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戰國時,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好看。北方燕國壽陵地方,有個青年人,不顧路途遙遠,跋山涉水,趕到邯鄲來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

他整天待在邯鄲的大街上,觀看人家怎樣走路。他邊看邊琢磨人家走路的特點,又模仿著做,跟這個人後邊走幾步,再跟那個人後邊走幾步。可是學來學去,總是不像,始終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的步法。

這個青年人心想,也許多年習慣原來的走法,所以學不好。於是他索性丟掉原來的走法,從頭學習走路。從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著手腳如何擺動,又要想著腿腳如何配合,還得想著每一步的距離,把他弄得手足無措。

他越學越差勁,一連學了幾個月,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掉了。他的錢已經花光了,隻好狼狽地爬回去。

邊讀邊想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秋水》,“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概括出來的,後人用它諷刺那些自己無主見、無創造,胡亂模仿別人,不但學不成,反而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掉的人。“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學步”是學習走路的步法。這個成語也寫作“學步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