都是輕裝,所以他們手中的武器很難對堅固的堡壘造成什麽損傷——事實上馬打藍步兵甚至都沒法衝鋒到堡壘的二十步以內,就已經倒在了城內城外的火槍隊夾擊之下。這樣的交叉火力打擊,馬打藍步兵僅靠手中的短矛和弓箭無法進行正麵對抗,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攻擊手段所取得的戰果極為有限,雖然也殺傷了一些堡壘中的守軍,但並沒有辦法攻陷這些令人頭疼的堡壘,將攻勢推進到巴達維亞城下。
當第一枚石彈劃過空中砸到護城壕溝裏濺起大片水花的時候,巴特就知道馬打藍軍的統帥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已經將優先目標從城牆調整為城外的駐軍堡壘。
在經過第一輪的拋射之後,對麵的投石機停下來進行校準。而巴特可不敢等著對方慢慢調整,當即下令射程所及的火炮全部開火,盡力轟擊敵軍的投石機。
城外楔形堡壘幾乎都是在上次大戰之後所修築,作為外圍防禦工事,其護牆高度、厚度和堅固程度都無法與主城城牆相比,其抗擊打能力自然也是差了一大截。當馬打藍投石機發動第二輪拋射的時候,就有幾枚石彈命中了城外的堡壘外牆,掀起了大片塵土。
城外的堡壘裏也有裝備火炮,但因為堡壘內空間有限,每個堡壘中僅僅隻有二到四門小口徑火炮,主要是用於對強渡護城壕溝的部隊進行殺傷,而幾百米之外的投石機卻並不在其射程範圍之內。因此對於投石機的攻擊,堡壘中的駐軍除了大呼小叫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藏身之外,並沒有什麽有效的應對手段。
馬打藍軍將投石機後撤之後,荷軍的炮擊命中率果然開始下降。盡管巴特及時調整了戰術,讓城牆上的火炮開始分區域集火打擊,但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在進行了五輪炮擊之後,僅僅隻擊中了一架投石機,這種表現讓巴特急得幾乎跳腳。
巴特當然也不敢命令軍隊出城反擊,那樣肯定是遂了對方的意願,馬打藍軍就巴不得守軍出城作戰,然後憑借兵力優勢強行硬懟。另外守軍在馬打藍軍登陸之前,就已經毀掉去護城壕溝上的幾座通道,僅留下了北城門正麵的通道,但如果戰事不利,出城作戰的部隊很可能會因為通道狹窄而無法及時退回到城內。在這樣的雙重風險之下,巴特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
馬打藍軍不急不慢地對城外的幾座堡壘進行了足足兩個小時的投石攻擊,陸續有數百發石彈從馬打藍軍陣地飛抵荷軍堡壘,將堡壘的護牆打得塵土四起。而在這兩個小時當中,荷蘭守軍也先後擊中了十二架投石機,但造成的傷亡因為距離太遠而無法進行統計。
馬打藍軍的統帥顯然比荷軍在開戰所預料的更有耐心,在這一輪交手中對方並沒有再次派出步兵衝陣,基本全程都是采用遠程武器來打擊城外的堡壘。這些投石機雖然所需的人力較多,但其使用成本其實要遠遠低於火炮,這兩小時的交戰中投石機可以幾乎不間斷地進行作戰,但城頭上的火炮卻需要間歇進行冷卻,而且指揮官也必須考慮到彈藥的消耗量和火炮壽命的折損。相比之下,守軍雖然武器先進,但卻要比冷兵器為主的對手被動得多。
最終還是暮色降臨拯救了城外堡壘中幾乎要崩潰的守軍,馬打藍軍不急不慢地收拾好攻城器械,列著軍陣慢慢退回到三裏外的大營中。而守軍則是抓緊時間,對城外的戰損狀況進行清點。
清點的結果著實讓巴特感到揪心,北麵城牆之外的六個堡壘,隻有北門外緊挨著的兩個堡壘因為其位置險要,有掩護入城通道的功能,修築的時候本來就較其他堡壘更為堅固,因此受損狀況還算湊合,小修小補一下就沒什麽大礙。但另外四處堡壘就沒這麽幸運了,護牆都出現了多處不同程度的垮塌。受損最為嚴重的一處堡壘,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護牆發生了坍塌或崩裂,其防禦難度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此外人員的傷亡狀況也比上午更為嚴重,堡壘內被石彈擊中或護牆垮塌而身亡的士兵數目竟然超過了上午的戰死數目,傷員更是多達近百人。這樣的戰損對於兵力有限的守軍來說,絕對是不可接受的狀況。照這麽打下去,隻怕不消十天,馬打藍軍就能靠著這種原始的戰術一點一點地磨掉守軍中的精銳。
以下內容將在稍後重新編輯以下內容將在稍後重新編輯
由於攻城部隊幾乎都是輕裝,所以他們手中的武器很難對堅固的堡壘造成什麽損傷——事實上馬打藍步兵甚至都沒法衝鋒到堡壘的二十步以內,就已經倒在了城內城外的火槍隊夾擊之下。這樣的交叉火力打擊,馬打藍步兵僅靠手中的短矛和弓箭無法進行正麵對抗,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攻擊手段所取得的戰果極為有限,雖然也殺傷了一些堡壘中的守軍,但並沒有辦法攻陷這些令人頭疼的堡壘,將攻勢推進到巴達維亞城下。
當第一枚石彈劃過空中砸到護城壕溝裏濺起大片水花的時候,巴特就知道馬打藍軍的統帥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已經將優先目標從城牆調整為城外的駐軍堡壘。
在經過第一輪的拋射之後,對麵的投石機停下來進行校準。而巴特可不敢等著對方慢慢調整,當即下令射程所及的火炮全部開火,盡力轟擊敵軍的投石機。
城外楔形堡壘幾乎都是在上次大戰之後所修築,作為外圍防禦工事,其護牆高度、厚度和堅固程度都無法與主城城牆相比,其抗擊打能力自然也是差了一大截。當馬打藍投石機發動第二輪拋射的時候,就有幾枚石彈命中了城外的堡壘外牆,掀起了大片塵土。
城外的堡壘裏也有裝備火炮,但因為堡壘內空間有限,每個堡壘中僅僅隻有二到四門小口徑火炮,主要是用於對強渡護城壕溝的部隊進行殺傷,而幾百米之外的投石機卻並不在其射程範圍之內。因此對於投石機的攻擊,堡壘中的駐軍除了大呼小叫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藏身之外,並沒有什麽有效的應對手段。
馬打藍軍將投石機後撤之後,荷軍的炮擊命中率果然開始下降。盡管巴特及時調整了戰術,讓城牆上的火炮開始分區域集火打擊,但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在進行了五輪炮擊之後,僅僅隻擊中了一架投石機,這種表現讓巴特急得幾乎跳腳。
巴特當然也不敢命令軍隊出城反擊,那樣肯定是遂了對方的意願,馬打藍軍就巴不得守軍出城作戰,然後憑借兵力優勢強行硬懟。另外守軍在馬打藍軍登陸之前,就已經毀掉去護城壕溝上的幾座通道,僅留下了北城門正麵的通道,但如果戰事不利,出城作戰的部隊很可能會因為通道狹窄而無法及時退回到城內。在這樣的雙重風險之下,巴特自然是不敢輕舉妄動。
馬打藍軍不急不慢地對城外的幾座堡壘進行了足足兩個小時的投石攻擊,陸續有數百發石彈從馬打藍軍陣地飛抵荷軍堡壘,將堡壘的護牆打得塵土四起。而在這兩個小時當中,荷蘭守軍也先後擊中了十二架投石機,但造成的傷亡因為距離太遠而無法進行統計。
馬打藍軍的統帥顯然比荷軍在開戰所預料的更有耐心,在這一輪交手中對方並沒有再次派出步兵衝陣,基本全程都是采用遠程武器來打擊城外的堡壘。這些投石機雖然所需的人力較多,但其使用成本其實要遠遠低於火炮,這兩小時的交戰中投石機可以幾乎不間斷地進行作戰,但城頭上的火炮卻需要間歇進行冷卻,而且指揮官也必須考慮到彈藥的消耗量和火炮壽命的折損。相比之下,守軍雖然武器先進,但卻要比冷兵器為主的對手被動得多。
最終還是暮色降臨拯救了城外堡壘中幾乎要崩潰的守軍,馬打藍軍不急不慢地收拾好攻城器械,列著軍陣慢慢退回到三裏外的大營中。而守軍則是抓緊時間,對城外的戰損狀況進行清點。
清點的結果著實讓巴特感到揪心,北麵城牆之外的六個堡壘,隻有北門外緊挨著的兩個堡壘因為其位置險要,有掩護入城通道的功能,修築的時候本來就較其他堡壘更為堅固,因此受損狀況還算湊合,小修小補一下就沒什麽大礙。但另外四處堡壘就沒這麽幸運了,護牆都出現了多處不同程度的垮塌。受損最為嚴重的一處堡壘,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護牆發生了坍塌或崩裂,其防禦難度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此外人員的傷亡狀況也比上午更為嚴重,堡壘內被石彈擊中或護牆垮塌而身亡的士兵數目竟然超過了上午的戰死數目,傷員更是多達近百人。這樣的戰損對於兵力有限的守軍來說,絕對是不可接受的狀況。照這麽打下去,隻怕不消十天,馬打藍軍就能靠著這種原始的戰術一點一點地磨掉守軍中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