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人隻有在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以後,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才能不斷取得進步。那些不懂得充實自己的人,顯然是愚蠢的。

“成事在人”,這是俗語,也是真理。一件事、一項事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你用什麽樣的態度來付出,就會有相應的成就回報你。如果以勤付出,回報你的,也必將是豐厚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事在勤”實不為過。所以,養成勤的習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需的。

唐玄宗李隆基可算是年輕有為,先誅韋後,又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李家的皇權,他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張說、張九齡都是出自開元前期。

國家漸入正軌後,玄宗以法治國,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冗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貸。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製度予以恢複。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製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製度也就廢除了。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玄宗經常親自出題對縣官們進行考核,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核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然而,開創了盛世之後,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於是不顧倫理道德,就將她召進宮裏,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天寶四年(745年)八月,唐玄宗冊封楊玉環為貴妃。

為了討貴妃的歡心,唐玄宗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700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玄宗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裏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後5天內會變味兒。而楊貴妃生在南方,喜歡吃這種東西。

有了楊貴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肴、珍異珠寶。

在堂妹的關係影響以及他本人財政能力出色的情況下,楊國忠也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各有封賞。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唐朝國運由盛轉衰。到了這個時候,唐玄宗還沒有警覺,他依舊沉湎酒色,荒廢政事,重用奸臣,導致政治加劇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元氣大傷,從此黯淡了下去。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之事,恰好印證了這樣一句話:勤字成大事,惰字誤人生。那些成功人士都會在“勤”字上下功夫,告誡自己莫要懶惰,故能夠有所獲取。而不知進取者,不是一無所獲,就是被殘酷的現實淘汰。

有人將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為人生的艱難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僅僅是遊山玩水,他肩負著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終點,體味人生的意義,無怨無悔地走完人生之旅。旅途上的食糧是勤奮。沒有它,一個人不可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很遠,即使能走遠,也是碌碌無為的,走了很長的路,卻依然兩手空空。隻有勤奮,才能走好人生的路,獲得事業的輝煌。無論是做到的抑或是沒有做到的事,勤奮都可以令你在生命裏做到。成功者不是天生的,都是勤奮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