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老爹家門的那一瞬,石謙就覺得自己沒了最初的那些怨氣。他沒有下樓,隻是在樓道裏麵靠著牆壁點著根煙。第一口煙還沒吐出去,石謙的老娘就走了出來。看著兒子一副非常不爽的表情,老太太埋怨道:“你怎麽生氣你爹的氣來了?”
“娘,我沒有生我爹的氣。”石謙答道。
“難不成你還是在生自己的氣?”老太太並沒有因為兒子的話而有絲毫放鬆。
“我也沒有生自己的氣。”石謙繼續答道。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後,看這老娘還是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石謙隻能解釋道:“娘,我和我爹說話的時候想起了一些在戰場上見到的慘事,所以心裏麵難受的坐立不安。隻能跑出來緩緩。”
這話倒是讓老太太接受了,她現實用疑惑的目光看著兒子那不安的神色,然後臉上就露出了愛憐的神色。伸手摸了摸兒子的臉,老太太說道:“抽完這根煙就給我進屋去。”
石謙算是比較快的把令他非常不快的回憶驅逐出了腦海,這才低著頭走進了屋內。此時石達開已經在客廳的沙發上坐著看報紙,等石謙進來之後,石達開抬頭看了石謙一眼,用有些蔑視的語氣說道:“你那幾個侄子,讓他們殺個雞,他們恨不得先給雞念幾遍往生咒。”
一聽到和屠戮有關的事情,石謙立刻就反彈了,他坐在老爹對麵又給自己點了根煙,抽了一口後就說道:“我覺得那挺好。軍隊四處打仗,死了那麽多人。這些孩子們以後不沾血很好。再說買個雞直接去市場上買就好,何必非得自己殺。”
“哼!你自己膽小,又何必強詞奪理。”石達開給了反抗的兒子一個大大的嘲諷。
石謙竟然沒生氣,這讓他自己都感覺意外。然後石謙就用這樣的心境答道:“沒錯。我打了仗之後真的變得膽小了。死人死的太多,我看夠了!”
老太太見這父子倆竟然又開始對抗,心裏麵也很不高興。正想過來數落幾句,沒想到石達開又隻是給了一個嘲諷的‘哼’之後,不再提這個話題。他問起了石謙未來的打算。這個與家庭非常親近的話事情讓老太太心裏麵很滿意。
石謙是她最小的兒子,自幼就聰明伶俐。當石謙的哥哥姐姐們因為被強行帶到南京,所以不敢在外麵行走的時候,石謙倒是每天在外麵跑來跑去,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後來老太太出去買東西也多讓石謙跑路,石謙自幼也算是老娘的小棉襖呢。
聽到石謙表示仗打完就希望退役,退役後在南京附近的農場租上一大片土地好好耕種,老太太覺得這想法真心不錯。她正想詢問兒子到底這‘一大片’能大到何種程度,結果石達開搶在老太太發言前開口了,“你從軍後竟然沒有想過幹到底?這是做事的態度麽?”
石謙答道:“我已經為國家打過仗,賣過命了。我還年輕,退役之後還能去上大學,如果在農大能夠讀完四年,那時候我也不到30歲。未來還有幾十年時間好好種地。”
“哼,當兵都當不到底。種地你能種到底不成?”石達開還是沒好氣的答道。
這次石謙沒有表示反對,因為他覺得和自己老爹石達開已經沒辦法溝通。光複軍認為每一名軍人都是正常的國民,大家當兵隻是選擇了一個為國奉獻的職業。國家對於國民的奉獻也不會視若無睹,自然有相應的待遇。戰爭已經耗盡了石謙對戰場的忍耐,他覺得自己選擇脫下軍服後當一個農業勞動者的選擇根本沒理由覺得不好意思。既然現在決定這麽安排自己的未來,石謙不想和老爹來一場毫無意義的辯論。
見兒子沉默不語,旁觀的老太太心裏麵很是滿意。男人們梗著脖子如同鬥雞般的爭吵,老太太見過太多次這樣的場麵。其實隻要有人退一步,就如石謙現在所做的這樣,一場架自然就吵不起來。至於石謙會不會按照石達開的要求去做……,曆經了兩任太平天國,在民朝也生活了這麽久。加上聽了不少皇帝韋澤的收音機節目,老太太早就已經明白世道變了。隻要石謙能夠靠自己的能耐生活,石達開也拿石謙沒辦法。除非石達開能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骨氣,賴在石謙的單位前麵鬧到大家都不安生,把石謙搞到名聲敗壞。否則石達開也拿跑的遠遠的石謙沒辦法。而且就老太太對石達開的認識水平,她覺得石達開不是那種無聊人。
後麵父子兩人談的則是有關石謙何時返回部隊,石謙表示自己有半個月的假期。至於如何使用這半個月的假期,石謙準備到自己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軍校的地方走走。因為他需要通過這樣對過去的回溯,讓心情盡可能的恢複到以前沒心沒肺隻知道樂嗬嗬的時代去。
“孩子氣!”石達開隻是做出了這麽一個無奈的評價,就不再評價自家兒子
。
老太太倒是覺得這選擇挺好,她笑道:“你想吃什麽就早點給我講,我做了給你吃。”
第二天和第三天,石謙上校並沒有出門。他在家打掃衛生,幫著洗衣服。將原本就挺幹淨的家整的更好了許多。第三天,他才穿了一身便服出門。家裏麵有暖氣,出門之後就感覺外麵的溫度的確不高,卻也不低。
南京二十幾年前落入韋澤手裏,從那時候開始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石謙也是幾年沒回來,印象裏麵到處都是工地的南京現在終於展現出一個城市的麵貌。二十幾年前這座偉大城市開始新建時候種下的小樹早已經長成了大樹,那些寬闊的街道兩邊都是這樣的高大樹木。走向自己的小學,街道就沒有那麽寬。石謙抬頭著看路邊的銀杏樹,那是他上小學的時候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同班同學一起種下的。十幾年後現在,即便銀杏樹生長速度不快,植樹節時候種下的小樹也高大了許多。
拍拍樹幹,石謙看到一些刻下的痕跡。都是人嫌狗不待見的時候的兔崽子們突然冒出來的各種蠢話。看過十幾棵樹,石謙還看到有刻下的歪歪扭扭的‘XXX我喜歡你’之類的話。‘現在的老師對孩子們的教育力度可不夠啊!’石謙心中劃過這樣的念頭。
再向前走,石謙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小學母校。在他的回憶裏,這座學校用常見的青灰色磚頭砌牆,校門兩邊則是用磚頭修建的時候專門留下凹處,凹處中掛著銀杏路小學的牌子。現在出現在石謙麵前的學校可不一樣了,所有的圍牆都被拆除,隻留下很矮的基牆。基牆上架設了刷黑色防鏽漆的鐵柵欄。所有學校建設的時候都要符合韋澤都督提出的要求,石謙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覺得學校大到怎麽跑都跑不到頭的感覺。
現在沒了圍牆後,從鐵柵欄看進去,就見到漂亮的新教學樓與青灰色磚頭修建的老教學樓互相掩映,學校裏麵綠草如茵,樹木很多。操場、運動場,還有些不知道用途的場地占據了校園,看著就感覺很氣派。而小學的學生們有些班級正在上體育課,能聽到小東西們在運動時候亂叫的動靜。
石謙很想進學校去看看,然後他發現在學校門口有一群老頭老太太在等著。看樣子不像是在鬧事,而是準備接孩子回家。走到大門口,石謙發現學校大門緊鎖,裏麵有校警看守。剛看到鐵柵欄的時候,石謙還覺得學校對外更通透了。看到這緊鎖的大門,再看看高高的難以攀爬的欄杆,石謙又覺得學校的守衛比以前更嚴。
既然進不去學校,石謙就繼續往前溜達。他發現街道上的小汽車和之前相比少了好多,那種掛著政府牌照的汽車幾乎看不到。雖然他知道民朝已經遷都,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甚至他還知道遷都的理由之一就是希望首都距離北美更近些。然而隻有自己親自走了這麽一趟後,石謙才能感受到遷都到底意味著什麽。
原先的南京給石謙的感覺是充滿了各種不同的大人物,充滿了各種被認為擁有莫名強大力量的機構與單位。那些高大氣派的部、局的辦公樓,大院,還有街上各種汽車。都意味著這些城市的與眾不同。每年從11月份開始,來參加三會的大人物更是雲集這裏。讓首都這個權力中心的氣派顯露無疑。
石謙走了這麽久,他發覺街道上很少出現軍人的身影。即便是有,也都是些戰士以及尉官,軍階都比石謙低。這在以前是很難想象的,南京作為首都的時候,將官們並不罕見,一個上校根本沒有什麽好令人驚訝的。
在十字路口停下,石謙看到的周圍的所有人服裝氣度,都是完全的普通市民。南京這座在過去近40年中一直是中國權力核心的城市竟然簡簡單單的恢複了之前普通城市的地位,石謙還是覺得不敢相信。
繼續向前走,石謙仔細的看著他的故鄉。周圍的市容還是那樣的美麗與從容,市麵上也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可石謙總是感覺這座城市好像丟失了些什麽。非得形容的話,那是這座城市的靈魂。決定民朝命運與世界命運的那群人已經不在南京,在他們立刻的那一瞬,南京就隻是一座城市而已。
抬頭看向北邊,石謙很容易就想起了不遠處的長江。因為參加過拉練,他還記得更北到安徽的一些土地。至於再向北,石謙沒去過。他的心中就隻有一片混沌的感覺而已。他突然生出一種衝動,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他想去北京看看。石謙隻覺得北京也許比南京更給他一種故鄉的感覺。雖然不知道這奇怪的判斷是怎麽完成的,石謙就是生出了如此感覺。
當然,感覺這種玩意是因人而異的,北京參加三會的人員就不這麽認為。離開了溫暖濕潤的長江流域,跑到在河北的北京,一眾人等完全沒辦法習慣這裏的幹燥氣候。
紫禁城並沒有成為韋澤都督的住處,而是變成了故宮博物院。韋澤都督和一眾高級別的幹部搬到了圓明園去住,在圓明園附近則建起了各種辦公機構。有過南京的改建經驗,北京的改建就顯得更加利落。
當然,對於從南京遷來的十萬人來講,建築肯定不夠,很多安排也都是臨時的。例如有說法要把中央辦公機構設在中南海裏頭,這讓一眾對圓明園很是喜歡的同誌覺得很錯愕。但是非得這麽說也不是空穴來風,天an門外設立了巨大的廣場。並且開始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人民大會堂,怎麽瞅都不是當擺設的。
如此的傳聞和未完成的東西都是小事,即便大家其實私下抱怨為何要離開南京那個好地方,也沒人敢對韋澤都督說出來,更沒人敢去煽動別人。韋澤都督讓遷都到北京,大家就老老實實跟著走。不願意跟著走的人就可以留下,能跟上都督可不是容易事。
就如1890年的三會討論的內容就是未來中國的規劃,韋澤都督拿出了一套北美農業帶的設想圖,就把一眾人等弄到發暈。北美大平原無比廣袤,不僅有美國土地上的平原,更北邊的原本英國殖民地上也有廣袤的平原。特別是英國殖民地上水資源豐富,種地根本不擔心缺水。這些內容讓這幫身處黃河以北的家夥們感覺到了其中的巨大優勢。
韋澤在主席台上用從容的語氣講述著:“我們以後的社會保障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退休年齡之後可以固定得到了食物券,拿著食物券就可以到各種商場當中換到食物。我前麵讓大家研究一下北美農業帶,就是讓大家心裏麵有個準備,以後我們的糧食不會吃不完。所以養活這些退休人員不是問題。”
看著一眾人等那有些懵的表情,韋澤帶著微笑說道:“這次和以前差不多,我們一旦達成了決議,就會先做出培訓試卷給大家進行考試。”
“有考試重點麽?”下麵的同誌中有不在乎被人笑的,他高聲問道。
這話立刻引發了大家的笑聲,韋澤都督的政策學習就是這麽有趣,該大家自由發揮的,都督也不會傻乎乎的強行定下標準。但是作為核心不能討論的,都督也會非常明確的告訴大家。哪怕是采取考試劃重點的這種做法,韋澤都不會有絲毫的放鬆。所以大家也都知道,在核心問題上玩馬虎眼會遭到什麽樣的懲處。
對於大家的笑聲,韋澤也露出了微笑,“我現在就能告訴大家一個考試重點,對於退休農民的問題,這絕對是考試重點。”
這個問題讓那些原本有些嬉皮笑臉的家夥們板起了臉。想樹立‘退休農民’的概念對大家實在是有些困難,民朝的土地國有製的核心之一就是‘耕者有其田’,這句話沒說出的後半段就是‘不耕田者不分地’。不分地就意味著土地不僅可以授予,還有回收。
對於中國人來說,從國家領到土地去耕種,這非常符合大家的認同理念。但是把耕種了幾十年的土地交出去,這就違背了大家的感覺。即便是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耕種的土地從來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屬於國家的。大家也覺得非常難以形容這種認知帶來的衝擊。
“農民也會老,也會耕不動土地。那時候土地當然不可能搞什麽親屬繼承製度,所以對於老年的農民,就必須有自己的土地。”韋澤毫不遲疑的說道。
“都督,我爹的個性我最清楚。他就是死,大概很大可能就是死在自己的地裏。您真的讓他不種地,我隻怕他還真的享受不了這樣的福氣。至少我勸了多少次,他都不肯跟著我在城裏住。”有同誌站起來發言了。
這種一生都與土地在一起的老農在中國實在是太多,多到與會者基本都見過。所以這話立刻就引發了一眾人等的認同,以及某種程度的對韋澤的反彈。
韋澤對於這樣的問題都是用很粗獷的對待模式來回答:“對於老農,他們如果申請土地,也隻能給不超過兩畝地的農田。我不認為給他們更多土地,他們就真的能種。但是這個退休後的食品券必須普及到每一個人。”
聽了這樣的說法,與會的同誌們暫時消停下來。大家都看得出,韋澤嘟嘟是鐵了心要徹底解決土地各種權限經由親屬繼承方式來解決的模式。其實大家的反彈也大多是針對這點,既然看到此時沒辦法動搖這樣的模式,大家索性先不說話了。
“土地國有製是國本,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做得更好,實施的更有效。卻不允許討論怎麽弱化,怎麽修正。因為這個製度保證的是民朝所有國民的利益。動搖了這點之後,吃苦的必然是人民。”韋澤語氣很是嚴厲。
對於這樣的‘套話’,大家也就是聽聽。韋澤都督在這件事上是真的幾十年一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