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催促時,孩子也在努力

我們在育兒時之所以會感到壓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必須要配合孩子的節奏。

大人會按照時間來製訂計劃並步步推進,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即使大人著急地催促孩子“快點兒!”,他們也並不明白究竟為什麽要快一點兒。而且,對孩子來說,“加快速度”是非常困難的。

育兒類書籍裏基本上都會提到“要配合孩子的節奏”。所以,在對孩子說的話中,“快點兒!”這句話可以稱得上禁忌中的禁忌了。

作為育兒老師,我可以極力讚同上述觀點,但是,當我回到母親這個角色時,說實話我其實非常不擅長等待。我總是會覺得要快點兒去買東西,要快點兒做飯,要快點兒把該做的事都做完然後把孩子哄睡著,不斷地追趕著時間。

確實,此時的“快點兒!”其實並不是我對孩子說的話,而是狀況所致。如果回到家之後,飯也做好了,洗澡水也燒好了,房間也整理得很幹淨,床也鋪得柔軟舒適……那我也願意配合孩子的節奏,讓孩子盡情地慢慢來——我經常會產生這種想法。而且,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性子很急,所以特別不擅長配合孩子的慢節奏。

但是,即便是我這個急性子,在我的小女兒出生之後,我也越來越有耐心,甚至受到了托兒所老師們的稱讚。

2個方法讓我這個急性子也學會了等待

究竟是什麽改變了我呢?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我多次目睹了孩子隻要有時間就能夠自己完成。通過觀察孩子,我明白了父母的催促反而剝奪了孩子們走向獨立的寶貴時間。

在大人看來孩子可能就是在發呆,是在毫無意義地浪費時間,但事實並非如此。孩子們並不是在無所事事,而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著、猶豫著,有時還會決定重新再來,正在不斷地進行挑戰。

所以,比起單方麵地教孩子或往他們腦內灌輸知識,父母的等待能夠帶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很慚愧,我並不是借助理論知識,而是通過自己的育兒經驗,才真正明白了“等待”的重要性。

第二,我給孩子計時了。一旦孩子開始做一件事,我就會看一眼時鍾。

等待一件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事結束,對於人們來說非常痛苦。但是,如果決定先等一兩分鍾看看,那麽也許我們就有耐心等下去了。而且,此時的一兩分鍾其實比我們想象得要漫長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夠反省,自己平時動不動就催促孩子,是一種多麽輕率的行為。

隻要我們能等2分鍾,就會驚訝地發現孩子已經完成了。反過來,我們也能明白,就是因為自己以前等不了這短短2分鍾,孩子才不高興鬧脾氣,最後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擅長等待,我建議可以先從“計時”這一步開始;如果你看到孩子猶猶豫豫不知該如何下手的樣子,就容易瞬間說出“拿來!”“快點兒!”之類的話,我也十分推薦你試一試以“計時”的方法消解心中的急躁。並且,我希望大家可以對孩子說一句“沒關係,我等你”或“慢慢來也沒事哦”。

不管我們的內心再怎麽急躁,甚至都要焦急地呐喊“最多隻能再給30秒啦!”,但如果我們能表現得不急不躁,也能夠幫助孩子穩定情緒,從而更好地去完成他們該做的事。

平常如果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兒給孩子安排工作,至少我們應該在孩子工作的時候耐心地等待。

給瓜果削皮的10分鍾,可以換算成5次2分鍾或10次1分鍾的等待。僅憑這短短幾分鍾,孩子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而且,如果孩子意識到家長在等自己,也就會感受到有人在背後默默支持著自己。“等待”的力量,就是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