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寫了46頁的商業計劃書,我第一個想到了劉立佳。
首先,他有創業欲望。我前麵說過,大學就開始創業的他,盡管畢業後在一個待遇較好的單位就職,但內心仍然有創業的想法。
其次,他有資金。讀大學時開樂器店賺了點錢,畢業後在物流公司當主管,薪水待遇也不錯。
再次,他有資源。他的信譽好,認識的老板比較多,能夠幫我找來更多的投資人。
最後,對服裝店的失敗我一直心存愧疚,希望可以通過再次合作實現雙贏。
在將計劃書送給劉立佳之前,我猶豫了好多天。說實話,再次找他我多少有點顧忌:他還會相信我嗎?
短暫的猶豫過後,我想通了:信不信我是他的事,爭不爭取是我的事。沒有試過,怎麽知道行不行?
不過,為了提高勝算,我還是沒有將商業計劃書貿然給他看。我想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讓他認識到商機,再慢慢談投資的事。總之,盡量因勢利導、水到渠成。
2010年7月,正值暑假,我找到了劉立佳和他商量積壓的服裝如何處理。他的意思是全權委托我去處理。然後我們聊了當時很火爆的團購,我"順便"告訴他最近我做了一單畫材團購,發現畫材的利潤蠻大的。又和他談了“藝考熱”,以及十堰地區的美術生規模,十堰地區的畫材店。
這次見麵大約聊了一個小時。中間有幾次我忍不住想直接說出我內心的真正訴求,但是還是被我壓製住了衝動。直覺告訴我,不能太性急。畢竟,一下子要別人投入一大筆錢來做一個他陌生的生意,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告別劉立佳後,我一路上思考如何說服劉立佳再次與我合作。突然,一個念頭蹦進我的腦海:策劃一場“十萬畫材銷售大戰”——一個月銷售10萬元畫材,用火爆的生意來佐證開畫材店的可行性。
這個大膽的計劃讓我非常興奮,但麵臨的諸多需要克服的困難又讓我不得不冷靜謹慎。首先,我擬定了一份進貨單,鎖定了約20個用量大的畫材品種:水彩顏料、油畫顏料、畫筆、洗筆筒等。接著,我在網上找不同的供應商詢價。本來我想找博格公司進貨,但轉念一想:剛和人家談好首批進貨30萬元,馬上又推翻口頭協議,恐怕會給對方留下出爾反爾的不良印象,不利於日後的長期合作。
為了籌集啟動資金,我試著將積壓的夏裝、秋裝賣給服裝店,但他們的出價比我的進價還要低好多。比如說我100元進的,他們隻給我50元。一氣之下,我決定自己擺攤去賣。
夏日炎炎,我每天隻擺早晨、傍晚和晚上。辛苦自不必多說,好在價格便宜(基本上是以進貨價賣),生意還算蠻好,每天能賣兩三百元。碰上周末,則有四五百元。
就這樣,擺了一個多月的地攤,將服裝變現了12000元。加上我自己還有1000多元的積蓄(團購畫材賺了800多元),我口袋裏一共有了1.3萬多元。預計實現一個月銷售10萬元畫材的目標,至少需要2萬5千元來滾動。資金還有缺口,我隻能忍痛半價賣了一批服裝給服裝店,收回了1.2萬多元。庫存的服裝,現在隻剩下一些冬裝,和別人挑剩的,加起來大概不到8000元了。
資金終於解決了,我感覺離成功又接近了一步。
0小規模試驗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拿著商業計劃書找到你,讓你投資一筆錢,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麽?
第一反應肯定是:這個項目靠譜嗎?
於是對方“吧啦吧啦”一番演說,將項目前景描繪得無比燦爛。你此刻的反應又是什麽呢: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他有沒有能力做到他所說的?
這時,“口說無憑”的法則開始發揮作用了。畢竟,需要你大筆現金的投入,你不會輕易相信對方。
可是,如果對方告訴你:這個項目他已經做過了一些小規模試驗,證明項目是可行的。你是不是會動心呢?
要想投資人打開荷包,最好是能夠給他一個已經驗證過了的項目:你看,我已經做了試驗,試驗的結果是樂觀的。而我的“十萬畫材銷售大戰”,其實就是一個小規模實驗。如果這個試驗結果如我所願,我相信投資人的反應一定也會如我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