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經濟能夠進一步活躍起來,除了生產能力要活躍起來,個人購買力也得提高。當然,更多的人成為工業社會的一部分,這個也很重要。所以我現在非常支持都督的政策,深化土改本身就能促進農村人口的解放,大量基礎投資又讓整個社會的運轉成本變低。”國資委主任委員龐聰聰選擇的是支持韋澤的一五計劃。
現階段和龐聰聰互別苗頭的國資委副主任周郜明當然也提出了他的觀點,“我當然支持都督,不過從現在看,整個國家的成本在變高,而不是降低。原來喝水隻要去挑水就行了,現在喝水喝自來水,為了建設南京的自來水供應體係花了多少錢。說起水來,南京這邊建設了好幾個水庫,這也是很大的投資。但是南京周邊農田的農業產量增加的有限。也就是說多出來的那部分產量完全是靠大量投資才催生出來的。”
龐聰聰對這個問題也早就有關注研究,她立刻反駁道:“以前南京人喝的什麽水?井水已經算是不錯的,其實不少百姓隻能喝江水。那能和自來水比麽?喝自來水至少生病的情況少得多。至於農田水利建設,你不能光看增加的那點收益,你還要看各種旱澇災害下的產量。有了水庫之後,就算不能完全保證旱澇保收,至少產量穩定的多。這種信心帶來的作用也不能完全視而不見。水庫建成之後可不是隻用一年兩年,增加的那點產量積少成多,總量可是很嚇人的。”
副主任周郜明也不甘示弱,他答道:“我們是國資委,主管國有資產,包括水庫也是其中一部分。水庫建成之後還需要管理維護,庫區的綠化,護林難道就不需要花錢了麽?”
“長江以南對灌溉需求不是那麽強烈,可長江以北的地區就不一樣了。那邊的好地和爛地區別太大。一五計劃裏麵深化土改,加強農業建設,這就讓幾百萬幾千萬畝土地的產量大大增加。”
“可那還是得大量投資,遠水解不了近渴。”
“從整體上看,財政收入不可能短期內出現快速增加,在這個階段就得從基礎做起……”
一般兩般的人不太可能混進國資委的,國資委的主要領導開始爭論,其他同誌也忍不住加入了戰團,整個討論越來越熱絡。
“……投資增長的這麽快,如果還是以這樣的速度增加投資,財政就敢枯竭……”
“那不叫枯竭,那隻是叫做赤字……”
“這不是財政部的工作麽,我們總不能連財政部的工作都給搶過來啊”
“財政部又不會屙金尿銀,”
“我們承擔著國有資產的管理,我們就得把國有資產給盡力運作好!”
“增加基礎投資是國有資產管理,把現在的資產給運作好也是國有資產管理,都是一回事……”
“這根本不是一回事,你看這價格,能是一回事麽……”
國資委近期工作其實沒有那麽忙,畢竟什麽是國有資產,國資委這個新單位怎麽管理已有的資產,這個對接工作進行的不夠快。畢竟能勒令地
方乖乖的把國有資產管理權交出來可不是容易事。須得國務院權力配合。因為韋澤不在,總理畢慶山的號召力以及執行力明顯沒有韋澤的力度。
外部問題如此難纏,內部的解決思路自然會有很多。各種討論從具體到方向,又從方向到理論。攘外必先安內,反正現在事情已經如此糾結,國資委工作人員在龐聰聰的要求下,把《資本論》以及韋澤按照21世紀政治課上學過之後又寫出的《資本論第一卷導讀》拿出來學習。
不得不說,身為大學問家的馬叔的書的確掀開了蒙在資本營運上的迷霧。韋澤那個導讀也真的是起到了作用。讓中國這幫連資本概念都沒有的同誌們自學習資本論,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有了導讀之後就有了綱領。
兩個禮拜之後,國資委居然拿出了一個共識文件。文件開頭引用了韋澤三個經濟周期的看法,既科技發展周期,產業投資周期,產品的認同周期。這三個周期無關資本主義或者共產主義,是後世經濟學家們對經濟波動比較認同的一個解釋。
國資委認為現階段最緊迫的問題,是國家到底能夠在多久的時間內忍受大量投資帶來的沉重壓力。大家覺得短期內最佳解決辦法就是在產力發展上有重大突破。也就是那個動輒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上千年的科技發展周期能夠人為縮短。如果科技方麵的突破能夠帶動生產力方麵的突破,未來三到五年之內的沉重壓力就能得到全麵緩解。
這個結論是很容易得出,隻要真的懂點經濟,有過一定程度的社會管理實踐,大家就知道現在中國生產力某種意義上到了一個“枯竭”的地步。這些年土改其實頗有用處,對海外移民減少了內部土地壓力,除了遭到國家全麵打擊的地主士紳階層之外,人民都分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土地。法律又不允許土地買賣,人民都有心思想靠種地來發家致富的。
但這種事情靠想是沒用,新政府的鋼鐵業能夠爆炸性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鐵農具在農村的全麵普及。包括橡膠鞋的普及,再加上婦女解放,嚴謹裹腳,生產力的確在很短時間裏麵就被大量釋放出來。
人的心氣可以無比的高,然而人力卻不是可以無限製壓榨的。過去十幾年中的這一波生產力的解放把中國上億人口的生產力釋放一空,即便是蒸汽機的出現讓大規模灌溉變成了可行的現實,可這一波的生產力發展也真的到了頂峰。龐聰聰經常去珠三角視察,經過大量實地調研總結之後,龐聰聰發現現在想再提高一點產量,就需要農民把體力耗盡才行。從農民的角度來看,這種投入與產出比並不劃算。城市內部的電力供應都勉勉強強,此時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在農村投入電力。蒸汽機又笨重又不方便,投資成本與維護成本太高,並不適合在農村大規模使用。
國資委的人都不是傻瓜,認真正經的開會總結一下,加上資本論的引導作用,大家都能明白中國的飛速發展其實係於韋澤一人之手。韋澤引領著光複軍開發出眾多匪夷所思的技術,這些技術與社會需求相
結合,在全新的製度之下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當前的社會製度已經沒有大改的空間,人民的需求依舊強烈,甚至比以前更強烈。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韋澤再次領軍推動中國科技的發展。隻要韋澤能夠讓中國的生產力得到突破,現在麵對的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到底是哪種突破才能解決問題,國資委的同誌其實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種技術的進步才能稱為突破,國資委的同誌真的不明白。大家能確定的隻有一件事,在現在的中國,如果有一個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那就非韋澤莫屬。在討論中,國資委的同誌確定了一個事實。十幾年來中國的所有進步,社會、科技、軍事,究其源頭,無一不是來自韋澤。如果連韋澤都無力推動這次突破的話,大家就真的不知道還有誰能帶領著中國繼續進步。
有些時候明明白白的事實就擺在眼前,大家卻認不清楚。就如在這次討論之前,國資委的這幫人隻是知道韋澤是大家的領袖,大家需要跟著領袖往前走。韋澤北上,國資委開始自己幹起來。
中國農民分到土地之後心氣高,想著盡快靠自己發家致富。國資委有了權限與行動力之後,每一個成員同樣也都想幹出巨大的成就來證明自己。想幹出巨大的成就,他們才發現最好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站在巨人的肩頭。國資委的同誌看清楚了自己明顯不是巨人,國資委的同誌更看清楚了他們其實早就站在了巨人的肩頭,正是這個巨人把他們帶到了今天的高度。
讀完了經過修改之後的共識,就等著最後的意見匯總。卻沒有人先發言,對過去的總結,對未來的期盼,該說的在共識裏麵已經講過,要提出新意見的話,就隻能把共識裏麵的內容推翻掉。之所以不吭聲,是因為在韋澤北上的時候有些同誌興奮的說過,“我們努力幹,等都督回來的時候給他一個驚喜!”即便沒這麽公開發言的同誌,其實也很認同這個看法。沒想到的是,不用等韋澤回來,大家就要主動請求韋澤回來帶領大家工作。
除了這個相對表麵上的事情之外,相當多的同誌都曾經認為正是包括他們在內的這些人的努力,才讓韋澤站到了現在的地位上。對事實的重新認識卻顛覆了他們的舊有觀點,如果沒有國資委的這幫人,韋澤隻用找其他的一批人做手下即可。如果沒有成為韋澤的部下,國資委的這幫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地位與高度。
或許是因為身為比男性更加弱勢的女性,龐聰聰早就看清楚了這些。在討論中她也看清楚了這些死要麵子的男性同事們內心深處的那種傲慢。當了那麽久的廣東省委書記,龐聰聰非常清楚男人那點麵子對他們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她一言不發,不去毫無意義的刺激大家的自尊心。
沉默了好一陣,國資委的副主任終於開口說道:“我們一定要請都督回來主持工作。大家怎麽看?”
“同意!”“同意!”
很短時間之內,所有人員都認真的表達了完全一致的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