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中國夢首先是民生夢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人民的夢。具體到每個人實實在在的生活中,中國夢就是民生夢。實現民生中國夢是艱巨而浩繁的曆史使命,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赴後繼、不懈奮鬥;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奉獻精神;要靠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提升自己的文化軟實力。中國民生夢,是基於人民幸福快樂的基礎上,讓人人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保證每個人生活得更加體麵和尊嚴,使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因此,中國夢首先是民生夢;實現中國夢,民生是基礎,是實現夢想的源泉;實現中國夢,民生改善就是最好的詮釋。民生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關係著全麵小康社會的建成、社會的和諧穩定和中國夢的實現。民生問題的求解成為中國夢在現階段的最重要體現,它使中國夢不至於成為一句虛幻、空洞的口號,具備了現實的溫度,使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逐步得以實現,反過來又在每個人夢想實現的匯集中最終實現中國夢。
1.1.2 中國夢首先是個人的“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最偉大的夢想,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所闡析的“中國夢”,它的基本內涵,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首位登頂珠峰的在校女研究生並和青年代表座談時所說的,“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有“夢”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有層次的,從小的角度來看,它首先是個人的“夢”,可以具體化為一個個鮮活人的追求和夢想。平民百姓的夢想,就是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過越幸福。小孩希望快點長大,每天快樂地成長,上個好學校,作業少點,放學後能和小朋友做遊戲;年輕人希望上個一流大學,畢業後找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好工作,收入高點,有自己的房子和車子,找個稱心如意的伴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老年人希望身體健康,沒病沒痛,兒孫繞膝,沒有後顧之憂;男人夢想越來越強壯;女人夢想越來越漂亮;農民希望做個城裏人;城裏人希望安居樂業,保障齊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希望,都憧憬著幸福美好的明天。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體現在解決老百姓關心的一件一件具體事情上。隻有這樣,才能使人民群眾感受到這個夢的好處,是真實的、可以實現的,感覺到這個夢和他們有關係,願意為實現這個夢而付出、去奮鬥。這個夢才能真正成為凝聚人民、激勵人民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奮鬥目標。鄧小平同誌當初之所以要用“小康”這個概念來表述我們的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使每個老百姓都過上更加富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正是基於這個認識。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就是關乎民生的就業夢、安居夢、健康夢、成才夢……通過勤勞創造,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這個夢想,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具體化,是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美好生活的莊嚴承諾。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老百姓的夢,正如習近平同誌在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第一次講話中說到的,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專欄1-1 中國夢VS美國夢
自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複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自此,“中國夢”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詞語。美國《華爾街日報》2014年5月8日文章將新興“中國夢”與老牌“美國夢”做了對比,認為“中國夢”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內心。所謂“美國夢”,廣義上是指美國所宣揚的平等、自由、民主;狹義上則是指一種相信隻要在美國經過努力,不懈地奮鬥便能獲得更好生活的理想。
研究公司Millward Brown和媒體公司WPP對500名中國人、500名美國人和500名英國人進行了調查,發現“中國夢”在國人中的影響力遠超“美國夢”和“英國夢”對各自國人的影響。七成受訪中國人稱,實現“中國夢”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作出類似表示的美國和英國受訪者比例分別為65%和39%。
研究顯示,許多中國人是發自內心或出於實用主義原因支持“中國夢”概念,因為和政府保持一致是確保他們得到自己所需要東西最好的保障。但中國人認為“中國夢”並不是“美國夢”的簡單翻版。“美國夢”這個名詞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流傳的,在文學作品和流行文化中普遍使用,是成功和經濟繁榮的代名詞。而“中國夢”則是為通往更繁榮和公平的社會的道路,是一種對未來的樂觀願景。
研究還發現,61%的中國受訪者認為,“中國夢”使他們對祖國的未來更有信心,65%的受訪者稱“中國夢”使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心。美國人對中國的崛起持有更為肯定的態度,55%的受訪美國人稱中國將在10年內崛起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但持相同觀點的中國受訪者的比例隻有45%。
中美兩國公民都將個人努力置於實現夢想所需要的第一位,但除此之外,“中國夢”與“美國夢”顯然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認為人際關係最重要,美國人則更崇尚勇氣的力量。
資料來源:微天下,2014-05-09.
1.1.3 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夢”
有國才有家,國家富強了,人民才有希望,因此,中國夢之大,上升到國家民族,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社會和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曆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長期居於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行列。據有關學者測算,直到18世紀末期,中國的經濟規模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相當於20世紀末期美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但近代以來落伍了,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侵略下,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飽受世界列強的欺淩和壓迫,輝煌不再,尊嚴難立,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苦苦求索、艱難追尋。中國經過共產黨人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人讓中國人站起來了,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人實施改革開放,讓中國人強大起來了,偉大的祖國又傲然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中國發展道路的偉大與正確,世人都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有智慧和能力實現這個強國富民的複興之夢,建設文明、富強、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為國人乃至世人謀取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科學、健康、幸福、富裕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
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複興,就無顏擔當龍的傳人。中國夢反映的是中華民族複興的追求,體現的是中華民族複興的抱負。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背後,是千年的回響、百年的渴望,這就是讓國家更強盛、人民更幸福,中華民族對世界作出更大貢獻。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是簡單地重尋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曾經飽受列強欺侮、尚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到21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強國才能富民,強國也是為了富民。沒有人民富裕,發展就不算成功;沒有人民幸福,複興就不算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要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進一步說,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
國家夢、民族夢實現了,大河裏的水滿了,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幸福就有了保證,生活的社會保障夢、公共服務夢、生態環境優美和家庭平安夢、精神生活夢等民眾個人願望與精神訴求也就容易實現。從經濟學分析的角度,可以看出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調整城鄉、產業和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實施趕超型科技進步戰略;克服利益梗阻,堅定地推進改革,形成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的體製和機製;深入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體製改革。這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就能夠得以實現,中國人的民生夢就有了實現的基礎。
1.1.4 中國夢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的夢
處於偉大複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處於偉大複興進程中的中國,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難題。一句話,中國夢不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中國,具有5000年文明曆史的泱泱大國,曾經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中國曆史上的輝煌時期,首推漢唐。漢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現在世界上還把中國的語言文字稱作漢語,把中國學稱作漢學,可見它的影響。唐朝是發展得最好的時期,有著又強大又可親的形象。強大而可親,這是毛澤東同誌說過的話,是治國的理想境界。當時是河清海晏、文懷遠人、和睦萬邦的景象。
中國古代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推動了世界文明曆史的發展。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巨著中,李約瑟博士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證據,全麵而又係統地闡明了四千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曆史,展示了中國在古代和中世紀科技方麵的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所作的貢獻。從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隻是到了19世紀才劇降到0.4%。在1800年左右,中國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30%。據《世界經濟千年史》作者麥迪森的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000年為22.7%,1500年為25%,1600年為29.2%,1700年為22.3%,1820年為32.9%,1870年為17.2%,1913年為8.9%,1950年為4.5%,1973年為4.6%,1998年為11.5%。這說明鴉片戰爭之前的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中國經濟總量仍占世界將近1/3,爾後直至新中國成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
中國的衰落,是在明朝中葉以後。鄧小平同誌講過這段曆史:“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明朝中葉大約是在1500年前後,1449年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被認為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曆史學家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也描繪了明朝衰落的情景。他從大曆史觀的角度認為,這不但是明朝的轉折時期,也是中華民族的轉折時期。當時西方已經過文藝複興,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起來了。特別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開始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西方世界發展速度加快。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了這個曆史,這正是在明朝中葉的時候。斯塔夫裏阿諾斯在他著名的《世界通史》裏,把世界史劃分為1500年以前的曆史和1500年以後的曆史,也說明這是個重要的曆史轉折時期。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近100年,但是二者的目的和理念完全不同。這樣,中國就開始落後了。
到了清朝康熙時期,國家看起來還很強大,實際上是落日的輝煌。當時,英國已經過光榮革命,跑在了最前麵。法國經過宗教改革,開始了啟蒙運動。原本落後的俄國也在1698年開始改革,趕上了世界發展潮流。恩格斯稱彼得大帝是“真正的偉人”,能夠順時而變。而清朝卻不了解世界的變化,以為自己很強大,思想僵化保守。康熙也喜歡西學,但不是作為強國之道學的,他不理解其中的新思想,固守自己那套舊的東西,認為西方的東西不過是奇技**巧。中國當時的落後,並非國力不行,而是理念的落後,是生產力性質的落後。大清帝國與歐洲先進國家在認識、眼界、氣勢上,已經不能相比。大清雖大,也隻是囿於一隅,而那些被稱作“蕞爾小國”的西方國家,早已經著眼於全世界了。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兩個主題,占世界人口20%以上的中國,作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而且造福世界,造福各國人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夢注入新活力。中國夢具有極大的契合力,它牽引世界夢,關切各國人民的幸福,在多極化世界中,中國夢需要與他國的發展夢協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中國夢與世界夢的交匯點,把中國夢與世界各國的強國夢進行了巧妙契合,拉近了中國夢與世界發展的距離,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體係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提供正能量,彰顯了中國夢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軸心作用,“世界潮流,浩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國夢帶著一股“造福各國人民”的正能量走向了世界。
綜觀世界經濟危機跌宕,挑戰叢生,中國夢踐行務實合作,不斷向世界傳遞信心,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08~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3%。5年間,中國經濟淨增量占全球經濟淨增量的29.8%。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7.8%,GDPW折合美元比上年淨增9050億美元,占當年全球淨增量的60.9%。2008年世界經濟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與人類財富的“蛋糕”仍越來越大,中國功不可沒,增長引擎地位穩固。
中國經濟增長還是全球經濟的平衡器,中國經常賬戶盈餘占GDP比重已從2007年的10.2%降至2012年的2.3%,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區間,中國主動調整,卓有成效,既為自身經濟可持續發展,也為世界經濟再繁榮作出了貢獻。
中國是世界經濟需求的支撐者。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數據,2008~2012年,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總額的比例由6.9%升至9.5%。2008~2010年金融危機肆虐3年間,全球進口總體萎縮8.4%,中國逆勢增長23.3%。中國不僅是世界最大出口國,也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進口需求每年超過2萬億美元。伴隨著中國家庭收入整體躍升和電子商務等新商業模式的普及,中國正成為“世界市場”,扮演起全球產品購買者和世界需求支撐者的角色。
中國是國際經濟中的匯率壓艙石。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中國自2005年啟動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約33%,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4%,同時人民幣中間匯率波動區間不斷擴大,形成機製逐漸明晰。中國始終以主動、漸進、可控原則把握匯改節奏和力度,顯著促進自身貿易和世界經濟再平衡。在多次國際經濟危機麵前,堅決維護幣值穩定,不參與貨幣競貶,彰顯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風範,成為關鍵時刻穩住局麵的砥柱。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資本新源頭。近年來中國對外投資在全球比例不斷擴大,在全球投資因危機而縮減的情況下,中國投資持續增長尤為可觀。201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十連增,超過1000億美元,流量占全球比例從2002年的不足0.5%上升至5%左右。中國外匯儲備占全球比例從2000年的8.6%增至2013年的35%。中國從資本淨進口國到重要的資本輸出國,從主要購買國債等間接投資,到瞄準實體經濟直接投資,中國在世界投資舞台的角色正在發生曆史性轉變。
中國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積極推動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國際組織近年實施治理改革,中國在世行投票權已提高到4.42%,在基金組織的份額將增加到6.394%,均升至第三位。改革不合理的國際經濟和金融舊秩序,全球呼聲已久,在中國的推動下,幾大國際組織革故鼎新,全球經濟治理民主化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整體發言權與代表性顯著提高。
中國夢的實現,減貧的巨大成就為世界千年發展目標作出巨大的貢獻。按聯合國標準,以最快速度大規模減貧,中國從1981年到2008年減少貧困人口6.76億人,完成全球減貧70%,成為首個提前實現減貧領域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隨著中國夢的實現,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加大了對非洲國家等的資金援助和經驗輸出,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作出貢獻,由此及彼惠及全球。在過去30多年間,有6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對全球減貧事業貢獻率達70%。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提高到12%,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將近30%。
中國以開放胸襟、大國自信融入世界經濟大家庭,在20國集團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等國際平台上奏響“均衡、普惠與共贏”之音,沉著應對來自保護主義者的明槍暗箭,用實際行動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迄今與瑞士、東盟等1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自貿協定或安排緊密經貿關係,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或經貿合作協定,對已建交最不發達國家近5000個稅目商品實施進口零關稅。麵對日益增多的貿易糾紛,堅持協商而非對抗,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對方關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在國際關係領域追求的崇高目標。中國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致力於推動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主張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隻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穩定、增長、發展、信心、潛力、合作,這是中國夢傳遞給外界的正能量,對於動**與不確定**織的國際秩序和世界經濟,中國為人類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專欄1-2 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經濟2014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世界銀行2014年4月29日發布的報告認為,以PPP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1年已經達到美國的86.9%,比2005年的43.1%提高一倍多,這表明,如果以PPP來計算,中國經濟總量正在與美國拉近。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項目”,每6年收集可供比較的價格和支出數據,用購買力評價來衡量不同經濟體的規模及對比關係。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考慮到世界銀行以2011年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而中國經濟增速在2011年後大幅超過美國,因此中國經濟規模可能現在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世界銀行的預測性觀點引起一些媒體的質疑。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指出,通過購買力評價法對中美兩國GDP進行比較存在局限性。由於在國際貿易中,必須以匯率作為付款的基礎,因此在比較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時,匯率法無疑更顯重要。就算以PPP計算,中國的人均GDP在世界上也排在第99位後列。
一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經濟對比方式是誤導性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浮動匯率。雖然PPP消除了一些統計失真,但誤差仍然很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官員史蒂芬·施瓦茲說:“你可以預期人口更多的國家有更大的產量,但按人均計算,中國仍然很窮。”
中國有學者認為,世界銀行的這個報告要正麵地看,但不要驕傲地看,中國2014年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個結論是相對合理的。中國2013年的GDP按當時匯率計算就已經達10萬億美元,而美國是16萬億美元。人民幣用匯率來衡量是被低估的,因為出口給美國的產品中低端的基礎產品占多數,低價銷售時反映的幣值也會被低估,同時,美國出口給中國的則是金融服務、創意設計等高端產品。嚴格說來,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兩三年前就超過美國了。
資料來源:環球時報,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