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7-15所示為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及其各分項指標的變化趨勢。從圖中可以看出,1993—2009年間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呈現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1993—1995年間生態效益指數快速下降,1996年有所上升,1997年又開始下降。從2008年開始,生態效益指數又逐漸上升。從分項指標來看,貿易環境效益指數變化趨勢同生態效益指數類似,1993—1995年間快速下降,1996年有所回升,1997—2007年間持續下降,2008年逐漸上升。貿易資源效益指數則先下降後持續上升,1993—1998年間中國貿易資源效益指數不斷下降,表明中國出口貿易耗費較多的能源,進口的資源相對較少。1999年開始,貿易資源密集度持續平穩上升,表明貿易的資源效益在不斷提高和改善,出口能耗不斷降低,進口資源逐漸增加,有利於中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使用。

圖7-15 生態效益指數及其分項指標

7.3.1 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影響因素及機製

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分項指標主要包括貿易環境效益指數和貿易資源效益指數。影響貿易環境效益最主要的因素是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影響貿易資源效益的因素包括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和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因此,影響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

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的大小會影響貿易環境效益同時也影響貿易資源效益。一方麵,工業製成品出口的增加會加大出口貿易的“三廢”排放,對環境帶來危害,不利於貿易環境效益的改善;另一方麵,工業製成品出口的增加消耗國內更多的資源和能源,不利於資源的保護性利用,降低貿易的資源效益。表7-10所示為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額與貿易生態效益指數。可以看出,1993—2011年間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額不斷增加,而生態效益指數則不斷下降,從變動趨勢來看兩者呈現較強的負相關關係。

表7-10 1993—2011年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額與生態效益指數

續表

我們采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來衡量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該值越大表示進口的能源和資源越多,減少國內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值越小表示出口消耗的能源和資源大於進口所消耗的能源和資源,增加國內資源壓力,不利於資源的保護利用。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主要通過影響貿易資源效益來影響生態效益指數。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越大,越有利於改善貿易的生態效益;反之,則不利於貿易生態效益的改善。圖7-16為生態效益指數與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散點圖。可以看出,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與生態效益呈正相關關係,即進口相對於出口越多,越有利於生態效益的改善。

圖7-16 生態效益指數與進出口貿易資源消耗差異散點圖

7.3.2 實證分析

本部分引入非結構化的多方程模型,將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之比引入係統中,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並利用脈衝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來討論各變量衝擊對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動態影響,探討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長期規律。

選取ENI、IE和IM3個變量分別代表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之比。為了避免數據的劇烈波動並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對工業製成品出口額IEt和進出口之比IMt分別取自然對數,記為lnIEt,lnIMt。

1.相關性分析

表7-11所示為變量之間相關係數矩陣。可以看出,生態效益指數和工業製成品出口額之間的相關係數高達-0.899,生態經濟效益指數和進出口之比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59,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之比間的相關係數為-0.495。表明生態效益指數和工業製成品出口之間呈現強負相關關係,生態效益指數和進出口之比呈現正相關關係。

表7-11 變量相關係數矩陣

2.趨勢分析

圖7-17為3個變量的水平序列圖。從變化趨勢看,水平序列都為非平穩序列,但變化趨勢不同。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水平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時應包括趨勢項和截距項。圖7-18為3個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圖。可以看出,差分後的序列較為平穩,且具有相似的變化周期,表明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係。

圖7-17 水平序列圖

圖7-18 一階差分序列圖

3.平穩性檢驗

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的是ADF檢驗,結果見表7-12。

表7-12 變量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注:檢驗形式(C,T,K)表示單位根檢驗中含有常數項、時間趨勢項和滯後的階數;滯後階數按AIC和SC最小原則確定。***、**和*分別表示1%、5%和10%的顯著水平。D(·)表示變量的一階差分。

由結果可以看出,在1%和5%的顯著水平下,變量ENI、ln IE和ln IM的ADF統計量絕對值均小於相應的臨界值的絕對值,接受原假設,即序列存在單位根,表明3個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而在其一階差分中,DENI、DlnIE、DlnIM的ADF統計量絕對值均大於相應的臨界值的絕對值,拒絕原假設,表明3個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序列,即這些變量為一階單整序列。

4.協整檢驗

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Johansen極大似然法對多變量係統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見表7-13。

表7-13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結果顯示,在不存在協整方程和存在最多一個協整方程的原假設下,跡統計量值均大於5%顯著水平的臨界值,而在存在最多兩個協整方程的假設條件下的跡統計量小於5%水平的臨界值,所以接受變量間存在兩協整關係的假設。根據經過標準化後的協整係數,選取一個能準確反映變量間關係的協整方程,其表達式為(括號內參數的標準誤):

可以看出,工業製成品出口在5%的顯著水平下通過了t檢驗,而進出口之比則沒有通過t檢驗,即進出口之比對生態效益指數影響不顯著。協整方程表明,從長期來看,外貿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與工業製成品出口額間存在負向的均衡關係,而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之間的關係不顯著。工業製成品出口額每增加1%,外貿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下降0.00135396,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影響很小而且不顯著。

5.格蘭傑因果檢驗

協整檢驗結果說明外貿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與工業製成品出口額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但是這種關係是否構成因果關係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格蘭傑因果檢驗可以用來解決此類問題。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AIC和SC信息準則標準所判定的滯後階數,選取滯後1期為最佳滯後期,結果見表7-14。

表7-14 格蘭傑因果檢驗結果

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5%顯著水平下,工業製成品出口與外貿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係。

6.脈衝響應分析

通過協整檢驗結果可知,外貿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長期內具有均衡關係,但短期可能會受到隨機擾動的影響,偏離均衡值,但這種偏離是暫時的,最終會回到均衡狀態。同前文,本部分仍采用廣義脈衝響應函數來進行脈衝響應分析。下麵分別給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一個單位標準差的衝擊,得到關於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的脈衝響應圖,如圖7-19所示。橫軸表示衝擊作用的滯後期,縱軸表示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的變化程度;實線表示脈衝響應函數,代表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對各變量衝擊的響應,虛線表示正負兩倍標準差偏離。

圖7-19 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的影響

圖7-19(1)表示生態效益指數自身對生態效益指數的影響。可以看出,本期給生態效益指數一個正衝擊,到第2期,生態效益指數快速下降,此後生態效益指數平穩下降。

圖7-19(2)表示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的變動對生態效益指數的影響。可以看出,對工業製成品出口的衝擊會對生態效益指數帶來負麵影響,本期給工業製成品出口一個正的衝擊,第1期對生態效益指數影響較大,下降幅度較大,隨後生態效益指數受到的負麵影響開始減小,到第2期減小幅度最大,之後該影響不斷平穩下降。

圖7-19(3)表示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的影響。可以看出,本期給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一個正的衝擊,起始階段有正的影響,隨後生態效益指數開始下降,至第2期變為負值,之後負麵影響增加,從第5期開始負麵影響開始逐漸減小。說明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受到的正衝擊後,能夠迅速增加生態效益指數,但持續時間不長。

綜上,工業製成品出口會對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產生顯著負麵影響,且這種影響具有持續效應,但是該負麵影響是在不斷縮小的,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能夠增加生態效益指數,但是不具有持續性。

7.方差分解

圖7-20所示分別為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程度。橫軸表示衝擊作用的滯後期,縱軸表示各變量對可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圖7-20(1)所示為生態效益指數自身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可以看出,生態效益指數自身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下降,至第10期下降到30%左右。圖7-20(2)所示為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可以看出,工業製成品出口的貢獻率在不斷小幅增加,至第10期,出口額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達到了3.6%。圖7-20(3)所示為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可以看出,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在不斷增加,前五期快速增加,此後小幅增加,到第10期,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約為66%。

圖7-20 生態效益指數、工業製成品出口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生態效益指數變化的貢獻率

7.3.3 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部分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了工業製成品出口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對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影響,結論如下:

第一,工業製成品出口同中國對外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呈負相關關係,工業製成品出口額增加,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指數下降。工業製成品出口的增加會提高出口貿易“三廢”的排放,加大中國能源和資源的負擔,從而不利於貿易生態效益的改善。

第二,進出口資源消耗差異即進出口之比同中國對外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呈正相關關係,即進口相對出口增加會改善中國對外貿易生態效益,但是該效應不顯著,且不能持續。

因此為了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生態效益的提高,關鍵在於優化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中國進出口質量。一方麵,增加初級產品進口,促進國內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麵,減少高汙染高能耗的工業製成品出口,鼓勵服務貿易和綠色貿易的發展,培育中國在服務貿易和綠色貿易方麵的優勢,積極開展同其他國家的經濟合作,促進全球綠色貿易,減少對環境的危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另外,鼓勵企業創新,促進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研發,積極投資高科技產業,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