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1964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曆史係研究生,師從白壽彝先生攻讀中國史學史專業。時隔一年多,“**”開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也就中斷了。當我重新開始學習、研究中國史學史時,已是20世紀70年代的最後二三年的事情了。我的研究興趣在中國古代史學領域,並把唐代史學作為學步的起點。1989年出版的《唐代史學論稿》,正是我學步的記錄。在後來的一些歲月中,我仍然以中國古代史學作為研究對象,並希望在前人和師長研究的基礎上,多少提出一點新的認識。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陸陸續續出版的幾本論著,從不同的側麵反映了我的這一心跡。

20世紀中國史學,不是我研究的重點。但中國史學史作為一門專史,尤其是作為曆史學學科的一門專史,自應努力做到上下貫通。對於我來說,盡管難以達到通識的境界,還是應當把古今貫通作為努力的目標。

我涉足20世紀中國史學,始於1982年。那年,為了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我在白壽彝先生指導下,起草了《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一文。此文經白壽彝先生改定,發表在《史學史研究》1983年第1期。我在起草此文時,主要依據白壽彝先生的兩篇文章,即《回顧與前瞻》和《六十年來中國史學的發展》(參見《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649頁作者附記)。因此,此文的主要觀點和基本思路都出自白壽彝先生,我隻是做了一些充實資料和文字整理的工作。此文是較早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做出概括性評價的專文,在史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後來,此文收入白壽彝先生主編的《史學概論》一書(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作為此書的第九章。此後,我陸續寫了一些有關當代史學的短評和文章,如馬克思和曆史科學、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民族特色、怎樣評介西方史學、新中國時期的史學理論成就等,深感作為一個中國史學史研究者,應當多關注一些當代史學的發展問題,這對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很有幫助。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世紀之交的臨近,關於20世紀中國史學發展及其成就的問題,受到史學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和認真研究。由於受到這種時代條件和學術氛圍的激勵,我從不同的側麵撰寫了一些有關20世紀中國史學的文章,也算是以此融入到世紀之交的這一股頗有聲勢的史學思潮之中,雖不能起到積極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也希望成為這股潮流中的幾朵浪花。當然,即使如此,這些文章也還是要受到讀者和史學本身的檢驗。

本書所收錄的二十幾篇文章,包含四個方麵的內容,故分為四編。第一編“史學總相”,是關於20世紀史學發展的脈絡、主要問題及名著的價值等方麵的敘述和評論。第二編“理論探索”,著重討論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同中國史學的關係、新中國史學在理論建設方麵的進展,以及關於如何堅持唯物史觀研究曆史的問題等,講了一些粗淺的認識。第三編“史家研究”,一是討論了梁啟超、章太炎的史學,梁、章二人可以看作是“新史學”之前驅的兩位代表人物;二是就李大釗、郭沫若、侯外廬、尹達等幾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成就與特點及其史學地位做了初步探索;三是對我的幾位老師的治學經曆、學術風格與研究領域等做了一些回顧和整理,對我來說,這無疑是“溫故而知新”。第四編“彰往察來”,顧名思義,這是對20世紀中國史學試圖做一個總括性的回顧,彰顯某些要點;同時對21世紀中國史學的前景,發表一點期待性的見解,可謂一孔之見,供史學界朋友參考。當然,這幾個方麵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講脈絡和趨勢,離不開理論問題;探索理論問題,自不能脫離對史家的評論;而關於史家的研究,又總是包含在這幾方麵之中;對於過去的回顧,必然聯係著對於前景的瞻望。為便於讀者的閱讀,本書在各部分的編次上,沒有以發表時間為序,而是考慮到各部分之間以及各部分內部聯係的需要予以編次。

本書另有兩篇附錄,一是《中國史學史研究八十年》,這是敘述、評價一門專史的發展曆程,因為這是作者的專業所係,故附於此。二是一篇訪談錄,所討論的問題與本書有密切的聯係,故亦附於此。由於本書並不是對20世紀中國史學做係統的和全麵的論述,乃名之曰“散論”。

從史學史的觀點來看,尤其是從曆史觀和曆史理論的發展來看,反思與進取是20世紀中國史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梁啟超等人倡導的“新史學”,在批判“中國之舊史學”的基礎上,力主以進化論的曆史哲學指導曆史研究,以揭示人群進化之“公理公例”,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是一次重要的反思。李大釗、郭沫若等倡導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曆史研究,以揭示人類社會的結構、發展曆程、階段性特點及其發展的規律,並在社會史、思想史、中國通史等方麵的研究和撰述上取得了多方麵的成就,這是更加重要的一次反思。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國思想界、理論界、學術界普遍開展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運動,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曆史條件下,中國史學取得了研究領域的新拓展、研究成果的新成就、理論探索的新境界等,這是又一次重要的和深刻的反思。可以相信,21世紀的中國史學,必將沿著這一路徑繼續前進,譜寫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新篇章。

是為序。

瞿林東

2008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