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後方上億英裏之處,一片冷寂,人跡未至。“深太空監測者79號”在小行星糾纏交織的軌道間緩緩飄移。三年來,它承接的任務還沒出過任何紕漏——這不能不歸功於負責設計的美國科學家、負責建造的英國工程師,以及負責發射的俄羅斯技術人員。一台精細的蛛網狀天線,截取通過的各種無線電波噪音。在過去遠較單純的年代,巴斯噶曾經天真地稱之為“無盡太空之寂靜”,現在則是毫無間斷的劈啪、唏噝之聲。輻射偵測器接收、分析從銀河係以及更遠的宇宙深處傳來的宇宙線;中子和X光望遠鏡密切注意肉眼視力所及之外的奇異星辰;磁力計觀察太陽風所產生的風暴——太陽以每小時百萬英裏的速度,將纖細的等離子噴向環繞它運行的行星表麵。所有這一切,以及其他許多還沒談到的事情,都被“深太空監測者79號”耐心地記錄在它澄澈的記憶裏。
在許許多多的天線裏(現在已經沒有人驚歎這些天線的神奇了),有一根永遠對準離太陽不太遠的地方。如果這裏有人觀望的話,每隔幾個月,可以看到遠方這個目標——那是一顆燦爛的星球,鄰近還有一顆光亮略弱的伴侶。不過多半時間,那顆星球都隱沒在太陽的光亮中。
每隔二十四小時,觀測器會把自己耐心儲存的信息,整齊地匯聚成五分鍾的脈衝,傳送回遙遠的地球。經過十五分鍾之後,以光速前進的脈衝會抵達目的地。專門負責接收電波的機器會等在那裏,把信號放大、記錄,然後匯總到儲藏在華盛頓、莫斯科和堪培拉的全球各個太空中心機房長達幾千英裏的磁帶中。
第一顆人造衛星大約在五十年前進入軌道之後,從太空洶湧而下的信息脈衝難以計數。這些信息全都儲存起來,以備有朝一日有助於知識之進展。這些原始素材中,要處理的隻有微不足道的一丁點,但是誰也說不準十年、五十年甚或一百年後的科學家會想到要參考其中哪一點觀察數據。因此,所有的信息都要存盤記錄,堆放在空調恒溫的儲藏庫裏。為了避免意外損毀,還複製三份存放在三個中心。這才是人類真正的寶藏,比起那些鎖在銀行保險箱裏、用處不大的黃金,這才是價值連城。
現在,“深太空監測者79號”注意到一種相當奇特的信號——一種很微弱,但是很清楚的擾動,如漣漪般傳過太陽係,和它過去觀察到的任何天然信號都大不相同。它自動地記下了方向、時間、強度,幾個小時後,這個信息就會傳回地球。
同樣地,一天繞行火星兩次的“軌道船M15號”,緩慢運行在黃道麵上方的“高傾角探測器21號”,甚至“人造彗星5號”也都接收到了——“人造彗星5號”沿著一條遠航一千年也到不了的軌道,往冥王星之後的太空荒野中航行而去。它們全都注意到那股突然幹擾到儀器的奇異能量,也都及時自動回報給遙遠的地球,儲存到內存中。
這四部太空觀測器,從相隔幾百萬英裏的不同軌道,傳來各自的信號。計算機也許察覺不到這四組特異信號之間的關聯,不過等高達德中心的輻射預測員開始讀他的晨間報告時,他一定會知道過去二十四小時裏,太陽係裏發生了很奇特的事情。
他隻讀到這段能量軌跡的片段,不過,等計算機把數據投射在“行星現況布告板”之後,這道軌跡將清楚明白,一如飛機橫越無雲天空所留下的水汽尾,一如初雪之後地上印出的一列腳印。某種非物質形態的能量,投射出噴霧狀的輻射,仿佛高速賽艇的尾波,從月球的表麵直往深遠的星空而去。
[1] 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1422—1492),英國最早運用活版印刷的人;約翰內斯·古登堡(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西方活字印刷術發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