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美國科學家麥開進行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老鼠實驗:將一群剛斷奶的幼鼠一分為二,區別對待:第一組享受“最惠國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讓其飽食終日;第二組受“歧視待遇”,隻提供相當於第一組60%的食物,餓其體膚。

當人們都對第一組老鼠的待遇投以羨慕的眼光時,實驗結果卻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組飽老鼠難逾千日,未到“中年”就早早死去;第二組餓老鼠壽命翻番,出奇的健康長壽,而且皮毛光滑,皮膚繃緊,行動敏捷,體型勻稱,更耐人尋味的是,其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均比飽老鼠略高一籌。科學家們觸類旁通,擴大範圍至細菌、蒼蠅、魚等生物,又發現了驚人相似的一幕。

科學永無止境,科學家從不淺嚐輒止,他們由表及裏,追根溯源,由此形成了見仁見智、百家爭鳴的理論格局,其中“限額”說以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據而信者甚多。

這種說法認為:動物一生所能消耗的熱量有一個固定的限額,限額一旦用完就意味著生命的永久停止,吃多吃少與壽命長短恰好成反比:吃得越多,暴飲暴食,限額用完的時間就越早,生命就早日終結;吃得少,細水長流,限額的消耗也就減慢,生命相應地就會延長。

盡管人是高級動物,但終究是動物,所以也適用於“限額理論”,隻有學會自律,你的人生才會更美好和幸福。