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騎著馬,垂頭喪氣的向著淮軍的營寨方向而去。李鴻章跟在江忠源身後,一聲不吭。幾個時辰之前,兩人前往湘軍大營的時候,江忠源是滿腔怒氣,李鴻章也是極為惱火。看到湘軍大肆屠戮百姓,江忠源大怒。而湘軍對李鴻章的故鄉廬州實施了屠城,李鴻章當然是極為不高興的。
但兩人最後還是被曾國藩給說服了。江忠源耳邊仿佛還回響著曾國藩的聲音。
“到底是先有刁民作亂,還是先有湘軍與淮軍?”
“刁民們起來作亂之後,各地刁民紛紛響應。岷樵,你與粵匪打仗之時,對粵匪又何嚐不是想食肉寢皮麽?”
“刁民們不服鄉紳,就一定會作亂。現在有粵匪,有韋逆做了榜樣,各地刁民才紛紛起來造反。雷霆手段方顯菩薩心腸,若是我等優柔寡斷,不能為朝廷立威,那刁民絕不會畏懼王法!”
“想懲治貪官劣紳,那一定是要天下安定之後的事情。若是一味覺得刁民可憐,貪官劣紳可惡,那就是本末倒置。貪官劣紳還是可以教化的,他們隻是辜負了朝廷,從本心來說,他們還是知道敬畏朝廷,敬畏聖人之道。粵匪攻破了那麽多城池,當地官員不少道德上都有些缺失,卻還知道自殺以為國盡忠。刁民們隻知道自己,稍稍受了點窮就起來造反,在他們心中何嚐有朝廷,何嚐有舍身取義的聖人之道。對這些刁民,絕不能放過。”
“若是沒有淮南刁民供養,何來淮南粵匪猖獗。淮南刁民們向粵匪交糧納稅,不少人還投奔粵匪,當了他們的爪牙。若將粵匪比作樹幹,刁民就是樹根。雖然平時看不到他們,可粵匪所依仗的,就是淮南當地刁民……”
曾國藩不愧是儒學大家,分辯事理極為清楚。江忠源當然沒
有放過粵匪的打算,他隻是覺得百姓可憐,沒必要殺了。可聽了曾國藩這番掏心窩的話,江忠源也實在是找不到辯解的理由。
是的,江忠源可以從聖人之言中找到千萬個理由,可曾國藩對此的解釋或許更有說服力,“身為朝廷大員,有些事情必須從權”。
淮南百姓在太平天國治下八年,早就習慣了太平天國的管製,麵對官軍的時候,他們可沒有主動前來迎接王師,反倒是盡量躲藏,避開官軍。打仗需要錢糧,淮南百姓們如此逃避責任,若官軍還是一味的安撫,在剿滅粵匪之前,官軍自己就會先餓死。
麵對曾國藩堂堂的道理,麵對冷酷的現實,江忠源隻能承認了現狀。至於李鴻章,他一直沒有說話,隻是臉上不忿的表情不知何時已經消散的無影無蹤。
之後的幾天裏頭,江忠源沒有讓淮軍回廬州。廬州城內沒剩什麽人,江忠源就命令從附近抓來了一些民夫,讓他們收拾廬州的慘狀。挖坑,埋人,這些都必須抓緊。現在已經是8月,最熱的時間開始了。若是不趕緊埋了,要不了多久廬州就可能爆發大瘟疫,那時候這座城市就完全不能住人了。
也就在此時,廬州城也來了不少不知道廬州慘狀的訪客。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少鄉裏的地主士紳。這些人來的時候都帶了見麵禮,那是繩捆索綁的太平軍鄉官。這幫人見到江忠源之後,都表示願意自組團練,幫著朝廷安撫地方,清剿粵匪的太平軍在鄉間的殘餘勢力。
還有地主士紳肯支持朝廷,江忠源也感到很是欣慰。江忠源派人想辦法去驗證這些人的身份,他自己則對這些地主士紳命道:“你等若是真的想報效朝廷,那就趕緊捐糧出來。”
麵對這個問題,所有地主士紳們都苦
起了臉。當然,這些人無一例外的告訴江忠源,太平軍沿襲了韋澤製定的“完糧納稅”政策,在地方上領著窮困百姓壓製地主士紳。這些年來,地主們在太平軍的壓迫下承擔了大部分納糧的重任,真的是“地主家也沒有了餘糧”。而那些窮人因為納稅少,一個個日子都好了起來。
除了抱怨之外,地主士紳們也都給了差不多的建議。若是江忠源真的想征集糧草,還請他再等等,由這些地主士紳組織的團練先征集糧食。若是江忠源等不及,可以直接從窮人家裏征集糧草。淮南的地主士紳強烈表示,現在這幫窮鬼家家都有糧,官軍到了地方上之後立刻就能吃飽。
江忠源當然不肯讓自己的部隊到地方上挨家挨戶的去征糧,這是最美效率的辦法。所以他毫不客氣的命令這幫地主士紳,“爾等若是真的想效忠朝廷,那就趕緊去征集糧草,限期一個月,一個月後把糧食運來。若是推脫,那我就會治你們的罪。”
嚇唬走了這幫士紳,江忠源心裏頭覺得稍微好過了些。不管如何,糧食問題總算是有了結果。那幫地主士紳到底會用什麽手段籌集糧食,江忠源根本不想去知道。
1861年8月13日,休整完畢的湘軍開始乘船南下。
1861年8月16日,淮軍也開始南下。
湘軍的目標是開始進攻太平軍的首都天京,淮軍則是完全占領淮南,並且做好與湘軍共同攻擊天京的準備。
即便湘軍首領們未必接受江忠源前來分杯羹的打算,可他們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事情。若是想短期內攻破天京城,就隻有借助江忠源的兵力。
此時韋澤虎視眈眈,早一日攻破天京,就能早一日做好與韋澤決戰的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