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馬上就要回國,所以我明確表達一下中國的立場。中國認為保加利亞議會本身是合法的機構,保加利亞議會有權力選出他們認同的領導者。當然,保加利亞作為奧斯曼帝國治下的一個行政區,保加利亞的行政長官有必要接受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府的委任,作為最後的手續。就如我們中國是高麗、越南、暹羅、以及夏威夷的宗主國,他們國家最終決定誰來當國王,這是高麗和暹羅本國的問題,最終對國王人選的認同,是我們中國的權力。這種權力不容破壞。基於我們中國所堅持的理念,我們認為英國方麵的建議是符合道義的。”中國外長李新侃侃而談,其他與會各國也就姑且這麽聽一聽。
李新的發言說的清楚,他馬上就要離開柏林回中國去了,留在柏林繼續參加會議的是中國駐德國大使。李新的表態就是中國的表態,也僅僅是一個表態而已。一旦中國代表離開,此次決定保加利亞命運的會議中就不受任何中國的影響。
各國代表很寬容的聽著李新的話,並沒有想較真的意思。而且李新所說的也不是什麽驚世駭俗的理論,宗主國對於藩屬國的權力之一,就是決定藩屬國的領導人人選。
像是俾斯麥首相這樣的精明外交家也聽出了中國外長李新的意思,高麗、越南、暹羅都是遙遠的亞洲國家,在中國已經掌握了幾乎整個西太平洋的現在,歐洲國家現在並不真正在意。倒是中國在如此正經的場合把夏威夷給拿出來,這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夏威夷對於德國是遙不可及的地方,俾斯麥首相看到英國外長的臉色變了變,他心裏麵倒是一陣高興。
中國對夏威夷動手並非現在才開始的,英國知道中國的太平洋艦隊已經在夏威夷築起了港口與要塞。在太平洋中也沒有別的海軍能與中國艦隊抗衡,實質性的控製已經完成。依照中國的尿性,估計要不了多久夏威夷當地土人就變成中國人了。中國已經向英國明確表明,中國要成為太平洋的霸主。英國對此雖然不滿,卻隻能暫時閉口不言。
臉色難看的並非是英國一家,俄國與奧匈帝國的外長臉色都不好看。這兩個互相敵對的國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控製保加利亞,中國支持英國人的觀點,那就意味著反對這兩國的立場。但是兩國也沒出來反對,既然中國已經明確要放棄對保加利亞的實質影響力,李新說什麽也就是一說。
發表了一番常識論點,李新就離開了柏林。離開柏林之後,李新卻直奔倫敦。他要與英國海軍部進行一次談判。
“我國希望購買貴國的老式火炮技術。”李新開門見山的說道。
英國海軍大臣愣了愣,雖然事前已經有過秘密聯絡,但是中國購買的技術內容也實在是大出英國海軍意料之外。海軍大臣問道:“閣下確定要購買舊式火炮技術麽?”
“你覺得我們把管退式14寸
口徑火炮賣給南美國家很合適麽?賣給南美和賣給德國有什麽區別不成?”李新笑道。
海軍大臣隻是微微搖頭,這話說的夠透徹。德國開始大量建造軍艦,如果讓德國佬拿到最新的管退式火炮技術,不管德國的艦艇技術水平如何,他們的火炮技術定然能得到飛躍發展。那對於英國絕非好事。道理很明白,但是英國海軍大臣提出了英國海軍部的懷疑,“貴國就沒有老式火炮的技術麽?”
李新被這個問題給問住了,他對海軍裝備了解不多,新式舊式在他心中隻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中央認為英國的舊式艦炮經過多年發展,技術底子厚,設計水平高,更加上英國佬已經不需要這些技術了,用合理的價位買下這些技術也是個不錯的事情。
聽了英國海軍大臣的問題,李新才第一次考慮到這個問題,中國好像從來就沒有發展過“舊式火炮”。道理是很容易就能弄清楚的,如果中國發展過舊式火炮,那直接采用中國的舊式火炮技術就行,何必從英國人這裏購買的。之所以從英國人這裏購買,擺明了是因為中國的舊式火炮技術很低,與其自己研究,不如從英國這裏購買來的方便。
外交部長從來不會被問住,也不能被問住。李新笑道:“我們的舊式火炮技術發展的時間短,而且很早就被新技術淘汰了。英國的技術無疑是舊式火炮的巔峰,我們中國做生意很仁義,就算是沒有新的。給舊的也要給最好的。”
這件事大概就這麽糊弄了一下,英國海軍大臣也沒理由追問太多。雙方談了之後,英國海軍大臣向中國開出了500萬英鎊的天價。
被這個價錢嚇了一跳,李新幾乎是本能的說道:“我覺得給五千……五百鎊就不錯了。”畢竟是幹過商務部,最起碼的漫天要價啄地還錢的技術也沒有完全荒廢。五百萬鎊都夠造好幾艘老式戰列艦。而且說五千的時候李新也覺得這價錢給的太高,中國需要的是火炮製動的裝置,而不是整個火炮。這玩意給五百磅都嫌多。
看李新沒有上當,英國海軍大臣爽朗的笑道:“要麽這樣,我們海軍部有一些專利想出售,如果中國願意購買的話,我們倒是可以考慮進行合作。至於火炮的問題,我已經了解了中國的誠懇態度,價錢太高也的確不合適。”
最後的談判結果是中國出了四千鎊,從英國購買了一部分“老式技術”。中國和英國都不願意把最新技術賣給第三國,英國人還好些,反正他們暫且認同了自己的落後地位。而中國處於領先地位,自然不希望通過技術外流讓別國更快的追趕。
此次談判與其說是購買技術,還不如說是一場很含蓄的外交表態。這其中的意義隻有兩個海軍大國自己心裏麵清楚。
搞定了這些之後,李新離開了倫敦,踏上了歸國的路程。眼瞅著就到了1885年的年末,整整一年時
間在外秒東奔西走,李新隻想著趕緊回家團聚。
就在李新乘坐的船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時候,李新得到了消息,柏林會議談崩了。
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立場一樣,而德國與奧匈帝國的立場則是要由德國和奧匈帝國推舉出一個保加利亞大公。俄國沒想到德國與奧匈帝國居然這麽插刀子。在德國訪問的俄國沙皇怒氣勃發,幹脆就直接回聖彼得堡了。而俄國外長也學了李新的樣子,撂下了俄國的立場,“現任保加利亞大公是民選的合法大公,這個人的地位不容動搖。而俄國要根據他們和保加利亞的協議,對於保加利亞有諸多權力。”
撂下來這番硬話,俄國外長也離開了柏林會議。剩下的英國、奧斯曼帝國、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則繼續開會。根據中國駐德國大使提供的情報,這幾個國家最終拿出的是“恢複保加利亞秩序”的決議。
這個決議看似輕飄飄的,說了一通有關保加利亞現在秩序混亂,當地政府不被承認的廢話。最後做出了“幾個大國都認為,有必要恢複保加利亞的秩序。這種秩序的恢複有利於歐洲的和平與穩定。”
輕飄飄的話裏麵透露出來的是濃烈的殺機,什麽叫恢複秩序,恢複秩序的第一步驟就是要推到現在的保加利亞政府。至於推倒了現任政府的過程以及結果會帶來什麽,這就不是歐洲大國要關心的問題。李新很清楚,這是所謂列強一致的原則下製定出來的決議,想執行這個決議,就要看到底是誰親自下場來執行了。
“到底是奧斯曼帝國?還是奧匈帝國?這可是有的看了。”放下電報,李新用標準看熱鬧的心態輕鬆的猜測著。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讓歐洲列強那麽如意,俄國夠直白,他們二話不講就強化了在高加索地區的攻勢。這場戰爭原本已經到了最後,俄國在阿塞拜疆地區大殺一番,基本肅清了親奧斯曼的力量。那些反對俄國的阿塞拜疆人要麽被殺,要麽被迫逃到了奧斯曼帝國國內。現在俄國強化了軍隊部署,開始繼續全力南下。出兵的路線不僅包括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的交界,一支部隊通過了伊朗境內從東側繞過奧斯曼帝國的要塞,直奔奧斯曼帝國亞洲部分。看那個氣勢洶洶的模樣,大有要殺進巴格達,進軍敘利亞的意思。
對於俄國人的反應,英國立刻進行了反製。除了英國海軍再次通過博斯布魯斯海峽出現在黑海,英國也開始調動自己在印度的兵力,做好了進入伊朗境內作戰的準備。
此時的印度並沒有到印巴分治的年代,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還是歸屬在大印度範疇之內的地方。這個印度語伊朗有著漫長的邊界線,大可以直接進入伊朗作戰。
也許是因為見慣了中國那種不出手則以,出手就要勝利的戰略。對於俄國這種簡單粗暴的戰略,李新覺得很可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