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落。大臣莊辛看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就勸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否則楚國就要滅亡。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罵他老糊塗了,用不吉利的話擾亂人心。莊辛受了委屈,就遷到趙國去避居。五個月以後,秦國果然出兵侵入楚國,占領了楚國的國都。

襄王遭到失敗被迫流亡到城陽。這時,他才覺得莊辛的話很對,後悔莫及。於是他派人到趙國去把莊辛找回來,對他說:“過去我沒有聽你的,弄到現在這般地步,你看我該怎麽辦呢?”

莊辛看到楚襄王有悔過之心,就借機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有一次早晨,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一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他沒有接受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他趕快堵上窟窿,把羊圈修好。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人們都說,丟失了羊再來修補羊圈,也還不算晚呀!

莊辛用這個故事勸說楚襄王,以後要把國家治理好,來補救過失。

邊讀邊想

這個故事出自《戰國策·楚策四》後來人們從中概括出“亡羊補牢”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事情出了差錯,還可以及時設法補救。現在這個成語常和“猶末為晚”一起連用,即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牢”這裏指牲畜圈。“猶”是“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