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健康發展,需要建立3D打印產業支撐體係,應把3D打印技術用於優化新產品的設計開發,並與傳統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相結合。為此,需要建立3D打印產業戰略性資源體係和服務體係。

建設戰略性資源體係

在3D打印產業中,技術是核心,3D打印技術本身作為一項高端的技術資源,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能夠顯示出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而且在國際競爭中,還可能具有扼住對方咽喉的能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應該被加以重視和保護起來。3D打印技術與自然資源是雙向互動的過程,3D打印可以選取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資源作為原材料,在抽象的尺寸、硬度等數據的“指揮”下,將一件件立體的實物呈現在我們麵前;同時,3D打印又是被寄予著厚望——節約並循環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使我們的生產變得環境友好,使我們的社會向著生態和諧進發。

加大對3D打印技術產業化的投入。目前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出現了嚴重錯位,高校和研究機構辦起了企業,甚至放棄長期的一些基礎和共性技術研究,從事短期內能解決生存問題的應用型研究。糾正這種角色錯位刻不容緩,隻有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財政的支撐,3D打印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體係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來,高校負責基礎研究,研究機構負責共性技術研究,企業主導應用型研究和商業化推廣,使三方在市場機製下合作互補,共同推動3D打印產業蓬勃發展。

3D打印技術的開拓創新,3D打印產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我們對製造業轉型升級、國家經濟再上新台階的美好憧憬,也帶來了我們對戰略性資源的安全和利用問題的擔憂。人們已經習慣了無節製地開發和利用資源,以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質量,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比如當前3D打印技術的發展,更助長了人們欲望的膨脹,這將會造成資源利用、生態平衡、環境質量方麵更大的問題。除此之外,從廣義的戰略性資源來講,與3D打印技術息息相關的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也應被充分地考慮,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是推動經濟進步的兩大支柱。技術資源助跑了經濟的一次又一次的騰飛。技術資源的挖掘、傳播也要靠人才,經濟發展對人才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重要技術型人才短缺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麵臨的難題。

形成產業服務體係

加強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建設,推動3D打印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引導工業設計企業、3D數字化技術提供商、3D打印機及材料研發企業和機構、3D打印服務應用提供商組建產業聯盟,利用有關學會、協會的平台加強研討和交流,共同推動3D打印技術研發和行業標準製定。加大宣傳力度,凝聚行業力量,反映行業訴求,積極組織行業力量開展產業政策研究和標準製定,籌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需對接平台,打通上下遊產業鏈,推動3D打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促進3D打印技術發展的市場平台建設,包括3D打印電子商務平台、3D打印數據安全和產權保護機製、3D打印及周邊項目投融資機製等,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2012年10月成立的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就提出了近期的三個工作目標:第一、搭建對話平台,促進3D打印技術國際間交流;第二、製定行業標準;第三、引進風險基金、產業基金,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

積極推動行業標準,特別是服務體係相關的行業標準製定。工信部相關司局,應該盡快組織相關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起草3D打印行業標準,引導行業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積極出台優惠政策,鼓勵不同體製的產業成員積極建設3D打印產業的服務體係。建立中國國際新型家庭製造業博覽會辦展機製,促進3D製造業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發展;建立3D製造業通關製度,提高3D製造業通關效率,降低物流通關成本;加強品牌建設指導,製定行業規則和標準,充分發揮國家質檢機構和重點實驗室的輻射支撐作用,提升3D製造業質量保證能力和專業化協作配套水平;建立和完善為3D製造業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調動和優化配置服務資源,增強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橋梁紐帶作用,提高行業組織和自律水平;加強協調指導和政策評估,建立和完善3D製造業統計調查、監測分析和定期發布製度。

應完善中介機構的功能。一是政府相關部門提供3D打印的政策扶持。二是在融資中明確擔保機構責任。如果融資企業方出現貸款違約,應界定清晰擔保機構承擔的金融機構損失比例。同時,擔保機構通過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將3D打印知識產權變現或繼續向融資企業追償。而融資企業主或主要企業股東對貸款負無限責任。三是加快企業信用增強機製的建設,為融資企業提供信用鑒定及信用保證,以降低金融機構辦理知識產權貸款之風險,藉此提高金融機構對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的意願。

統籌產業規劃

基於我國3D打印技術的發展水平,立足技術領先戰略,積極推動前沿技術課題和尖端應用研究;著眼完整產業鏈部署,推動共性技術研究;重點運用市場機製,結合國家扶持,推動我國3D打印技術和產業,尤其是已居世界前列的領域,快速自主創新和自由演化。圍繞這些基本要點,對國家3D打印產業進行統籌規劃。

培育3D打印產業市場。以市場機製和國家扶持相結合,加速推廣3D打印技術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的應用,尤其是已有領先優勢的應用領域,培育3D打印產業市場。工信部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已經提出“拓寬增材製造技術在工業產品研發設計中的應用範圍,推進增材製造在醫療等領域的率先應用。創新政企合作模式,建立先進製造技術研發中心”,需要的就是進一步地落實具體措施。

可以考慮設立《國家3D打印技術應用補貼產品名錄》,對於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產品的消費行為予以補貼,其中,優先考慮航空航天產業、家電產業、汽車製造產業、能源產業、機械裝備產業和生物醫療產業。對於這些產業內的企業,采購3D打印技術生產產品用於終端產品生產的,可根據其采購產品性質與規模給予直接補貼;用於輔助設計、生產的,可根據其采購產品金額給予一定比例的稅收減免;對於直接消費3D打印技術生產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如其消費用於日常生活(非奢侈品或工藝欣賞用途),直接給予補貼。將3D打印技術定位為生產性服務業、工業設計、先進製造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的關鍵技術,將該產業納入優先發展產業及產品目錄。

根據航空航天產業、家電產業、汽車製造產業、能源產業、機械裝備產業和生物醫療產業的產業聚集度和地域分布情況,在這些產業有價值的企業聚集地,成立國家3D打印服務中心,提供3D打印機租用或者3D打印公共平台服務。如果企業自購的3D打印設備能夠對上述產業的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達到一定經營規模,經國家認證後,允許其成立麵向社會的公共服務平台,並享受稅收減免。對於提供3D打印技術輔助服務的3D數字化建模軟件供應商、3D數字化建模服務商以及第三方檢測試驗平台的,可以根據相關的認定標準,對其3D打印相關服務收入予以稅收政策優惠。對於直接從事3D打印設備、3D打印材料製造的企業,可以設立國家產業獎勵基金,根據這些企業在航空航天產業、家電產業、汽車製造產業、能源產業、機械裝備產業和生物醫療產業等重點扶持產業的技術貢獻,予以獎勵,也可同時製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