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在追求價值中的衝突、人的困頓、惡的**來看,本章稱作“價值的世界”是否確切似乎是可疑的。世界是一種秩序,世界是一個宇宙,世界構成了一個整體。由於價值隻存在於人那裏,所以一個價值的世界也隻能存在於一個有著良好秩序的完全整合在一起的人身上。而真實的個人和真實的社會並不呈現出“價值的世界”這樣的表達法所蘊涵著的有序的景象。那麽,沒有“價值的世界”嗎?
日常經驗肯定不是一個價值的世界。它是一片混沌,是欲望的衝突。如果你傾向於酗酒,某個群體中的許多人會把你譴責為卑鄙無恥的;如果你在酒精中發現了細微的價值,會有另一個群體的許多人更加猛烈地譴責你。資本主義體係中的經濟生活是戰爭。宗教信仰會引起激烈的對抗。上帝將人分為不同種族(盡管“種族”一詞是在模糊的意義上使用的),而種族差異存在於人類當前許多悲劇式處境的基礎之中。人格的、經濟的、宗教的、種族的、國際的混亂事實是現代生活明顯的特征,無須對人類處境進行更全麵的探究來加以證明。我們還需要四處張望嗎?看看你自己,這就足夠了。
宗教的問題,法律的問題,政治的問題,道德的問題,哲學的問題,科學的問題,全都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如何使宇宙擺脫混沌狀態。
當混亂威脅人,把人淹沒時,人有各種方式創造一個價值的世界。他可以訴諸暴力,用武力創造必要的條件來支持他的價值。在一定的意義上,武力必然進入所有的人類關係,使用暴力對於抑製犯罪來說似乎是必要的。但是一個價值的世界不能隻依靠暴力來維持。當人隱約地感到暴力的自殺性質時,便會在衝突著的力量中尋求一種妥協的方式,即至少滿足施暴者的一部分的欲望。曆史證明這種方式隻是在拖延算總賬的時間;邏輯表明這樣做是自相矛盾的,是在否認價值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價值的世界。這樣說並不意味著妥協總是自毀性的和不合理的;倒不如說它的意思是,凡是不以可能最好的價值原則為堅定基礎的妥協都是對價值的背叛。
隻剩下一種建立價值世界的方法。這種方式在柏拉圖那裏被稱作“說服”,在基督教那裏被稱作“皈依”——通過精神的力量來改變人。這是理性之愛在教育中的應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每個人心裏的至善,訴諸他的正義感和思考能力。民主製、基督教和世界的未來取決於共同的準則,所有人都可以應用這些準則來實現價值。因此,價值的世界確實存在於遙遠的未來;但是準則的世界卻可以被每個普通人在某種程度上把握。未來的希望在於這種對共同準則及其應用的不斷增加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