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直靠犧牲別人來達到促進自我發展的目的……生命總是靠消耗別的生命過活的,不了解這一點的人,就等於還沒有向誠實邁出第一步……
——尼采
很多人會因為患上了社交恐懼症,進而患上了拖延症,他們會不斷拖延那些必須通過社交才能搞定的事,因為他們害怕跟別人打交道,我將這種拖延症命名為社交恐懼型拖延症。
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治愈社交恐懼型拖延症。
在網上曾看到一位名叫顧迅的作者在他寫的一篇文章中總結了建立強有力人脈關係三步驟:“第一先建立自己的價值。用大白話說:如果你自己不能被利用,就沒有結識有價值朋友的機會;第二是善於傳遞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說,善於隨時主動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幫助,樂於助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第三是習慣向別人傳遞朋友的價值,用個IT詞匯來說:要樂於做一個關係網的‘推薦引擎’,成為一個交際中心。當然交際中心和交際花是有區別的,前者常出現在白天,後者一般遊走於深夜。”
簡而言之,想要搞好社交,隻要做好這三件事就可以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巧妙傳遞自己的價值,經常幫助有價值朋友傳遞價值。
如果一個人不斷提醒自己有意識地去做這三件事,他在未來的某一天變成一個社交大師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很多年輕人幾乎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於提升自己的價值,他們總想著隻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奮鬥,讓自己先牛B起來,然後再開始搞社交。但問題是,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隻憑借自己的力量,十有八九什麽都做不成。所以想要讓自己牛B起來,還是得奮鬥社交兩不誤。事實上,在絕大多數領域,社交本身就是個人奮鬥的有機組成部分。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說:我就是你剛剛所說的那種社交恐懼型拖延症患者,我的社交恐懼症很頑固,我根本沒辦法做到奮鬥社交兩不誤啊。
好吧,那我們先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治愈社交恐懼症吧。
痛苦的根源十有八九是因為碰到問題卻不想去麵對、去找人溝通、去想辦法解決。還有一些問題則是我們現在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的。全力解決我們現在能解決的問題,至於那些我們現在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留給時間和死神去解決吧。
很多人在解決那些有可能解決的問題時不可謂不勤奮,但他們的勤奮卻是那種單打獨鬥閉門造車式的勤奮。一旦當他們需要多跟別人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或有所突破時,他們就會一拖再拖。這些人可能還會覺得自己的性格孤傲高潔、特立獨行,但事實上,他們其實隻是因為患上了社交恐懼症所以害怕跟別人溝通而已。
當然,我必須要說明一點,和拖延症一樣,很多人在未成年時患上社交恐懼症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誤。關於這一點,我稍後會加以分析。
很多人的社交恐懼症的本質就是他們的身體雖然已經長大成人了,但他們的內心卻沒有長大成人,依舊停滯於孩童狀態或青春期狀態。
很多社交恐懼症患者會認為成人世界的一切都很肮髒、很卑劣。尤其是成人世界裏的人際關係,無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成人世界裏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問題。另外他們還會發現,除非自己什麽都不做,但凡想要做點事兒,可能就會有一些害怕他們獲得成功的人在他們背後對他們玩一些損人不利己的陰招兒,或者直接往他們兩肋上插刀。
於是他們不停感歎:還是小時候好啊,那時候的人際關係多單純啊。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曾寫過一本名為《社會心理學》的大部頭著作,在這本書裏有這樣一個人際交往回報理論:
人際交往回報理論的第一個原則是:“我們喜歡那些能回報我們或與我們得到的回報有關的人。如果跟某人交往所得到的回報大於付出的成本,那我們就喜歡並願意維持這種關係。”
人際交往回報理論的第二個原則非常簡單:“我們還喜歡與那些能讓我們心情愉悅的人交往。”
在孩童時期或青春期時期,我們和別人交朋友,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愉悅。很多人都不願意承認愉悅的心情其實也是一種回報,因為它是一種無形的利益。這就好像很多億萬富翁之所以熱衷於搞慈善,可能同樣是為了獲得這樣兩種無形的利益:一是為了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二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愉悅。
正所謂“有錢難買我高興”,愉悅的心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它具有世間一切物質無法比擬的價值。而且換一個角度來看,人類之所以追求金錢和物質,和追求性和愛一樣,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愉悅。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於人類來說,愉悅的心情是至高無上的超級利益。
孔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細想想,這看上去“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至少可以讓交往雙方感到心情愉悅吧。
當我們感到寂寞了,多半是因為覺得別人不懂自己的心。隻是這心裏有什麽?無非是一些雜亂的欲望。而所謂淡泊明誌,可能隻是假裝“無欲”,進而幹一票更大的。《周易》裏說“同心之言”的味道就像蘭花一樣。而花又是什麽呢?花是植物的**。這麽說太直白了,也許還有另一種蘭花,抽象意義的,審美意義的……
隻是我們為什麽會沉迷於那些抽象意義或審美意義的意象?我們為什麽會迷戀文學和藝術?同樣是因為這能讓我們感到心情愉悅。
人無論做什麽,都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心情愉悅,甚至連自殺也不例外。
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了心情愉悅而建立的人際關係根本無所謂單純不單純。
有些年輕人在進入成人世界之後,當他們為了經營成人世界中的那種極其複雜的人際關係而耍手段時,他們同樣會感到心情愉悅。那感覺就像巴爾紮克所說的那樣:年輕人第一次耍手段就像初戀一樣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