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說的多掌握一種語言,不僅僅是英語,也包括其他各種各樣的小語種。很多人問為什麽要學外語,尤其是在翻譯軟件這麽便捷的今天,很多語言幾乎可以實時翻譯,為什麽還要費腦子學外語呢?答案如下:第一,會外語很方便;第二,學外語更多學到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第三,真的能賺錢。

最新數據,在這個畢業就容易失業的今天,小語種專業的人,工資都十分可觀。除了英語,你也可以試試這些語言: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日語、俄語等。

掌握這些語言的人,在國際上都是短缺的。

比如法語就十分實用,學會法語不僅可以在法國很好地生活,加拿大、比利時、瑞士、海地都把法語當成第二、第三官方語言,不少本科生畢業後,都會選擇到國外工作,國際上法語翻譯人才十分欠缺,所以,公司開的工資都非常可觀。

“一帶一路”沿線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有幾十種官方語言。其中,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等專業人才都很緊缺,就業前景非常樂觀,學一門外語簡直是再好不過的投資。

不僅如此,學習外語還有個非常大的好處:改變你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可以用機器翻譯語言,但是機器翻譯不了文化,就好比無論一個人的英語多麽好,都不能翻譯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樣優美的詩句,很多外國人也正是為了理解這樣的詩句,才決定學中文的。

語言除了語言本身,背後還有大量的潛意識、大量的文化內涵,而學外語的作用就是:改變你的偏見,用不一樣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我在很多年前認識一位學西班牙語的朋友,我問他你怎麽看《百年孤獨》,他說,這是一本你隻有看原版才知道它很牛的書。我雖然也看過很多遍中文版,但總感覺在翻譯的過程中,丟掉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麽,我想也隻有我學完西班牙語才能得知吧。

其實中文裏也有很多東西是外語翻譯不了的,比如宮保雞丁、老婆餅、夫妻肺片、獅子頭。再比如我們中國古代的青樓、鏢局甚至忠孝的概念,這些放在外語裏都非常奇怪。曾經有一位美國的朋友跟我討論了半天什麽是鏢局,最後他非常確定:鏢局就是我們現在的快遞小哥,隻是他們現在不拿刀了而已。

我自己在學英文的時候,一開始在心裏總是會把學到的東西翻譯成中文,可是學到後麵,才發現很多語言都是沒辦法翻譯的,那種強行的翻譯,對語言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比如雪萊的詩、莎士比亞的戲劇,如果你不懂外語,不懂對方的文化,你可能會覺得它好看,但不會覺得它偉大。但如果你懂外語,你總能感覺這世界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用自己的母語思考的。久而久之,我開始逼著自己用英文去思考了,具體怎麽做呢?

我開始看英文原著、英文報刊,逼著自己看美劇時不看字幕,去感受那種語言環境。

一開始難度很大,養成習慣後,也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學外語並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在美國,大學生幾乎都會兩種語言,哈佛、耶魯這些頂尖大學的學生,有的甚至會三四門外語。這都是生活的常態。

如果你問我除了英語,還有什麽語言是值得推薦學習的?

首先要看難易程度,有句廣為流傳的話是這樣說的,三分鍾韓語,三小時英語,三周的日語,三個月的德語,三年的俄語,三百年的阿拉伯語。所以你應該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

以下是我認為值得推薦的語言。

法語:

英語和法語分屬兩個語言族,直到今天,法國人對英語依舊十分排斥,可英語中最常用的單詞裏,有81%來自法語和拉丁語。英語和法語真是一對歡喜冤家,當你學法語時,你會發現法語中有大量的英文詞匯。很多法國人都為優美的法語而驕傲,拒絕學習其他語言。但是英國工業革命以及美國崛起之後,英語就逐漸地替代了法語的地位。

西班牙語:

全球超過5.5億人都講西班牙語,西班牙語同時也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覆蓋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的眾多國家。

日語:

近幾年來,日企在我國沿海城市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日語人才的市場就變得緊俏起來了。多種跡象表明,語言的掌握應用和外資企業就業有著息息相關的互動性。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日本旅遊,他們發現,日本人真的不會說英語,想要交流要麽用手語,要麽還是要學點日語。

溝通錦囊:

當你發現和別人已經沒話說時:

第一,從外表入手。

從細節入手誇對方,比如著裝、包、鞋子、首飾、發型等。

第二,選擇開放式的話題。

不要給對方二選一的封閉式問題。

每個問題後麵加一句:你覺得呢?你是怎麽做到的呢?等等。

第三,準備一些萬能的問題模板。

最近讀了什麽書?

假期去哪裏比較好玩?

看了哪部比較好看的電影?

拋出這些問題就把談話的重點轉移到了對方身上。

實戰筆記

溝通錦囊:

如何有效向別人提問:

第一,把自己的疑問匯集成一個核心。一個核心結束後,再匯集到另一個核心,切記不能多點開花。

第二,別提出虛頭巴腦的問題,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實戰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