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懂得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相反,眼裏容不得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人家也會遠遠地躲開你,最後,你隻能成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異己之徒。

隻有豁達的人才能“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豁達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看得很重的事情看得很輕。有人當眾羞辱了你,你隻是一笑而過;你不和他計較,對錯自有公論。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遊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太認真了,就會對什麽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得幹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懂得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相反,眼裏容不得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人家也會遠遠地躲開你,最後,你隻能成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異己之徒。

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極有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短淺,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

要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

一位老太太總抱怨附近雜貨鋪賣醬油的小老板態度不好,像誰欠了她錢似的。後來,鄰居之間聊天,老太太得知了小老板的情況:丈夫有外遇,同她離了婚;老母親癱瘓在床;剛上學的女兒又常生病;每月隻能靠雜貨鋪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也難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

老太太從此再不計較她的態度了,甚至還想幫她一把,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場所遇到不順心的事,實在不值得生氣。素不相識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別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種煩心事使他這一天情緒惡劣,行為失控,正巧讓你趕上了。隻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們就應寬大為懷,不以為意。總之,不能與這位與你原本無仇無怨的人瞪著眼睛較勁。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較真,實在不是聰明人做的事。對方的觸犯從某種程度上是發泄和轉嫁痛苦,雖說我們沒有分攤他痛苦的義務,但客觀上的確幫助了他,無形之中做了件善事。這樣一想,也就原諒他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裏更不要較真,否則你就愚不可及。假若你在家裏還跟在社會上一樣認真、一樣循規蹈矩,每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還要考慮對錯、妥否,顧忌影響、後果,掂量再三,那不僅可笑,也太累了。所以,處理家庭瑣事要采取“綏靖”政策,安撫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當個笑口常開的和事佬。

倘若每天為了生活的得與失,憂與愁煞費苦心,心靈的窗戶被蒙上灰暗的色彩,怎能去理解生活豐富的涵義?倘若被名利交織的網禁錮思想,生活中缺少快樂相伴,怎樣去體味幸福的甘甜?換一種心情,換一種目光,換一種方式,用誠摯和熱情去感受生活,沒有了瑣事的羈絆和纏繞,也就使身心獲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馳騁。

凡事自然最美,凡事看淡就到了最高的境界,人們在高唱“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同時,享受著淡然情愫帶給生活的幸福。人生就是一場和自己的賽跑,前方的美景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因而往往對於眼前觸手可及的美麗熟視無睹。當有一天不得不停下匆忙腳步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依然兩手空空,心中留下的隻是遺憾的痕跡。

要是沒有精神的支撐,人也就隻剩下一張皮囊而已。人的精神源於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無窮的智慧,自信讓瘦弱的人充滿勇氣,讓陷入困境的人看到希望。豁達的人敢做敢為,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生機,讓生活變得五光十色。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能品出個中滋味,用欣賞的眼光去感受身邊的一草一木,感受生活的美好,讓自己在欣賞與被欣賞間幸福並快樂著。用自己欣賞的目光感染別人,讓世界在大家的眼中變得美麗。

人生如旅途跋涉,難免會有淒風苦雨相伴。對於人生的不如意,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接受方式。有的人會自哀自憐,怨天尤人。豁達的人則會把它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並能換個角度去考慮。所有的不開心便會一笑而過。

一個富人丟了很多的金銀珠寶。朋友勸他不要難過。

他卻笑著說:"我為什麽要難過呢?我很高興。竊賊隻竊走了我的財寶,而沒有連我的性命一起帶走。”

豁達的人會在嬉笑怒罵當中把悲愁和痛苦撕個粉碎,會在人生低穀當中播撒下希望的種子,會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