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國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初來乍到,人地生疏,思鄉心切,飲食又不習慣,他不久便病倒了。為了治病,留學生花了不少錢,他的生活漸漸地陷入了窘境。

病好以後,他來到當地一家中國餐館打工,每個小時會有8美元的收入,但僅僅幹了兩天,他就嫌累辭了工。一個學期下來,身上的錢已然所剩無幾,於是趁著放假,他便退學回了家。

現如今,他已經年近三十,這在中國來說就是而立之年,家庭和事業都應該趨於穩定了,但他還是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整日沉迷在網絡中打發時間。沒錢的時候,他就開始向父母和弟弟、女友要錢,於是女友與他分手了,父母不想再管了,弟弟隻能在電話裏“囑咐”哥哥,然後不斷地給哥寄生活費。他隻要能夠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這種活法使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委曲求全,他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幹點什麽或有什麽個人愛好。他反複地責怪父母沒錢,沒能讓他成為富二代。

為什麽一個當初學習成績如此優異的人會變成這種樣子?通常的情況下,人們會說這個人從小被寵壞了,沒有自立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這個人其實是患上了依賴性人格障礙。

依賴性人格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人格障礙,它是一切人格障礙的基礎和雛形。依賴性人格障礙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賴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成年期的心理固著在“口欲期”,以至於使一個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斷延長,有的人甚至處於“終生心理哺乳”狀態。依賴性的人常常被別人稱之為“長不大”、“幼稚”等。

依賴心理其實每個人都有,人是群居性動物,完全失去對他人的依賴根本不能存活。但過分的依賴隻能導致病態。慣於依賴的人應該認識到,這世界上沒有誰是真正的靠山,你真正可以依靠的隻能是你自己,隻有你自己才是你能依靠的人。

那麽要怎樣阻止自己成為長不大的孩子呢?

①糾正習慣

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屬於依賴性的,把這些記錄下來,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

對於自己能夠自主完成的事情,要堅持下去。

對於自主意識中等的事情,提出改進方法,並在以後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做某件事時,聽從了家人、朋友的建議,但對這些意見不能完全認同,你便應該把不認同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家人、朋友聽。這樣,事情中便增加了你自己的意見,隨著自己意見的增多,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不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可采取詭控製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製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例如,你從女友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歡吃披薩,你為她買一個披薩,這看起來似乎是在“完成任務”,但隨著這類事情增多,你會發現這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如果你能主動提議帶女友去郊區度假,或者帶她去參觀某位你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展,就證明你的自主意識已大為強化了。

②重建自信

如果隻是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習慣,而找不到症結所在,那麽依賴性人格障礙也可能複發。重建自信就是要從根本上加以矯正。

(a)回想一下,在你的童年時期父母、長輩、玩伴有沒有對你說過什麽消極的話,譬如“你真笨”、“什麽都做不好,還是我來吧”,等等,這些話肯定對你不成熟的心靈產生了消極影響。那麽從現在開始,在做事的時候告訴自己“我不笨,我和所有人一樣聰明”、“我可以一個人就把事情做得很漂亮”,等等,要不斷地給自己積極的鼓勵和暗示。

(b)選擇一些風險在可控範圍內的事情去做,每個星期做一項,例如:一個人去遠郊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參加某些健康的社交活動,等等,拒絕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人的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心理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