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在伏擊戰取得勝利以後,餘滿江也開始執行秦漢交給他的“征兵”任務了。
三利村在道森城的辦事處暫時還沒有修好,所以餘滿江為了招兵買馬,就在騰出來的空地上臨時搭了一個帳篷。
第二天一大早,餘滿江就帶著十個教導連(原來的三利團練,此時已經擴展到一百人,並且更名為教導連)士兵大搖大擺地進了道森城。
為了造成威懾,他特意挑了個子最高的士兵。
當穿戴整齊,身背肯塔基長步槍,腰間插燧發手槍的鄉勇走進道森城的時候,著實引起了一番小小的轟動。
早在幾天之前,《道森條約》就已經用中英法三種文字寫成布告,粘貼了在道森城最顯眼的位置,即使是再孤陋寡聞的居民也知道有一些事情發生了改變。
雖然已經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當他們看到全副武裝的黃種人大搖大擺地進入道森城時,他們還是打心裏眼接受不了。
看著這些敢怒不敢言的白種人,餘滿江心中一陣暗爽,身後的士兵們也挺直了腰杆。
招兵的攤子一支起來,就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招收傭兵,要求如下!”
餘滿江看人氣已經聚集起來,就開始了招募,把要求公布了出來
年齡:20—40歲;民族:印第安人;服役期限:五年,雙方滿意可以續簽;工作內容:維持治安,執行低烈度作戰任務;待遇:包吃包住,月薪20英鎊。
餘滿江把待遇說出來後,白人群體一片嘩然,要知道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也就是10英鎊,這些黃種人是不是瘋了,竟然給野蠻的印第安人開出那麽高的工資。
“嘿,兄弟,招不招白人,我雙手都能開槍。”一個眼紅的大胡子白人喊道。
“本次雇傭隻麵向印第安人。”
“你們這是歧視!”大胡子的喊聲引起了一片附和。
其實,餘滿江特意問過秦統製要不要雇傭白人,秦統製隻回了幾個字:不招偽軍!餘滿江還搞不懂什麽叫做偽軍,但是他從秦統製說這個詞的表情猜測,偽軍不是什麽好玩意兒。
雖然不招收白人,但是白人們卻沒有散去,他們想看看到底有沒有印第安人跟這些黃種人走。
很快,幾個印第安人就擠進了人群,他們嘰裏呱啦商量一番之後,為首的一個男人就走到了餘滿江的麵前。
“真的發錢嗎?”
“發,中國人說話算話,不要錢的話,可以換成藥物和糧食。”
“吃得飽嗎?”
“一天三頓,想吃多少吃多少,生了病有人治,死了有人埋。”
印第安人隻是一個籠統的分類,其實內部分為很多個族群,而生活在育空地區的印第安人有很大一部分屬於阿塔帕斯卡人。他們既從事農業,又擅長狩獵和采集,以鹿皮作為衣服。平時通過販賣皮毛賺取收入,以此來換取日用品。在這種雙向貿易中,阿塔帕斯卡人也備受壓迫。
幾個印第安人問清楚之後,又嘰裏呱啦商量了一番,就全部都報了名。
在登記名字的時候,還有一個插曲,因為很多印第部落還沒有形成姓氏的概念,所以很多名字都是綽號,諸如“雄鹿”,“單眼”等等,威武是確實威武,但是也很別扭。
不過,這一點秦漢已經提前想到了,既然“賣身”給了三利村,那麽就得按照中國的規矩取一個中國名字,並且統一用“利”字作為姓氏。
比如說為首的那個年輕人,綽號雄鹿,所以中文名就做“利雄鹿”。
確實難聽,也確實好記,以後但凡看到姓利的人,就都是印第安治安連的成員。
利雄鹿一看就很有威望,在他的帶動下,人群中又走出來十幾個印第安人,報了名。
“你們招多少人?”
“一百個,招滿為止。”
“好,我這就去和城裏其他的族人說。”利雄鹿做事非常果斷,沒等餘滿江回答,立刻就帶著同伴擠出了人群。
餘滿江看著利雄鹿,皺了皺眉頭,特意在他的名字下做了一個記號——有那麽強的號召力,得好好查一查。
圍觀的白種人看黃種人竟然真的招到了印第安人,興趣索然,也就散開了。這也讓餘滿江的征兵工作快了不少。
所以,僅僅隻用了兩天的時間,餘滿江就把一百人全部招滿了,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跟著利雄鹿來的。
這支印第安治安連沒有入駐三利村的新村,而是開拔到了原來的三利村,現在為了區別,改名為清遠堡。
這是秦漢統一設計的據點起名規則:除了三利堡之外,其餘的據點就用兩宋時期節鎮的名字命名。
餘滿江把印第安治安連帶到了清遠堡,他們已經從教導連挑了二十名士兵給他們當教官,對他們進行新兵訓練,而餘滿江暫時擔任他們的連長。
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們將要半工半訓練,早上訓練,晚上修整清遠堡——這裏日後即是他們的駐地,也是即將到來的華人的安置地。
而在他們之前,村民和張大麻帶領的勞改隊已經如火如荼地投入到建設活動中了。
現在,勞改隊裏的印第安人和黑人已經全部被釋放了,剩下的是剛剛被俘虜的白人。按照最新的規定,所有的俘虜都會被要求參加五年的強製勞動,期限滿了之後,才能被釋放。
至於能不能從張大麻的手下活過五年,那又另當別論了。
秦漢站在最初住過的那棟房子裏,看著正在空地上訓練的印第安治安連,聽著他們用別扭的中國話大聲地喊著口號,終於感受到了一絲作為“穿越者”的快感。
這種快感和吃喝拉撒無關,甚至和下半身那點事兒也無關,而是和一種“創造感”有關。
看著自己親手建立的“世界”一點點變大、變強,會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憧憬。
為了這個“世界”,為了這個“世界”裏那些信任自己的人,秦漢會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