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王想發兵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國大夫季梁聽說後,立刻從半路上返回來,衣服顧不得換,臉也顧不得洗,匆忙來見魏王。魏王看他這樣風塵仆仆,慌慌忙忙趕來,覺得很奇怪,便問:“你怎麽走到半路就回來了?難道有什麽特別緊要的事嗎?”

季梁說:“是啊,這次我從外地回來,在太行山下看見這樣一個人,他駕著一輛馬車,朝北駛去,卻告訴我:‘我打算到楚國去。’我對他說:‘您到楚國去,為什麽不朝南走反而朝北走呢?難道您不知道楚國在南邊嗎?’他回答說:‘沒關係,我的馬好,跑得快!’我說:‘您的馬雖然好,可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又說:‘不怕,我帶的路費多。’我說:‘您路費多又有什麽用呢,這確實不是去楚國的路呀!’他堅持說:‘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他的這些條件再好,如果朝北走去,離楚國隻能是越走越遠啊!”

魏王聽了覺得好笑,就說:“天下哪有這麽糊塗的人!”

季梁接著說:“現在,大王的誌願是要建立霸業,想當諸侯的首領,一舉一動都應慎重考慮。可是大王卻倚仗國家強大、軍隊精銳,用打趙國的辦法來擴大地盤,抬高威望。大王這樣攻打別國的次數越多,離大王的願望就會越來越遠,這正像那個人要去楚國而朝北走一樣啊!”

邊讀邊想

這個故事出自《申鑒·雜言下》,人們從中概括出“南轅北轍”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往南去的車走在向北去的路上。“轅”,本是車體的一部分,在這裏代表車。“轍”,是車輪軋出來的痕跡,這裏指“道路”。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做事背道而馳,行動和目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