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哈默最後選擇了找一個理由來搪塞陳啟民,而不是直接站出來脫離陳啟民。

陳啟民在收到消息之後也隻是微微一笑,哈默靠不住他早就有所預料。

不過這人也並不是完全就不能用了,既然他現在的不想徹底的得罪自己,那麽當美國的情況越來越不好的時候,他也還是會來找自己的。

到時候,陳啟民有的是辦法料理他。

這個時候,陳啟民的注意力已經集中到了另外一件事上。

在珍珠港這麽勁爆的新聞壓製下,一個本應非常重要的消息被大多數人給無視了。

那就是曼尼普爾共和國加入到了亞共體的大家庭之中。

這個曼尼普爾共和國自然就是陳啟民扶持的,剛剛被他從英印軍手裏奪過來的曼尼普爾邦了。

事實上,曼尼普爾共和國建國和曼尼普爾共和國加入亞共體是同一時間發布出去的。

這兩條消息都被全世界大部分的民眾華麗麗的無視了。

可是印度人不能無視啊!

尤其是尼赫魯!

對於陳啟民紅果果的分裂他心目中的“大印度斯坦”的行為,他自然是大為光火。

他不僅發表公開講話痛斥陳啟民的行為,而且還徹底的放棄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信念,開始公開號召印度民眾站起來反抗陳啟民的**。

英國作為印度的宗主國自然不能毫無表示。

隻是,英國現在本就跟中國處在戰爭狀態之中,丘吉爾能做的表示也不是很多。

他隻能發表公開講話譴責陳啟民公開分裂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

對此,陳啟民倒是親自發表公開講話回應了這一點。

“曼尼普爾地區在曆史上本就是一個長期的獨立王國,是英國人的出現讓他們不得不被並入了英國的印度殖民地之中。”

“而且曼尼普爾地區是信仰基督教的,與印度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曆史和文化的因素加在一起,讓曼尼普爾對印度的歸屬感不強,分離情緒卻很強烈。”

“中國隻不過是順應了當地民眾的想法順勢而為而已。”

陳啟民的講話可以說是直接捅了馬蜂窩了!

因為陳啟民的話甚至可以被看成印度分裂勢力的指路明燈!

要知道,現在的印度是在英國人的掌控之下的。

不過,跟一般人印象中的不太一樣的是,英國人實際上也沒有完全統一印度。

在印度,直接受英國統治的隻有十一個省,這一部分大概占據了印度的2/3,是印度的精華所在。

而在剩下的三分之一之中,分布著大大小小五百多個土邦!

這些土邦雖說共同尊奉英女王的領導,但基本上也都是半獨立的城邦,說他們是半獨立還是因為他們需要給英國人上稅,其他的時候他們基本上獨立的。

要這麽說,印度其他地區的分離情緒也很高啊。

畢竟,在種姓製度之下,所謂的民意就是扯淡,一個地區的走向完全就是看領導人們的想法。

對那些土邦的領導人來說,能做真皇帝誰願意做土皇帝?

之前是沒辦法,現在有中國人支持,誰能保證他們不會站出來“爭取獨立”?

這還不算!

陳啟民的講話最陰損的地方就是拋出了信仰問題。

眾所周知,在被英國殖民期間,印度其實是有三大宗教的。

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錫克教。

伊斯蘭教就不說了,後世的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都曾經是英國的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

也曾經是甘地和尼赫魯規劃中的“大印度斯坦”的一部分。

在沒有陳啟民介入的時候,這兩塊地方在後來都沒有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現在有了陳啟民的介入了支持,他們更不可能再加入到印度中來了。

而且,即便是後世的印度信仰伊斯蘭的人也是不少的。如果陳啟民下手再狠一點,誰知道他會將印度分割到什麽程度?

這個還算可以了。

畢竟甘地雖然比較理想化,他很認為“大印度斯坦”能夠實現。

但是尼赫魯卻沒有那麽天真,他知道,所謂的國大黨和整個印度爭取獨立的統一戰線,就是各民族暫時放棄爭議合作的結果。

然而,他們在未來的分道揚鑣其實在現在就已經有了預兆。

真正讓尼赫魯感到恐懼的還是錫克教!本來,錫克教還是在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下誕生的。

但是!

在印度,錫克教是真真正正的異類!

舉個栗子,女性在印度是個什麽處境大家都懂。但是錫克教卻認為歧視女性是一種非常野蠻的行為。

同時他們強調平等友愛,也強調實幹,和堅持種姓製度並且習慣性躺平的印度教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然而,即便在後世,錫克教的人口也不到1700萬,連印度總人口的百分之二都不到。

但是在印度,錫克教卻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印度的士兵在大家眼裏是什麽形象?

這種形象或許有千千萬,但一定有一種形象是不帶鋼盔卻用頭巾包頭,而且還留著大胡子的。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印度士兵都要戴頭巾,用頭巾將自己的頭緊緊包裹並且還留著大胡子是錫克教的標誌之一。

為什麽明明隻是少數族裔的錫克教卻能將自己的形象固化在印度的國家形象之中?

這個鍋還是英國人的!

錫克教所在的旁遮普省是印度的大糧倉,他們用不到印度2%的人口卻為印度貢獻了50%的糧食。

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們的家園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寶地啊!

這麽一塊寶地卻被一幫“異教徒”掌握,印度人能幹嗎?

當然不能啊!

所以,從錫克教的上師那諾的時代(1469-1539)算起,錫克教和旁遮普的曆史幾乎就是被印度的其他“同胞”攻擊和壓迫的曆史。

但,他們還是用自己的英勇和武力守住了自己的家園。在這個過程中,錫克教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尚武而且軍事化色彩濃厚的宗教。

再加上旁遮普的糧食比其他地區更充裕,所以錫克教徒普遍比印度教徒顯得高大且更加能征善戰。

英國在殖民印度期間自然是不可能放過旁遮普這塊寶地的。

同時他們也更喜歡招募高大威猛、英勇善戰且不愛躺平的錫克教士兵來作為自己的仆從軍。也正是他們將錫克教印度士兵的形象帶到了全世界。

烏和麒麟通過cg技術創作的畫作《g7》之中,那個代表印度的士兵就是一名掛著吊瓶的錫克教士兵。

那麽問題來了,遭受了印度教五百多年不公正對待的錫克教願不願意和其他“同胞”分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